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欣  华娟  张然 《科教文汇》2023,(22):158-161
“三全育人”视域下医药卫生类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存在主体合力不足、过程串联不畅、场域融合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育人主体协同,通过延展育人过程实现育人过程协同,通过拓展场域实现育人方位协同等,实现医药卫生类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上的协同统一。  相似文献   

2.
目前所有政府的决策部门都大力推荐了一种能够给高职教育的人才培育的协同创新模式,这种产学模式的改革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高职教育的这些产学运用协同体系中,协同育人是最关键的核心概念,而我国现在大部分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非常缺乏产学的协同育人效应。培养人才需要极力加强建设协同育人体系,打破传统的旧思想教育制度,必须体现整体性、政府主导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高职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中各个特点所带来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潘婷婷 《科技风》2023,(12):50-52
针对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当前高职院校推行“1+X”证书培育计算机专业人才制度,本文结合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数据方向)的人才培养现状,探究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数据方向)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构思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安霞 《大众科技》2023,(9):116-120
创新驱动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共同实施有效促进社会全面发展。高职教育界要从“双战略”的高度,思考和布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结果为导向定位培养目标,依托产教融合优势,打造实践教学平台,以活动为基础建立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多元协同、共育双创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朱丹  陶燕  尹艳玲  李梦函 《科技风》2023,(16):17-19
劳动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有着明确的课程思政属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德”的树立、“育”的方式,而实施劳动教育是实现课程思政融入当代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将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出具备高素质技能的人才。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实训课程“电机控制实训”为载体,通过组建“三师”协同劳动教育育人团队、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实施过程、改善实训教学环境、实施多维多元实践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索实践类课程的劳动教育融入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培养学生成为德技并修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21,(1):125-126
高职院校承担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并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国高职院校暴露出教学模式单一、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不一致等诸多不足之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促使两大课堂的协同发展,发挥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效应,完成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高职院校谋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就要建设融入劳动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即融合劳动教育和三全育人、校园建设、社会服务、地方特色等元素,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多元协同联动机制,拓宽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文化育人载体,形成融入劳动教育的高职校园文化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黄小燕  陈燕 《科技风》2022,(17):166-168
新时代“科研育人”使命促使高职院校各项科技工作应围绕“育人”这个核心展开,科研课题、科技档案和教学三个要素主导着高职院校科技管理工作向“科研育人”协同创新转型。依据三螺旋创新理论,可以发挥三者协同育人效应,依此构建的协同创新机制及有效对策,可以将“科研育人”落实到高职院校科技管理工作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劳创”)融合育人中不想“劳创”、不会“劳创”、不能“劳创”的难点,深入剖析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机理,提出“同轴互融”的融合育人创新模式,以培育“劳创”文化、构建“劳创”学习、激发想“劳创”的动力;以培养“劳创”教师、开发“劳创”课程、培养会“劳创”能力;以打造“劳创”空间、建设“劳创”社团、打造能“劳创”平台。为解决高职“劳创”融合育人难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的建设是高校教育内涵提升与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三创"能力培养是完善新工科人才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因此,本研究从高校"三创"育人的理念与价值、学生主体、课程与师资梯队建设、育人环境塑造、平台搭建、评价体系建设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思考,探索新工科教育与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与融合,能够对高校新工科教育内涵不断丰富,以及我国产业提升发展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政 《科技风》2023,(14):96-98
为培养适应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度,发挥高职院校人才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校企联合成立现代产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全链条产教融合校企命运共同体。持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在人才培养、双师型师资培养、社会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深度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邓人玮 《科教文汇》2023,(23):23-25
“大思政”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思政工作的理念支撑,推动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变革,进一步深化拓展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内涵与外延,赋予了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以全新的意义与要求。文章基于“大思政”育人格局,结合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探究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毕长飞 《内江科技》2022,(11):155-156
<正>“三教”改革为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创教融合、产教融合及协同育人”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以“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对“教材、教师及教法”所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结合技能形成及发展、有意训练等角度来分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创促教”与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三教”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赛教内容、赛教标准及专创融合三个方面的深入交叉融合,探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身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检验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效果的重要指标,而“三全育人”政策则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学习成效指明了方向。但对学生的学习指引不足、教学管理制度功能发挥欠佳、学生学习交流机会较少等问题均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基本路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提升学习成效要素融入“三全育人”顶层制度设计;二是构建“三全育人”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体系;三是完善“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助力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身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检验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效果的重要指标,而“三全育人”政策则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学习成效指明了方向。但对学生的学习指引不足、教学管理制度功能发挥欠佳、学生学习交流机会较少等问题均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基本路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提升学习成效要素融入“三全育人”顶层制度设计;二是构建“三全育人”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体系;三是完善“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助力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冉丽  李应东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0):112-114
在技能型人才培育中,高职院校可根据地区人才需求特征,对院校人才培育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探索现代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结合地区实际,提出制度先行、双管齐下、多措并举、三维联动、四级评估模式,完善贵州地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为地区培育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人才培养改革不仅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要考虑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产教融合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基本目标的,其基本内涵是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由于产教融合重在一个“融”字,所以企业要实实在在融入高校课堂教学,高校也要切切实实融入企业产品研发、生产、人员培训的每个环节,实现教育和产业的统筹融合。文章分析了产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使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凌霞  翟海茵 《科技风》2023,(14):162-164
财经素养是21世纪每个人必备的核心素养,也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质之一。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财经知识,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本文论述了财经素养的内涵以及高职院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政产学研”视角下提出了高职院校财经素养养成路径。财经素养养成路径包括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快高职院校财经素养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对接、协同育人,创建校外实践基地,组建热爱财经素养培育的教师团队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培养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为例,从创新机制建设、深化三教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等3个方面给出了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双元育人”实践,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卓越法治人才培育的基础上,探讨培育创新性法治人才的必要性;以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等基础理论为指导,培育创新型法治人才;以"互联网+法学教育"为切入点,构建法治人才培育共同体,完善协同育人体系,探索培育创新型法治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