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方氏家风的影响下,方式济成长为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具体反映到了其诗歌创作上.去往卜魁以及到达卜魁这一段时间里,方式济写出了多首诗歌,这些诗歌被整理收纳到《出关诗》这部诗集当中.《出关诗》表达了作者方式济眷念故乡故亲、敬孝父母亲长、友善同族亲缘,关怀民生疾苦、关心庙堂国治、关注古迹山水,和边疆人民亲如一家等复杂的思想情感.这些诗对家有着恋念浓情,对国有着亲悯感怀,无不在倾诉着方式济深沉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朱燕芬 《中小学校长》2022,(11):68-71+6
培育蕴含家国情怀的“好家风”,是弘扬“家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开展“有根行动”,建立了“一个核心、三个专题、一套评价”的主题框架,以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的寻根、扎根、厚根系列活动为载体,融汇资源、环境、课程等于一体,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弘扬了优良家风,也有效培育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蔡志良 《中国德育》2023,(22):52-57
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风家教是家国情怀的基础。优良家风主要包括尚品崇德、自律慎独的修身之风,孝悌为本、言传身教的齐家之风,以和为贵、诚实守信的处世之风,清正廉洁、精忠报国的理政之风等。新时代家国情怀主要体现为家国情怀的主体意识、立体式的感恩之心、现代型的公共精神、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民胞物与的生态伦理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基于此,新时代建设优良家风、涵育崇高家国情怀,应该重申优良家风和家国情怀,强化文化认同;重塑大家庭观和成员关系纽带,增进血缘认同;连接优良家风和家国情怀的情感纽带,增强情感认同;统合家庭、家族和国家的历史记忆,坚定历史认同。  相似文献   

4.
5.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诗歌可追溯至先秦文化,从《诗经》到《楚辞》,从《孔雀东南飞》到《木兰诗》,及至唐朝,中国古典诗歌进入鼎盛时期。在诗歌内容上,诗人既有对山水田园风光的赞美,也有对美好爱情婚姻的情愫;既有对仕途曲折的愤懑,也有对国破家亡的悲恸。在创作风格上,既有豪放的浪漫主义风格,也有严肃的现实主义情结;既有严谨的乐府骈文,也有灵动的律言绝句。作为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杜甫的作品针砭时弊,家国情怀深沉,善于在诗歌叙事中观照现实。当前,在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标签化和机械式的解读倾向较为明显,对诗歌的分析缺乏细腻、入理的文本分析。为此,本文将从古典诗歌的人物形象和作者情感出发,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石壕吏》一文,从创作背景到形象剖析,对杜甫的“家国情怀”做深入剖析,从而在文本探究中体味杜甫的百味民生。  相似文献   

6.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培育与提升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价值。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中小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与家国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体现为他们对家庭、家乡、民族和国家的高度认同、持续维护与深沉热爱,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价值使命。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关涉维度包括家国文化、家国情感、家国实践和家国担当四个方面。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与提升需要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丰富学生的家国文化知识;依托物质与媒介两类载体,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感;把握学校、家庭与社会三大主体,提升学生的家国实践能力;树立家国历史观、责任观和发展观,增强学生的家国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7.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两岁死了父亲,四岁随母亲改嫁寄养山东,读书极为刻苦,“划粥而食”不说,大冷天还用冷水浇脸提神,最厉害的是,“五年不解带”,也就是说五年没脱衣服睡觉。  相似文献   

8.
罗春洪 《中国德育》2014,(13):14-20
顾炎武是一位坚贞的民族爱国主义思想先哲,其“合私成公”的道德理想、“天下兴亡,匹夫之责”的责任主张、“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行为原则,充分表达了其于国于家的道德情怀,是推进学校家国情怀教育十分重要的思想之源。  相似文献   

9.
"有人斯有群矣,有群斯有忧患矣。"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情感。这在《诗经》中就表现得非常突出,其中有对国家命运、百姓疾苦的忧患,有对奸邪当道、社会不公的忧患,有对繁重徭役、兵役的忧患,《诗经》因此而奠定了我国文学忧患意识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11.
黄作则对于自已的诗才怀有十足的自信,而对那个所谓“盛世”的黑暗现实则充满了绝望感。他把自己的不遇与广大寒士的共同命运联系在一起,由此而产生了对知识分子群体命运的幻灭感;而细察“天人之际”及自己的经历、遭遇、情感活动等,又必然地在诗人内心引发出双重的孤独感。所有这些,都成了两当轩诗伤感情绪产生的主观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老舍笔下的《茶馆》具有浓郁的北京风土习俗,深蕴着北京特有的文化特征,"京味儿"十足,体现了老舍对文学的高品位追求。同时从作品中我们也能充分地感受到老舍对祖国的文化传统,民俗民风的深厚的爱,作品中处处充满了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3.
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其主要特点。从内容上,诗人注重表现心灵中的自然,使自我情感融与人类对自然的普遍情感;从艺术上,诗人运用对时间的艺术处理,达到净化自我情感,升华为艺术情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五代时期,偏安一隅的南唐在近4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词之成就既引人注目,诗之成就又不容忽视。南唐诗歌带有“闲情”特征:崇“儒”重“雅”的社会风气中孕育“闲情”,诗人在“隐逸”之尚中抒发着闲情,“闲情”在南唐诗人频繁的酬唱应答中得到挥洒。南唐诗歌的“闲情”特征自有其审美价值,它是人类性情的一部分。南唐诗歌中的“闲情”还是唐宋文学流变中从“绮思艳情”到“闲情逸致”转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文化对于国家、民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文化认同对于家国情怀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化的历史传承包含时间角度的纵向积累和空间角度的横向发展,所以基于时空观念的文化认同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从时间角度来看,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家国情怀的纵向培养。从空间角度来看,通过认同孝悌之道、乡土风俗和多元一体,增强家庭仪式性、家乡归属感和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家国情怀的横向培养。  相似文献   

16.
王维诗表现出"苦情"和"圆满"的两极生命形式.从佛教"一心开二门"的义理来看,二者统摄于"一心",却分属两个价值维度.苦情诗持社会道德伦常的价值判断,由心生灭门而生,不具备心性层面的超越.圆满者属心性本源的终极价值,契合心真如门而生,是"一心"之禅境界.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有理想、有责任感、有本领、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调查显示:大学生主动学习家国情怀的动机有待提升;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家国情怀培育的校园氛围;多媒体平台运用有待加强。因此,将家国情怀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平台强化家国情怀教育,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8.
石英 《天中学刊》2002,17(1):36-36
李商隐是一位真正的、纯粹的诗人。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的诗完全摒弃了概念化的杂质,达到思想和艺术的化境。谐调、至美,瑰丽而无雕琢,感伤而不颓废。他所表达的一切决无主题先行、以艺术稀释思想之弊。仅以人所共知的五绝《乐游原》为例,过去我在读大学时被告知的含义是哀叹自身命运多舛,更是感知和预示唐王朝已处于日暮西山、行将就木的危境。因而说这首诗在义山诗中是思想意义较强的一首。这一结论从表面上说,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但从创作的因果次序上看,则未必符合真正的作家尤其是如李商隐这样的诗人的思维进程。我觉得他决…  相似文献   

19.
郭婷婷 《成才之路》2020,(7):140-141
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应深刻认识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发挥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切实把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