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艺术命名者"的身份和职能研究,分析出艺术命名者的身份为"艺术家"和"艺术史论家"和"特权机构"组成的"话语共同体"。艺术家作为艺术命名者,因为其艺术家身份和艺术实践性;艺术史论家对艺术的命名具有学术性和知识性;"特权机构"对艺术命名主要体现在"决定艺术在场"和主导"艺术的商业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外著名艺术著作及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从"什么是艺术"、"艺术的起源"、"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艺术家"五个方面,对关于"什么是艺术"这一简单却深奥的问题加以分析和阐述。从人类出现的那一天起,艺术就随之产生,艺术以人类文化为生存环境。艺术家是艺术活动的执行者,艺术活动反映艺术家的情感、想象、感受,最终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体现出来,包括美术、舞蹈、文学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桂林市榕湖小学"艺术课堂"的打造过程的介绍,展示了榕湖小学关于"艺术课堂"的深入探索与独特创造。榕湖小学的"艺术课堂"坚持生本、创新、美好的基本理念,并通过开展学生学习行为方式训练,凸显"艺术课堂"生本特质;通过360度讲坛,能者为师,分享"艺术课堂"智慧火花;通过各类名师坐诊课堂,促进"艺术课堂"普及运用。通过"艺术课堂"的引导,让每个孩子走进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下,中国当代艺术家、理论家不时地提出"观念更新","新"不是不好,但"新的"、"时尚的"并不一定都是好的,绘画有"好"、"坏"之分,但不是唯新就好.中国当代的许多艺术家廉价"克隆"西方后现代艺术,忽视了我们面对的是不同于西方的艺术传统,中西方艺术有着不同的艺术精神.艺术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而异.面对如今"现代艺术""统一规格化"的悲哀,我们应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坚实基础,深入研究中国艺术传统,自主借鉴外来优秀艺术的有益营养,走出我们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以电影《入殓师》为例,通过论证入殓仪式的艺术性,揭示"艺术之道"和"入殓仪式之道",最终阐明真正的艺术完全超越了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的出发点之争、目的论之争,真正的艺术既是为艺术也是为人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艺术最为突出的特色在于它的"参与性",即吸引欣赏者亲身"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去,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戏曲艺术,也正是"参与性"给戏曲艺术带来了持久性艺术魅力.影视艺术在剥夺了欣赏者的"参与"权利之后,随着网络电影的出现,"参与性"传统又重新恢复,21世纪的艺术不仅可望重新恢复持久性的艺术魅力,也可望带来艺术的全面繁荣.而"参与性"之所以能产生持久性艺术魅力,是因为它蕴涵了"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7.
漫谈波普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艺术作为美国60年代的流行艺术样式,正是对艺术自身"破"与"立"的找寻,进一步开放人们的艺术思维,从而丰富了后现代主义绘画的可视空间,波普艺术虽然流行时间不长,但从其"破"旧艺术形式,与"立"新艺术形式的角度上来看,对于我们时下的艺术创新仍能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艺术专业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习艺术技能,还必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素质,使学生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通感"与艺术活动交叉点的基础上,试图运用"通感"的方法改善艺术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介绍了运用"通感"后新的教学形式,以期提升艺术教学效果,达到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峰 《文教资料》2009,(19):94-95
随着艺术审美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艺术的教育事业也在迅速发展.传统的艺术教育注重"技法"教育,而现代的艺术教育则要求我们重视"艺术思维"的训练,即重视"意蕴"的领悟.掌握好"意蕴领悟"的相关原则,并把他们应用于艺术教学实践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婧 《现代教学》2012,(10):31-32
作为艺术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的成长?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寻找到作为教师的自我价值?我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艺术教师要坚持"三身艺术",即"献身艺术""浑身艺术"与"终身艺术"。  相似文献   

11.
儒家以"诗教"、"乐教"为凭借实施"艺术教育",培养君子人格的艺术精神,以期养成"圣贤气象".艺术精神的养成对个体的发展与完善意义重大,儒家"诗教"、"乐教"的艺术教育实践,对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吴良镛先生曾说过:"21世纪是一个历史的新纪元,是一个‘大科学’、‘大艺术’的时代。"那么在这个"大科学"、"大艺术"的时代,如何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有所作为、不断作为、有大作为呢?关键在于充分认清艺术就是"呈人之美",真正明白艺术教育就是"成人之美",自觉践行教育局长应是善于"成人之美"之人。一、艺术就是"呈人之美"  相似文献   

13.
苏珊·朗格在其<艺术问题>一书中,始终强调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形式,艺术是人类的内在生活客观化、对象化.并用"艺术抽象"、"逻辑类似"等概念解释对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中情感与形式相互转化的具体过程这一艺术哲学中的难题,这为她的艺术理论体系逻辑上的自足画上了圆满的句点.可是,朗格并没有详细论述其"艺术抽象"、"艺术知觉"产生的心理机制,不免会让人产生类似"为何这样的情感会抽象成这样的形式""为何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艺术知觉会自然地使人们经验到某种情感体验"等一些关于艺术形式之表现性产生缘由的疑问.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放"与"收"的艺术处理问题。掌握和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准确而严密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5.
艺术的创作和传播与媒体发展紧密相连。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人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时代,艺术的创作方式和存在形式也因此改变,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正在消失,艺术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新媒体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媒体创意"等专业院校大量涌现,伴随着数字艺术的蓬勃发展,艺术教育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新媒体艺术的特点,从课程设计、创新教育、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艺术生活化"、"文化热"、"后现代主义"等热门议题为切入点,尝试反思当代文化艺术的种种误区以及主流观念及认识论的潮流,揭示当代文化艺术中的问题和矛盾。通过对人文艺术内涵的梳理,呼吁人文艺术精神的回归,试图走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迷雾。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东方"神创艺术"论、"神创艺术"的基本观点和"艺术要表现出神气和神的无限性"等3个方面,论证了东方艺术起源论和艺术本质论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东、西方艺术起源论和艺术本质论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现代艺术令人瞠目的表现形式不由得使人们质疑它的合理性,而这种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殃及到艺术本身。于是"艺术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理解艺术方向的新观念。然而"艺术的终结"在提出者黑格尔那里并非指艺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形式的结束而是其它,现代艺术也只是意味着艺术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解方式的一种反思与觉醒。而在人类学视角上,现代艺术依旧行驶着它的艺术职责。  相似文献   

19.
艺术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看,是对常规语言编码的超越和违背,产生了艺术语言的"有意味的形式"--修辞格;然而光是在"言"的藩篱下,"言不尽意",艺术语言走向了"立象以尽意"的艺术之旅."言"与"意"在艺术语言中相互影响但又自成体系地存在着,体现了艺术语言的能动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将艺术作为超脱现实与追求心灵自由的途径。本文从艺术"静穆"与"无言之美"的审美追求";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艺术情感;"无所为而为"的艺术精神三个方面,来阐述其艺术审美思想中展现出的超脱与自由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