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必须真实,但失实报道却可谓与生俱来.面对失实报道,监督和监管都是必须的.不过对于业务性失实而言,倘若不能基于全面而辩证的思想方法,既指明其危害性,又认识到其必然性,从而给予适度的包容和宽容,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新闻生产的活力,也不利于当下网络时代的新闻繁荣.基于马克思关于“报刊有机运动”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发具有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报刊的有机运动回答的是新闻报道遵循何种规律的问题,具有动态真实性、有机组合性、人民性和自省性.但当前平台垄断渠道、算法规训内容,资本增值驱动的互联网传播法则形成了回声、聚众、流动的"元传播"形态,"无机"传播生态逐渐代替了以"精神交往"为导向的有机的报刊运动.从"有机的新闻"和"有机的平台"两个层面重访报刊的有机运动,既是让该理论回归新闻规律观、实现新闻本位,也是在事实策展和信息治理两条路径中为"交往性文本"的建立提供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200多家报刊撰稿,他们对报刊的运作十分熟悉,既从新闻职业角度,也从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角度考察报刊现象.他们关于有机的报刊运动、报刊的公正惯例、报刊与人民的关系、报刊的首要职责、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等观点,丰富了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他们对报刊与政治的论述,开阔了我们全面观察报刊的眼界.  相似文献   

4.
"反转新闻"是否属于虚假新闻,事关新闻真实性的基础问题。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对于当下的新闻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不能把"反转新闻"等同于虚假新闻,但此现象对新闻传播有多重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叶俊 《青年记者》2022,(5):80-82
报刊的有机运动是马克思提出的重要观点.本文基于对马克思报刊的有机运动思想的解读,提出了媒介的有机性观点,并以此入手,从新闻传播、媒体融合、互联网生态三个角度剖析了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有机性,从而揭示从有机报刊到有机互联网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梁锋 《新闻前哨》2022,(14):4-6
本文对媒体传播新闻“报刊的有机运动”的特点及融媒时代全媒体传播新内涵进行了论述,并以《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报道为例对融媒时代全媒体传播进行新解读,以及如何坚持“报刊的有机运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民营报刊成为国内新闻自由运动的中流砥柱。美国新闻自由运动的号召、言论自由毫无保障的残酷现实、以言论导引政治走向的内在自觉是民营报刊参与新闻自由运动的原因。在运动中,民营报刊阐明了新闻自由的意义,提出了新闻自由的原则,规定了言论自由的限度,联合起来争取言论自由这一基本人权。新闻自由运动是新闻界联合起来争取人权的运动,具有范围广、力度大、方向准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彭湘蓉 《新闻知识》2006,48(5):32-34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奠基人,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报刊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谈论马克思的新闻思想,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从政治的角度理解并加以引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迭代发展,使得自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传播活动有了更多元的生存空间和表现形态,也给新闻自由带来了更多矛盾问题.文章基于既有的文献和当下的新闻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范式下分析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及其发展现状,并指出中国当下自媒体新闻的“非有机运动”问题.泛滥的自由会导致人民的自由本身受损,文章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有机运动”理论,针对性地提出“有机规制”这一治理路径,保障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10.
陈文婷 《大观周刊》2013,(12):92-92,95
五四运动时期础版的为数众多的:报刊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民主主义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重要资料。本文对这一时期的报刊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以几个典型报刊为代表,具体分析其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报刊自由、报刊政治思想及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报刊自由与报刊政治思想背后的人民立场。文章认为,互联网时代,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仍然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要正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的自由与政治关系,做到自由、政治与责任的统一,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勃兴造就了一代网络人,这批网络人的阅读习惯对现在的报刊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面对新一代的受众,报刊媒体只有转变新闻观念、改变报道方式才能适应未来受众的需求,从而确保报刊媒体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高杨文  韩姵妤 《传媒》2022,(24):83-86
马克思主义自1899年通过《万国公报》传入中国至中国共产党建立前,报刊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阵地。本文在梳理史料的基础上,按照零散传播、系统传播、有组织的传播三个阶段,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通过报刊传播的过程、特点和贡献,对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有机的报纸运动下,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1842年,马克思使用了“有机的报纸运动”这一概念阐述了新闻传播的特点。在当代,“有机的报纸运动”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工具层出不穷,广播、电视、网络相继成为人们日常的信息交往工具,“有机的报纸运动”已不单单适用于报纸了,对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就是从“有机的报纸运动”的含义和前提入手.进而分析其在当代媒介背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念是环境和时代的产物。明确办刊理念,坚持正确导向,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环节,有思路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6.
成舍我作为近现代新闻史中独树一帜的报人,其报刊观念既受到西方报刊理念影响,同时又呈现出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从道德自律角度形成了一套阐述报刊伦理、记者道德操守的伦理话语,呈现出鲜明的本土化色彩。这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报刊观念,对近现代报人的报刊活动也产生了深刻的示范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是马克思对报刊工作的一个基本认识,1843年1月论证萨克森王国报纸《莱比锡总汇报》在普鲁士王国境内遭到查禁事件时提出。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联邦尚是由30多个邦国组成松散"国家"。《莱比锡总汇报》是1837年在萨克森王国出版的一家日报,持自由主义观点。1842年11月,该报刊登了德国诗人格奥尔格·海尔维格(Georg Herwegh,1817-1875)批评普鲁士国王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18.
报刊媒介是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建制中的重要内容.不少马克思主义史家身兼学者、报人双重身份,参与了报刊的创办、编辑及投稿等活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因内在的学术价值,为近代报刊接纳并加以专栏或专辑刊载,但终因刊物的政治性影响了其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不过从近代中国史学的整体发展来看,随着报刊的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权势逐渐从学界的边缘走向了中心.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随着对外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晚清报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传播功能也得到国人的认同.晚清报刊通过对近代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对近代法律教育的推动,在近代法律观念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是党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内一支重要的笔"[1].过去论者大多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各方面论及刘少奇同志的伟大贡献,而对他在报刊工作方面的贡献却很少涉及.本文拟就民主革命时期的刘少奇与党的报刊工作这一问题试加论述,以求教于方家.刘少奇同志是党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内一支重要的笔,这与他少年时代的勤勉好学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