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永远的诉求,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既有理论的探讨,也有实践的实施。国内学者立足课堂教学,从多方面展开了对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但由于在有效教学内涵的认识上的偏差,研究存在着“表面化”、“浅化”、“偏化”和“简单化”的不良倾向,致使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不够明确。教学是无中心的,教与学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其重点不在“教”和“学”,而在强调“有”与“教”,要从单纯注重“效”与“学”的价值取向中解放出来,转向追求教与学自然平衡的教学状态。  相似文献   

2.
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对教学质量的追求,以及"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其特色在于取消了课堂讲授,代之以案例讨论.其目的在于解决管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问题.教学理念通过案例教学来体现,而案例教学更需要制度建设和文化保证.对哈佛案例教学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国管理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针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现代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我们应该去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创新就成了我们教学的全部.  相似文献   

4.
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即“教中学,学中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及时、有效地进行反思,科学、全面地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迎合实际需要。这对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课程与教学论"与"职业教学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与教学论"是关于教与学的科学,研究课程和教学的一般性规律,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很多教师对其学科内容和结构不一定有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工作中却受其规律的影响. 我国通常将课程与教学论译成英文的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neory,这一译法的本身已经说明我国与国际相关研究的差距,因为instruction theory只是一个望文生义的中国式翻译,与教学论学科的本义差距很远,这主要是对其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造成的.事实上,西方特别是欧美文化的多样性,对教育学研究、包括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生成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对生成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主体、内容和形式进行探析,得出生成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主体是统一的、内容是不确定性的、形式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注重的是“课前”和“课中”,对“课后”却重视不够。而实际上,在课后作些教学反思,记些教学心得,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多年来,笔者尝试在课后进行“两记”和“两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借“茶寮”一隅,与同仁交流。一、“记失”和“记得”1.记失就是记教学中的失败之处。课堂教学有成功之举,也有失败之为。教学之后,对课堂中出现的失误处、“败笔”点作些记录,可以避免以后的教学“重蹈覆辙”。一次上课,因老母亲生病,我带着忧郁烦躁的心情踏上讲台,对学生的问答气急败坏,对学生的作业横加指责,整…  相似文献   

8.
教学生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教学重点是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重点是教师组织教材的主要线索,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的主攻方向。教学重点是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精心设计重点内容的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因此教学重点对实现教学目的具有关键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学重点一般说来也是教材的重点,但有时并非如此,譬如有的教材重点,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不必过分花费精力;有的并非教材重点,但学生不理解,会为以后掌握一系列知识造成障碍,也可以定为教学重点来…  相似文献   

9.
英语写作作为重要的产出技能和交际技能始终是英语专业教学与研究的焦点.通过问卷调查了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总体状况,发现成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在目前国内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长期居垄断地位,英语专业写作教学出现体裁缺失的现象.虽然体裁教学法还处在探索阶段,但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启发式"教学的"中外"与"古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发式教学源自孔子和苏格拉底,并且现代教学论亦将其视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或原则。然而,启发式教学的“古今”与“中外”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分野。这种分野的实质其实是哲学教育、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之不同取向所致。当今要恢复古典时期的启发式教学,就必须抛弃工具主义理性。把启发式教学中所不可或缺的对话视作师生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