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红问:《绿》中是如何表现醉人的绿的? 《绿》的第三节将难于言表的绿,表现得十分醉人。仿佛那“离合的神光”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胸间。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它的呢? 一、比喻。在第三节,作者用了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现梅雨潭醉人的绿。醉人之处首先在于它的满是奇异:“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在这个比喻中,作者已被那无边无涯的“绿”所激动,所陶醉。其次在于它的着实可爱。在这里,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适时抓住文言文中的古汉语修辞,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对古代文言文掌握、理解非常到位,可以说掌握一点古汉语修辞,一方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古代作品的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阅读古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古汉语修辞目前主要有以下20种:比喻、夸张、借代、比拟、委婉、摹状、仿拟、引用、反语、双关、拈连、藏词、设问、错综、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层递、顶真。下面就其中比喻、借代、夸张三种修辞简要地分析一下。比喻比喻有明喻、隐喻两种。明喻是使比喻事物与被比喻事物同时出现,并在两者之间加上“如”、“若”、“犹”、“似…  相似文献   

3.
意义如何确定指称这一问题,一直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界和逻辑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摹状词论”认为,语言表达式的指称是由描述或反映其意义的摹状词确定的。“语境论”认为,语境是意义确定所指的决定因素。其实,这两派理论都有其合理因素,也有其缺陷,应当就此问题结合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论”把握三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绿》,描写的是瑞安仙岩梅雨潭的景象。文章以“绿”为题,可见描写的重点所在。“绿”是一种极其单调的颜色,但作者却把它描绘得丰富多采,构成了一幅幅瑰丽多姿的画面,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境界。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是一位高明的画手,他运用神奇变幻的笔触,调制绚丽奇特的色彩,采取新颖别致的手法所致。 一、大量设喻形象逼真 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逼真,画面多姿多彩。 在描写梅雨亭时,作者选用了一个新颖奇特的比喻:“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关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以苍鹰舒展双翅、蹲  相似文献   

5.
罗素于20世纪初首次提出摹状词理论以来,在摹状词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既受到西方语言哲学家的支持和赞扬,也受到不少西方语言哲学家的批评和指责。通过美国哲学家斯特劳森《论指称》一文,对这两种摹状词理论进行一定的比较和分析。斯特劳森对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批评是日常语言学派与人工语言学派相互对立的一种表现,也是人工语言逐渐向日常语言转化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6.
“仿佛”在文中常作比喻词,它和“好像”一样是比喻的标志。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但在很多时候,“仿佛”并不表示比喻,而随不同语境,表现出不同的意义。1.表示描述如:走进去,仿佛到了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记金华的的双龙洞》)这句话用“仿佛”具体描述了双龙洞的外洞有多大,给人以身临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演说与修辞素有渊源,英语演说辞常借助“平行结构”、“反复”、“比喻”、“对比”、“层递”、“头韵”等修辞方式创造其语言艺术性、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增加表现力。演说辞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在对其各种修辞手法进行翻译时,应在汉语中寻找与之对等的修辞方式进行直译或改换修辞,利用汉语的四字格、排比、对偶等优势进行改译,做到意义、形式、文体的一致等值。  相似文献   

8.
金俊英 《教师》2015,(6):108
[教学情境片段说明] 本情境是朱自清的散文《绿》中的一个片段,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学习作者表现美的方法,着重理解作者如何运用烘托和衬托的手法来突出梅雨潭的绿,并进行拓展阅读与习作训练. [案例描述] 师:(播放背景音乐:溪水潺潺,音乐悠扬,在优美的意境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同学们,请闭上眼睛,随着这段优美的音乐,一起来感受朱自清笔下《绿》的神奇魅力.请一位同学朗读“我又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那醉人的绿呀!”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9.
(练习见本刊八五年第一期) 一、勤出成果。|马克思写……震惊世界的成就.|可见……概莫能外. 二、这段话分三层。第一层,从“天气愈冷了”到“收到了没有?……”。表现了作者对柔石的殷切惦念.第二层,从“但”到“中了十弹”。表现了作者对革命青年惨遭屠杀的震惊和对反动派的残忍卑劣的愤怒.“原来如此!……”是第三层.反  相似文献   

10.
博喻,也称“联贯比”,就是多种比喻的综合运用,以此来表现被描写对象,增加其形象性,也增加欣赏者审美感受的曲折性与丰富性的一种比喻。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体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  相似文献   

11.
修辞能修饰文辞,使语言得到调整、修饰和美化,从而使语句生动形象,使观点鞭辟入里,使文章富有文采、气势恢宏。中学生如能巧用各种修辞方法,定能写出文采飞扬的好文章。如何“巧用”呢?我们试试下述作法:一、妙用比喻,文采飞扬比喻是一种很“古老”的修辞手法,但常用常新,常新常美。南朝时期的文论家刘勰说:“喻巧而理至。”恰当的比喻,不仅能把人物和景物摹状得栩栩如生,还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使复杂的道理形象化。如2001年高考中的一位考生就是这样阐述“诚信”的:诚信不是盛开的腊梅,芳香四溢,不是山间的清泉…  相似文献   

12.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不仅局限于词汇层,而且涉及语法层。本文以韩礼德创立的功能语言理论为出发点,讨论了比喻在语法层上的类型,及其在语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小说喻体选择的语境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以物理世界的同异作为基础 ,其实质是主体思维的结果。因而喻体与本体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等于或取代的关系 ,而是互相表现、转化、引发甚至产生新质的过程。沈从文在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时 ,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观察、对心理的独到剖析以及对世界的独到理解等主观感受通过对喻体的选择与创造表现出了一种大于修辞意的“喻外之意”。其“喻外之意”获得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喻体组合拓展表意空间 ,动态比喻深化意象内涵 ,对比映照凸显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废名的长篇小说《桥》被誉为一部“破天荒”的“创格”作品。它在语言层面表现为一种“象喻”的特征,大量运用“转喻”和“隐喻”,既表现了艺术思维的具象性,也表现出作者对理趣与观念的钟情。同时,废名的比喻还兼有一种叙事功能。论文正是力图从语言的层面具体揭示《桥》的诗性特征的生成,并试图提供一种解读文本的微观诗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摹状词,顾名思义,就是描摹事物性质、状态的词。摹状词包括摹状形容词,如:桃红、杏黄、天蓝、漆黑、笔直、冰凉、火热、雪亮等;摹状名词,如:鸡胸、板鸭、鹅蛋脸、波浪形、鸭舌帽、蜂窝煤、洒槽鼻、金字塔、马鞍山、扇子崖等;摹状动词,如:鼠窜、蚕食、林立、云集、鬼哭狼嚎等;这类词由于内部构造上的特殊性,使词义明显地带出一种比喻式的修辞效应,“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斯特劳森与罗素在摹状词理论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意义问题、句法问题和专名问题三个方面,其中句法方面的分歧是决定性的。斯特劳森基于日常语言的句法对摹状词理论所作的批评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不合适的。摹状词理论强调的是一阶逻辑语言的句法,日常语言的句法是它批判的对象。通过一阶逻辑语言的句法理论,摹状词理论解决了某些因日常语言句法的混乱而引起的问题,但它的重要性不在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而在于在哲学研究中对一阶逻辑语言的句法分析方法的倡导与示范性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一个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表达出来的过程。写作也同样是一个表现美的过程。1.表现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指一篇文章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再到文面整洁的美。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文章水平的高低。如“湖水很绿”和“湖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两句同是写湖水绿的话,很明显后一句要比前一句写得生动、具体、形象。因此,写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其他写作手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给人以美感。当然,光有美的句子而没有结构严…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描绘少女美的笔墨五彩斑斓,方式多样:或写其容貌,如“蛾眉杏眼”;或状其形态,如“亭亭玉立”;或用比喻,如“肤若凝脂”;或以夸张,如“沉鱼落雁”……这都是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它是指作者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的方法。正面描写好处多多,然而用得多了,就容易流于一般化,落入俗套。  相似文献   

19.
比喻修辞手法在《大学英语·精读》中的运用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作者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它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更鲜明、更感人。了解和正确理解比喻语言是阅读的重要技能 ,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也有助于读者体会到文章的“感染力”、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神奇功能” ,从而更好地欣赏作品。常见的比喻方式有 :明喻、暗喻、拟人、换喻和讽喻等几种形式 ,本文拟对《大学英语·精读》中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20.
“杰尼西耶娃组诗”是丘特切夫爱情诗中的精品。诗人运用比拟、修饰、比喻、对照、层递等多种语义修辞格 ,深刻细腻地传达出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