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建丽 《知识文库》2022,(24):118-120
<正>引言:近两年来,在全国上下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为了确保高职学生的居家学习顺利开展,全国各地掀起了线上学习热。然而,线上学习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线上逃课”现象,究其原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本文通过分析逃课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如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资源的趣味性,提升学生课堂的主体性等。1问题的提出为了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西藏教育》2020,(3):F0002-F0002
为全力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按照西藏教育厅对全区教育系统线上教学工作的部署安排,自治区教科院和自治区电教馆联合助力在线学习。  相似文献   

3.
为实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高校不能按时开学。为保证学生按时完成学业,各高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指导思想,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线上授课,降低疫情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线上学习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探索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效果及其未来改革的方向。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学生对线上教学满意度较高,线上教学质量较理想。但因部分学生自身及其他不可控的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线上教学仍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范菁菁 《江苏教育》2022,(28):78-80
<正>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国各地各校教师积极探索微课应用于教学过程的路径。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态度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教学模式从满堂灌的“单声道”向交流式的“双声道”转变,教学资源从形式单一的“PPT课件”向“微课程”转变,教学评价从学生对课程的“终期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笔者致力于提高线上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以SAM教学设计模型为基础,基于“透视学”系列微课,提炼微课程的建设流程。  相似文献   

5.
公共卫生危机影响下,“线下+线上”的混合体育教学方式已然是保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必要选择。危机之下学生会产生心理问题,教学方式的转变会带来适应性及健康性等现实问题。现行的职业院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线上课程资源匮乏、线上线下不兼容、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不足、教学载体环境不畅、课堂限制等问题。面对公共卫生危机之下新的教学方式,要对体育课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进行重新梳理,转变传统思维,做好线上课程资源储备,完善线上教学系统,提升教学环境及教师信息化素质,确保公共卫生危机下职业院校体育课教学顺利、高效、高质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冠疫情对正常教学造成的不良影响,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实现“停课不停学”。经过两个多月的高中线上教学实践,笔者所在团队逐步探索出了多主体互动线上教学模式,以保证线上教学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议,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任务驱动—在线自学—精讲研讨—巩固拓展”四元化教学组织形式促进线上、线下教学效果达到“实质等效”。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找资料能力、深度思考能力、观点独立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钟云  钟刚  曾元诗 《四川教育》2020,(11):38-39
自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启动以来,金堂县聚焦“能看”“看好”“管好”三大问题,通过多部门协作、层层行动、分片包干,扎实推进和保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顺利开展,不漏一人,多措并举,多方合力,探索出了区域性的线上教育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为全力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按照西藏教育厅对全区教育系统线上教学工作的部署安排,自治区教科院和自治区电教馆联合助力在线学习。西藏自治区教科院与区教育厅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合作助力"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有计划  相似文献   

10.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国高校推迟开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议下,线上教学成为高校的主要教学方式,其规模之巨为世所罕见。此次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是对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次“大考”。通过对厦门大学开展问卷调查来梳理“双一流”高校线上教学的实施现状,发现当前高校的在线教学还亟待构建稳定而统一的授课平台、线上教学中师生间与学生间的互动不足、符合线上教学要求的学业评价体系缺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有待加强、留学生群体的在线教学有现实困难等问题。反思“双一流”高校线上教学,应加快构建稳定而高效的统一线上教学平台,加强线上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促进大学教师信息化素养的不断提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是让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铭记的一年。忽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挡住了学生开学的脚步。但是“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我们的教师依然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他们从讲台上走到了屏幕前,陪伴学生居家学习的每一天。如何选取优质教学资源、增加线上互动环节,提高线上学习效率,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棘手难题。本刊特开设“共同抗疫·停课不停学”专栏,希望能给一线的教师们启发与帮助。愿,在春色满园时,教师能与同学们在校园里重聚最美人间四月天。  相似文献   

12.
朱发华 《四川教育》2020,(11):19-20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现实要求下,各校要做好线上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就需要做到“五个精心”,即精心规划线上教学方案、精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精心推进线上教学实践、精心协调家校有效沟通、精心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全员、全面、全程的管理和督查,让线上教学的资源得以整合、质量得以保证、效果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四川教育》2020,(12):12-12
为配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范围内开启了“停课不停学”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由在学校的集中学习转变成了居家进行的线上学习。什么是线上学习,教师该如何进行线上教学,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个教师面前。  相似文献   

14.
2020 年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级 各类学校为保证“停课不停学”,纷纷采取线上教学。我以初中 英语线上教学为例,通过自身实践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总结线上线下“双师”教学探索心得,为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初春,一场“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随之全面铺开,教师们利用各种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然而发现学生在家学习期间的线上教学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做好复学后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尤为重要。尤其在“调整学生状态,做好学生生命教育和心理疏导”,“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校本教研”,“优化作业设计”,“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构建”等方面都是学校做好复学后线下线上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基于雨课堂成功开展了结构力学课程的在线教学。针对在线教学的三大矛盾“课前预习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互动与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在线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手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为在线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常态化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疫情的影响下,为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各学 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本文将结合《历史与社会》学科课程的 特点,以《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为例,积极探索 网课模式下的“区域”学习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郑晓燕 《成才之路》2021,(14):46-47
疫情防控时期,延迟开学,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的背景下,有效组织一年级学生居家学习。通过开展线上主题教育、心理疏导、课程辅导答疑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科学和人文角度看待疫情,学会敬畏生命,激发爱国情怀,注重自我管理的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四川教育》2020,(12):48-48
为了更好地解决“停课不停学”中存在的时间长、管控难和效果缺的问题,教师在家授课要做到短平快实、少而精。教师可以构建“两练一课三环节”的微型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线上学习效益,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由于受疫情影响,为不影响课程进度,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以响应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要求。然而,在临床医学中,线上教学逐渐暴露出实操性差、师生沟通不畅、学生自主性差和学校组织管理缺陷等诸多不足,在诊断学体格检查教学中尤为明显。现有教学模式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微格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纯线上“体格检查”教学的不足。就“体格检查”线上教学中常见的缺陷及现有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探讨,以促进线上教学模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