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前谈话】师:认识他吗?相传他七步成诗。生:曹植。他是曹操的儿子。师: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你们看,他的代表作《洛神赋》,被称为浪漫主义千古名篇。(出示《洛神赋》)师: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洛神赋》的魅力,有人将《洛神赋》运用艺术化的手法进行了演绎,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视频)师:你发现视频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生:它把《洛神赋》画成了一幅画,写成了一幅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2.
何芳兰  黄琳 《考试周刊》2012,(63):30-31
文学翻译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也是翻译技巧的高超表现。本文就从这两个方面,探讨杨必翻译的《名利场》。它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译作,是因为它既保持了原著的风格,又考虑了汉语的规范和习惯,使译文富有文采,表现出了译者娴熟的语言运用及翻译技能。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一切文章著作都是以语言作为基本材料的,可以说都是语言的创造、加工与组合。文艺家运用语言的能力高超,他所创作的作品就有生动的艺术感染力;理论家善于运用语言,他所撰写的论文就具有强烈的逻辑说服力,编辑工作者运用语言巧妙娴熟,编辑文稿就能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如果说文艺家与理论家所从事的事业是对语言的科学组合与艺术创  相似文献   

4.
论爱伦·坡《黑猫》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非常重视小说叙事技巧,《黑猫》是体现他高超娴熟叙事艺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黑猫》是他叙事艺术的典范.例如:冷静的叙事态度,离奇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内容,对人性恶的深度挖掘,等等.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具有高超的运用语言的功力,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来使语言生趣,创造趣语,主要的艺术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戏用典故出趣《聊斋》中用了大量的典故,大约两千有余,大都用得巧妙.有些典故成语,本来很一般,但一经蒲松龄的点化运用,用典之语就成为引人赏叹的妙语趣语.平添了语言的光彩.蒲松龄在《聊斋》中用典最富有创造性的是戏用.只是借用其语言词汇,而不用其意,或对其略加改动;使其产生一种新意.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堂语言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专业语言,历史课讲授内容的过去性、时代性、启发性的特点要求历史教师应有高超的专业素质和语言艺术.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超的课堂语言艺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如何恰当运用历史课堂语言艺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就此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洛神赋》中的隐喻表达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探讨语言背后的隐喻模式及其与魏晋时期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文中的29例隐喻表达大多数属于存在链隐喻,且下行隐喻明显多于上行隐喻;2.爱情隐喻模式主要有"吸引力""整体""旅程""美玉"4种类型;3.《洛神赋》中的概念隐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魏晋时期的文化精神特征;4.通过与《诗经》对比发现,二者在隐喻创造力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文与考试》2023,(14):43-44
<正>1800多年前,在洛水河畔,曹植和洛神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了顾恺之,使世人有幸目睹经典画作《洛神赋图》的风采;1800多年后,在西子湖边,一个“90后”女孩儿,运用传统的壁画、纹饰等技法,再加上现代艺术的重构与创新,展现自己的风格魅力,完美地诠释了新世纪的洛神之美。凭借《洛神赋》,她一举拿下有着“全球华人动漫界奥斯卡”之称的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插画奖金奖,其绘本《洛神赋》被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收藏。  相似文献   

9.
正魏晋南北朝是中华艺术中极为辉煌的历史时段:书有王羲之,诗有三曹七子二谢,画有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洛神赋》,赋文叙述了自己于洛水边与美丽洛神相遇的故事。本文品味、赏鉴《洛神赋图》,从六朝艺术"明空见性"说起,兼论曹植《洛神赋》的创作动机,点出《洛神赋图》的闪光之处在于宣扬人神相通,以美劝世。本文不同于普通的绘画鉴赏,作者并不在意绘画的内容、笔法,在他看来,不论是画还是赋,都为了展现对美、至诚和自然孜孜不倦的追求。而这一追求古今相通,或许这正是《洛神赋图》和《洛神赋》跨越了千年还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10.
J.S.巴赫是一位划时代的复调音乐大师,他一生中写了无数的作品,《赋格的艺术》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复调音乐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他运用赋格所有可能的形式和手段,将一个简单的旋律(伟大主题)加以变化,使它从极简单到极复杂。《赋格的艺术》作为一部纯技巧的作品,集中地体现了巴赫娴熟、高超的作曲技巧,显示出音乐艺术在形式上、结构上既严谨又不拘一格、千变万化的独特魅力。从主题、结构、调性这些方面来分析复调技法在这部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