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的任务是把客观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认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习惯。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就是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对象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通过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原则。1.坚持主体性原则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道德注重的是觉悟,强调的是自律,道德的维持主要是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传统习惯、社会舆论等只能起辅助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与自我教育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适应道德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培养受教育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推进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的主要途径是实行自我教育法,为此,必须尊重受教育的主体地位,大胆适当地加以引导,调动受教育的道德上进心,并把个体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主体性原则含盖的内容: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阐述了依照这一原则实施道德教育,必须注意克服偏离道德原则、忽视启蒙教育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偏向。  相似文献   

4.
自我教育: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介绍学界部分学者对德育范畴自我教育的界定,强调了德育领域中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从德育范畴的自我教育和智育范畴自我教育的区别出发,提出了德育范畴的自我教育具有教育目标的自我取向、教育内容的自我选择、教育方法的自我践履、教育过程的自我调控、教育效果的自我评价等五个具体特征;从道德的本质、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发展水平、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标追求等角度论证自我教育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最后提出了如何在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中让大学生走向自我教育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许辉 《培训与研究》2007,24(1):101-102
主体性原则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因此道德教育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为基础,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教育客体主体性的高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教育理论界掀起了道德教育改革的热潮,其中一个重要表征就是提出要唤起、激发和高扬(可理解为凸显、重视和培养)道德教育的客体主体性。为什么要高扬?如何高扬?时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就此作些探讨,并以此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性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道德教育论与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分别从社会性和主体性角度揭示道德教育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二者又都存在着严重缺陷,割裂了道德教育中社会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片面地将其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实质上,主体性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主体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需要方面确认道德教育;社会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方面把握道德教育;我们应当超越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和社会性道德教育论的狭隘性和片面性理解,站在更高的视点和更广的视野中去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基本思想与教学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道德教育应注重唤起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在教学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个性化原则,注重启发式原则,强调激励性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道德教育上,孟子尤为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和学生以能者为师的开放心态;教师道德的自律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力量;学生在求道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自主、自立以追求道德上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在道德需求意识淡薄、自我道德尊严感淡薄、自觉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淡化、道德价值取向自主性差、道德行为功利化倾向严重等方面。而原因又主要在道德教育中的一些“左”的意识观念和做法、现行道德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社会转型期间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等方面。因此.进行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培育其道德主体性,对于实现高校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促进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道德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是促使道德生活主体的道德自律意识的觉醒,并在此基础上重塑主体性道德人格。这是人的主体性的道德人格发展的历史性、内在性和现实性的必然要求。觉醒和重塑的途径即要从外在的影响因素方面考虑,又要从内在的主体意识发展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应该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德育在教育活动中有机结合,相互影响、自然渗透,从而真正产生既健身又育人的双重效应.结合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生态危机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和自然的关系,并因此产生了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生态道德问题,生态道德教育也因此应运而生。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德育体系,使得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新的教育内容,两者的相辅相成必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德育工作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在当今时代里应如何加强高校的德育建设的问题。即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德育工作应具有针对性;德育工作应注重实效性;德育工作应具有主动性。从这四个方面上下功夫,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会计界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造假作弊风波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推上了日程。高校会计本科教学作为会计职业后备军的来源地就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任,文章论述了本科教学中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参加会计实践工作、营造诚信校园风气等三方面,提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试谈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抓好显性教育的同时,也要抓好隐性教育这一环节,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又要高度重视隐性教育的德育渗透作用,以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隐在德育知识中的有关道德教育的基本假设和当然法则,常常被人们忽略,对这一问题的考察,揭示了西方德育演变的思想线索,分析了中西道德教育观念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社会将来的中坚力量,其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大学德育陷入诸多误区,在道德概念的理解上偏向利他主义,德育目标脱离社会现实,缺乏实现的可能性,在德育方式上重视规范教育。这些都导致德育实效性低下。针对这些误区,正确理解道德概念,合理确立目标,重视德育内化将有助于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