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兴华 《文教资料》2013,(31):76-78
王沂孙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词人,参与了《乐府补题》的创作。他的咏物词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分三个方面论述,即所选取意象具有遭际不幸、悲苦欲绝的共同特点;其所咏之物的物理物态与抒情主体的内在情思达到完美融合;在结构上,层深径曲,思笔双绝。王沂孙词对有清一代词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词史地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王倩 《文学教育(上)》2013,(21):150-152
王沂孙咏物词为历代词评家所关注,陈廷焯在其《白雨斋词话》中更是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本文试运用陈廷焯"沉郁"说,探析王沂孙咏物词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3.
两宋咏物词是在“诗人之词”与“词人之词”的互相补充和推动下完成其发展历程的。王沂孙的词集中体现了这一发展的最终结果──巧构安排与寄托深远的完美结合。王沂孙以一颗纤细敏锐的词人之心感受到了时代和个人的悲剧,并用其沉郁之笔,唱出了两宋词坛辉煌而又短暂的余音绝响。  相似文献   

4.
王沂孙的咏物词,咏物与抒情言志兼容并重,既表现出对象物的生命,精神,也同时写出作者自我的个性怀抱,用曲折委婉的方式,比兴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达深沉的亡国痛楚,词境的悲剧性和苦涩味以及深深的压抑感是其咏物词所独具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沂孙后期词的杰出成就是他在清代词坛“声名鹊起”的根本原因。词人在后期咏物词中,借物写心,超越了喻象与喻义之间的复杂含混性,成功地塑造了物我混一的艺术形象;在艺术情感表达上,运用移情诸手法,借助特定的意象群,来营造凄凉哀怨的情感氛围,传达其郁愤怨恨之情。二者共同作用,使其词作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起后人的共鸣与认同。  相似文献   

6.
针对李煜、李清照两位词人在创作上的相似点,从他们作品创作时期的分类,内容、风格、情感的抒写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和探究,从而让人们更加深入地领略他们词作的魅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李煜、李清照两位词人在创作上的相似点,从他们作品创作时期的分类,内容、风格、情感的抒写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和探究,从而让人们更加深入地领略他们词作的魅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不同的诗人对同一社会问题产生兴趣,写出了题材相近、主题相似的诗歌,盛唐的边塞诗派便是伴随着开元时期的开明政治,国势强盛和扩边政策导致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而形成的。由于边塞战争的频繁,盛唐的边塞生活成为诗人所歌咏的题材和主题。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的卓越代表,诗史上以“高岑”并称,他们的边塞诗从各方面深入地表现边塞生活,以豪迈雄壮的风格著称。  相似文献   

9.
盛唐初期,南方(襄阳)山水诗人孟浩然和北方(辋川)山水诗人王维一起发扬了陶(潜)、谢(灵运)的隐逸风气,将山水文学的表现形式和体现归隐的田园诗结合起来,以山水的笔意刻画田园,以田园的情趣观照山水,运用质朴平淡的语言,创作了许多具有渊深朴茂风味的诗作,可同时蔚为一代文学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两部作品从题材、思想倾向、人物形象、结构、艺术手法几方面比较异同,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和平的渴望。  相似文献   

11.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以下简称李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以下简称白诗)均有出色的音乐描写,清人方扶南把它们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但因诗人的个人才情不同,生活遭遇不同,故两首诗在音乐描写方面呈现迥异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死水》和《大堰河》分别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和艾青的代表作。通过对两首诗的感情性质、艺术手法、抒情方式、审美风格、诗歌体式五个方面比较异同,从而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和诗作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俞平伯、朱自清两篇同名散文的阅读、分析、比较 ,表明不同作家在创作各自作品时即使所选题材相同 ,但因其生活环境不同 ,个人阅历不同 ,以及思想性格、个性特征等不尽相同 ,他们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也会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于崔与之词,南宋以迄近代的评论似乎都不曾涉及其词史地位的判定。但到了现当代,建立在崔氏《水调歌头》基础之上的"粤词之祖"说几成定论。对崔与之词史地位的认定,主要是认为其代表作豪迈雅健的词风对后世广东词人影响极大,这明显与当时国内普遍崇尚伤时忧国价值取向的文学批评风气有关。事实上,基于种种非文学因素积淀而形成的读者尊崇,与相关作家文学史真实地位的判断之间,往往存在隔膜,即个体社会价值的完全裸露过程,经常是其经典作品的非文学价值渐渐凌驾于文学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尊崇与文学史定位之隔离的制造过程。泯除或者解构类似的隔膜,检讨和反思类似的文学批评史现象,可以为探寻文学批评发展史提供有益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15.
《玉堂春》与《春香传》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度,但由于中朝两国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和共同的社会历史状况,使两部小说具有共同的题材模式和基本主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既有惊人的相似又有细微的差异,从而体现出共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因素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菲 《文教资料》2014,(23):18-22
20世纪法国女作家杜拉斯与中国女作家张爱玲虽来自不同的国度,但经历了同样痛苦的童年生活与漂泊生涯,造就了两者于创作的狂热与对文字的真情。她们不约而同地把笔锋聚焦于道德失落后的现代社会生活,以及战争所带来的人性创伤与情爱残缺。文章通过对比阅读杜拉斯的《广岛之恋》与张爱玲的《封锁》,发掘了两个文本中呈现的空间艺术之异曲同工之妙,揭示了两者在人类灵魂母题上绝望与苍凉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小公务员之死》和《项链》这两篇小说的剖析,结合作家所处的时代及社会的不同,创作思想的差异,分析他们在艺术手法及风格上表现出各自的个性特征,从而启发各位读者在学习他们的作品时应倾向其共同点,同时,认真区别其不同点,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他们各自的艺术特色,真正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精湛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死魂灵》与《儒林外史》同是讽刺艺术的典范之作,“含泪的笑”是这两部作品共同的讽刺风格。但是由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他们运用的讽刺手法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晏殊词和欧阳修词分别对秋景和春景有着不同的偏好。晏殊词中悲凉的气氛更浓厚,更具有文士气,也更多中年人式的感慨。晏殊词的特点是“情中有思”,但在其理性控制的表面之下有着挥之不去的伤感;而欧阳修则直接用感性的快乐达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越。晏殊词取境相对狭窄,其主人公常保持着内向的独省,并不尽兴于宴饮之欢,反而常品味酒醒后的孤独;而欧阳修则更具有外向的与他人同乐的精神,其词常表现对于歌舞、美酒的深深沉醉。  相似文献   

20.
《甘肃高师学报》2022,(4):68-71
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和罗淑的《生人妻》的异同是多方面的。两部小说都通过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截取当时存在于农村的罪恶的典妻制度这一生活断面,准确精密地揭示了社会现象的本质。但基于两位作家的地域、性别的不同,在人物描写、结构组织、地域文化意识的揭示等方面又各自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