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报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各家报纸在办好新闻版的同时,都尽其所能办好副刊;而副刊也使出浑身解数,以其自身的文化取向为报纸增光添色,从而形成一道亮丽景观。 对于报纸副刊来说,无论它的形式怎样灵活多样,但取决于副刊质量高下的还是它的文化品位。在当今,各种价值观念互相撞击,各种审美观念各异。而报纸的副刊所展示的文化品位往往可以透视出这家报纸的文化取向及在商品经济大潮面前所呈现出的总体态势。因此,作为报纸的文艺副刊面对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现实生活,面对着花样翻新的各种潮流,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那么,  相似文献   

2.
3.
我国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报纸不断出现,报纸的信息量日益加大。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报纸的文艺副刊——报纸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一些报纸所忽视。许多报纸文艺副刊地位下降,版面变得很少,功能萎缩。有的报纸甚至已经取消了文艺副刊,代之以文化娱乐版、生活版,等等。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一、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不多的主要原因一是某些副刊作品失去了思想性。现在有些文艺作品存在“主题淡化”的倾向。读者说,报上有的文学作品陷入了故弄玄虚、不知所云的境地;还有的作品仅仅是某些生活狭小片断的描写或表现作者的闲情逸致。二是某些作品失去了真情。报上有些文学作品追求猎奇和刺激而失真情。忘记了文艺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冯惠玲 《今传媒》2009,(12):116-117
我们今天身处其中的社会,是一个为现代传播媒介(诸如影视、网络、手机等)所覆盖与呈现的社会,文化的生产、传播、接受与消费模式或者说文化运作方式以及公众的文化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6.
陈娜 《青年记者》2007,4(12):55-56
从1897年11月24日,上海《字林沪报》办的中国第一份报纸副刊《消闲报》创刊,中国报纸副刊走过了一条百年求索的漫长道路,这期间,副刊所更替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有其由外到内的深层次蜕变。本文以中国报纸副刊发展的四个大阶段为顺序,一窥中国报纸副刊功能的嬗变。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研究中,不论是传播学鼻祖威尔伯·施拉姆还是赖特等后继者们,都强调了大众传播的娱乐消闲功能。文艺副刊,作为中国报纸这一大众传播媒体独具特色的重要部分,承载着文化启蒙的重任,从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研究中,不论是“传播学鼻祖”威尔伯·施拉姆还是赖特等后继者们,都强调了大众传播的娱乐消闲功能。文艺副刊,作为中国报纸这一大众传播媒体独具特色的重要部分,承载着文化启蒙的重任,从未缺失过“消闲”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石健 《新闻窗》2011,(5):28-29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的文化审美诉求处于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的包围和影响下,加之科技助力,新媒介层出不穷,文学式微,报纸受到巨大冲击,报纸文艺副刊"没落"了。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的多维需求,作为报纸重要组成部分的副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报纸副刊的社会作用,以期提高副刊的质量,增强报纸的社会功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报纸,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报道新闻,宣传政策,传递信息,无疑是其主要的社会作用。副刊是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别于新闻版,所以,副刊的社会作用既受报纸总体作用的制约,又不得不有其独特的个性。根据人们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情趣,从增强报纸社会功能的角度考虑,副刊的社会作用大致可以规范为:新闻补助作用、审美教育作用、社会指导作用、文化娱乐作用。报纸是新闻纸,报纸副刊无疑也要为新闻宣传服务。然而这种服务,一般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新闻多正面取材直接报道,一则新闻事实在新闻版  相似文献   

12.
孙豹隐 《今传媒》2003,(4):35-36
前不久,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来了几位同志调研繁荣文艺的有关情况。陕西方面参加座谈会的有各文艺单位负责人和部分著名作家、评论家。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几乎都提到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当前的报纸副刊或文艺版面基本上不发表文艺评论文章,这对我们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切实繁荣文艺创作,难免会产生消极作用。倘若我们认真地扫描一下在西安出版的省、市两级的主要报纸,便会深深感到实际情况正是这样。诸多报纸,除去《陕西日报》能够定期比较集  相似文献   

13.
副刊是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新闻纸,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的吸引力、竞争力、感染力,保证了报纸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15.
我们的报纸,应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走到如今,其本应具备的服务功能已愈来愈明显,愈来愈为读者接受,社会认可。在我们的体制归属于市场经济之后,一切事物都有了商品的属性,报纸也不能游离于“商品”之外。谁为市场服务的好,谁就有市场;谁能够发掘自己的服务功能,谁就有发行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武器说”到“服务说”的变革,由凌驾于读者之上的身价下降到“热心微笑”式的服务于百姓生活,报纸的确经  相似文献   

16.
一相对太阳而言,月亮是配角,是太阳的身影。她吸纳、反映太阳的光芒,而又以自己的面目呈现世人。她没有太阳那样新鲜、热烈,而是沉静地居于每一个日子的另一面,温厚、磁性,以另一种形式承载太阳的责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最初称为副张或附张。1897年11月24日,《字林沪报》出版附张《消闲报》,随报附送.是最早的副刊。现在,副刊已成为我国报纸的一大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能够开阔视野,启迪智力,增长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报纸副刊亟待改革,这是学界和业界的共识;中国报纸副刊怎样改革,这更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副刊的定位和运作两个层面探讨了副刊改革的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只要能够抓住社会发展的文化特征,调整办报思路和视野,贴近读者,引领人们的精神需要,报纸副刊就一定会有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