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8,(4):102-106
创客是极具创新精神的人,创客需要从小培养。文章使用个案研究法,通过访谈、观察、微信信息分析等方法,对小学生创客在学习、活动中的情况进行客观描述,得出创客教育促进小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家庭是创客潜能激发和培养的摇篮等结论。同时,文章对创客培养中的经济来源,创客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高素质创客教师的培养,创客的成绩与能力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促进我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客教育"进入小学内部场域,冲击着教育变革的步伐,教育理论与创客实践的交互融合备受关注.生成论为诠释小学生创客教育的生成过程提供了哲学意涵上的理论支撑和理性范导.小学生创客教育的生成过程既是整体性的创新创造事件的聚合体,又是创客本真状态上的意义敞开,并蕴含着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之间张力的创客形态.小学生创客教育主要境遇着小学生创客的本体异化、创客课程的价值错位、小学生创客的认识偏狭等现实桎梏.为此,应当从小学生创客的本体疏导、创客课程的价值复归、小学生创客的认识矫正等维度驱动小学生创客教育的实践探寻.  相似文献   

3.
为培育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精神的创客,应基于阶段培养目标、依据现有创客能力结构、吸收各方教育资源来开展创客教育.创客是创新创业的主要群体,当前面临着创客创新意识薄弱、动手能力欠缺、企业家精神匮乏的困境,因而创客空间的深化发展受制于创客人才的短缺和创客能力的不足.要克服上述困境、培育合格创客,不仅需要在中小学阶段就开展娃娃创客教育,而且在大学阶段双创教育要注重跨学科合作与校企交流协同,还要在现有创客中开展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4.
“创客”“创客文化”等热门词汇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后,高职开展创客教育的热情高涨。创客文化作为创客教育的精神体现,它的培育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但当前创客文化培育在载体、机制、理念、氛围等多方面出现诸多问题。首先阐述了创客文化的基本内涵,深入分析当前高职创客文化的现状以及培育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职创客文化生态圈模型,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方面进行具体培育路径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以3D打印和开源硬件为代表的多个新科技项目的出现,一种以亲自动手设计、创造、创新为标志的新文化热潮——创客运动正在席卷全世界。与此同时,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以新兴科技为技术基础,以创客空间重构学习环境,以创造性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过程,融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学习法、自主学习等多种教育理念,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教育相比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新教学方式,学生从中不仅可以学习到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知识,还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我国现阶段发展创客教育应明确其定位,探索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多方共建共享的模式,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并根据不同学生人群的特点,建设创客空间,开展创客教学。  相似文献   

6.
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席卷全球的影响之下,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创新教育的新园地。该文通过对中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对创客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并对创客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层次解读。在新兴科技和互联网社区的发展大背景下,创新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创客课题的八个要素包括:课题的切身性、课题的复杂性、充足的资源、互动和合作、高强度、合理的时间安排、分享教育、以及新颖性。在我国,创客教育具有贯彻以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育“尚技重工”的文化等优势。推进我国创客教育的方式有:设立多校共享的创客中心、提供相应的教师培训、鼓励器材的研发生产、创建社区创客中心、创建良好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科技发展的需要。然而农村小学因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不够重视。本文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科学素养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问题解决和创客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提出了创客式教育并分析了其内涵,即认为创客式教育是一种理念、一种场景、一种载体、一种精神、一种方式、一种目标、一种文化。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开展创客式教育的主要路径,包括秉承工匠精神、保持创客心态,建设人人可参、处处可创的创客空间生态圈,抓住学科教学主阵地、切入教学多空间,以学习制品为主线、变革学习方式等,以期推动创客教育从边缘走向融合,保障创客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6,(1):13-20
文章从创客、创客运动及创客教育的概念入手,对国内创客教育的发展进行回顾和梳理,对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的关系进行解读,最后提出了创客空间的iSMART模型,即建设创客空间需要从培育有共同兴趣爱好或利益(Interest)的社群、构建线下线上互联互通的融合空间(O2O Space)、吸纳专业以及背景广泛的跨界导师(Interdiscipline Mentor)、组织创意创新创业导向的创客活动(Making Activity)、吸收和迭代积累各种可转化的资源(Resource Exchange)、提供传统的工具和开源软硬件制作工具(Making Tools)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从国外到国内、从大专院校到中小学,均掀起一股创客教育热潮。如何使创客教育成为一种教育常态而不是一场运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应让其在中小学校园扎根形成一种文化,是当前创客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项十分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当前学校科学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家长对孩子科学素养培养的忽视,社会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宣传力度的缺乏,使得科学教育的效果不佳,学生科学素养不高。为了让小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逐渐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具有科学精神,应从小学阶段开始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2016,(11):13-19
基于创客项目的学习(Maker Project-based Learning,MPBL)是当前创客教育采用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文章介绍了MPBL的内涵、理论基础、特征和学习活动,梳理了MPBL模式的实施策略与步骤;以晒场谷物装袋机项目为例,对该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就该模式在高校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创客教育作为一种"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其发展对学校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变革具有重大影响,当前创客教育的实践存在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师专业性不强、课程标准建立不够完善等问题,如何在中小学创客教育课程中进行教学设计也是当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在双创时代背景下,高校积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客精神,也涌现了各式各样的创客空间。国内现有的创客空间的类型较多,教师可以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创客空间的运营方式、功能性质和现状,并具体以某高校创客空间为例,探索如何更好发挥创客空间功能,培养大学生创客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创客教育的热炒,各大中小学都纷纷重视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创客教育之路。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自然是要最先开始行动起来的,我们教研组针对如何在本校开展创客教育,组织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在不断学习中,一个创客初探者对创客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一些想法和思考。文章在浅谈个人想法的同时,也对开展创客教育的初探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些建议,期望能为其提供一点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2017,(5):109-114
在全球,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创客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创客空间能将创客教育融入现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四所高校创客空间,介绍了依托工程实践平台的西北工业大学创客空间的建设情况,构建了基于创客空间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并以西北工业大学创客空间为例进行了实践应用。期待文章的研究,能为高校通过创客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李月云 《教师》2021,(9):89-90
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文章作者把少儿科幻画特色课程与创客教育结合,并利用小学岭南版美术教材中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从而开发适合小学生的特色科幻画创客课程.这不但培养了小学生的综合科学审美素养,而且解决了课程占用课时的问题,使课程资源得到合理应用.学生根据自己的奇思妙想创作出科幻画,并根据科幻画的主...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信息中心申报了国家教育技术重点课题《区域中小学创客课程开发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为全区学校推进"创客教育"工作提供规范且符合本地区使用的实际的《创客课程》,引领全区开展"创客教育"工作,文章对基于课题研究而开发的区域中小学创客课程特色案例《萝卜圈虚拟机器人课程》《3D打印课程开发》《Cellrobot细胞机器人创客课程》《中文戏剧VR实验课课程设计与开发》《小学动漫创客课程开发研究》进行了分析,为创客课程体系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