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小档案寄深情北京大学档案馆李研供稿今年元月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先生来到北京与海协会进行两会负责人会谈。元月3日焦仁和先生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参观访问。在北大参观时,焦先生提到他的父亲早年曾经在燕京大学读书。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北大档案馆的同志...  相似文献   

2.
杨庆武 《新闻窗》2007,(2):12-13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老这番话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1931年秋,28岁的梁宗岱结束在法国的7年留学生涯回国。不久,他到北京大学任法文系主任兼教授。他的聘书照例由校长蒋梦麟签发,但可以肯定的是,若没有文学院院长胡适点头同意,他就不可能进北大,更不可能一去便坐上系主任的交椅。梁宗岱自己也承认,刚进北大时,“胡适之对我很客气,把法文系交给我”。  相似文献   

4.
50年代我就读北大时的马寅初校长,在我眼里,是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人物。我入学那年(1955)岁暮的一个晚上,大约是纪念一二·九,学校在大饭厅召开纪念会,李富春副总理来校讲话。他讲话时马老并不在场,直到讲完话被秘书接走后马老才走上台。只见马老满脸酒气,双手抱拳拱几拱,用一口绍兴土话说:“高教部请客,兄弟吃了一眼(吴语:“一点儿”的意思———编者)老酒,来迟了。现在我们欢迎……”他已醉酒。后来得知李副总理走后,就径自趁醉说开去。当时可能国家要紧缩基建,马老把大拇指一翘说:“北大顶顶好……,周总…  相似文献   

5.
言咏 《中国新闻周刊》2007,(40):32-32,34,36
蒋梦麟在北大的“为”,把握了北大的航向,为西南联大的成功奠定了基石。而他在西南联大的“不为”,则成就了三校九年的“强强联合”,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合作的一个缩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1917年夏,北大在上海招生,刚从美国归来的胡适担任了阅卷工作,在阅卷过程中,有一篇作文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一边读一边叫好,毫不犹豫地给了满分,然而,当他查看这名考生的其他各科成绩时,不禁大失所望,原来,这名考生除了国文考得好之外,其它几科成绩特别差,尤其是数学,竟然考了零分.按照当时北大的规定,有一科考试成绩为零分就不予录取,但胡适爱才心切,决定力荐这名考生入北大.  相似文献   

7.
郑天挺在北大学习和工作长达30余年,他本人也为传承和弘扬北大历史学科做出重要贡献。郑天挺对北大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培养和提携史学人才,维持和发展北大的明清史学科,弘扬北大探微考据、严谨踏实的治学风气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邵飘萍是一个集新闻记、新闻学和新闻教育家三种角色于一身的新闻奇才。1918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邵飘萍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同时,他还在北京平民大学、北京政法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他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新闻学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当时在北大聆听邵飘萍讲课的  相似文献   

9.
涂娟 《声屏世界》2007,(7):19-20
2006年10月25日,刚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毕业的男生高健,在北大三角地摆出招牌招揽“陪聊”生意。高健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出来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新京报》刊登了标题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生摆摊当“陪聊男”》的消息,这一事件在互联网上也迅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央视二套早间读报栏目《马斌读报》主持人马斌在对另一事件的评论中夹入了对高健行为的看法,原话是:“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比前两天报道的那个北大陪聊小子强多了,你看那家伙啊,他上学不好好学习,无所事事.  相似文献   

10.
少一些叨扰     
萌生写这个题目的念头始于1998年5月。那时北京大学欣逢百年华诞,前前后后办了一系列活动。作为北大的人文标志和品牌,87岁的季羡林教授属学贯中西、声名远播的“泰斗”级人物,自然受到上上下下的关注与关怀——他与来校视察并看望他的中央领导寒暄,他积极配合来自五湖四海的北大毕业生们没完没了的探视和合影,他在校内校外还要应对包括国际研讨会在内的一个接一个的活动,他硬撑着、微笑着,真诚面对一切邀请,无怨无悔……超负荷运转的老机器很容易出问题。当季老应该出席由他唱主角的“精神盛宴”时却实实在在倒下了——红五月的中关村,鲜花盛开,季羡林新著首发式暨读者见面会在北大南门东侧的风  相似文献   

11.
钱锺书先生与晚辈学生交往时,常以平等的恳切的态度相待。他从不好为人师,甚至对自己真正培育过的学子也不愿以师的身份相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水照是我北大的同窗,1964年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时称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做研究生,所里指派辅导他的导师就是钱先生。水照多次得意地同我说起钱锺书是自己的导师。但钱先生始终不愿认他这个学生。水照在怀念钱先生的一篇文章中说:  相似文献   

12.
1988年一个冬天,一个36岁的江苏青年带着他的同学兴冲冲地回家……然而天黑了,同学们走到他家院子,碎了的窗纸发出呼呼的声音。当惊喜而疲惫的妈妈难堪地告诉他今晚无米下锅时,同学们谁都没有说话。一刻钟后.他和同学们原路返回,一路无语。就在同一年冬天,一个43岁的浙江青年已经在小工厂做了十年销售,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史料》2008,(1):62-62
胡适在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时,曾聘请沈从文任北大教授。抗战时,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书,一次在课堂上对学生说:“适之先生的最大尝试并不是他的新诗《尝试集》。他把我这个没有上过学的无名小卒聘请到大学来教书,这才是他最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1945年抗战胜利后,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其间,他推行一系列复兴北大的计划,尤其是增设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希冀将北大办成一所涵盖文、理、法、工、农、医等专业的综合性、研究型高等学府。在筹建工学院时,胡适拟聘请钱学森担任院长。当时,钱学森是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得到邀请后,钱积极回应,为北大草拟《工程科  相似文献   

15.
报刊上将成语"独当一面"误写成"独挡一面"的情况,屡见不鲜。2012年2月1日《燕赵都市报》第5版《农民艺人田洛黑41年结缘哈哈腔》一文中即有一例。该文介绍河北省顺平县高于铺村哈哈腔剧团团长、老艺人田洛黑时说,"他开始学戏时多演丑行,三四年后就可以"独挡一面了","现在生净丑等行当他都能‘口’到擒来"。其中的"独挡一面"  相似文献   

16.
案例 北大校长周其凤7月中旬回湖南浏阳老家为母亲庆祝90大寿,拜寿时他长跪在母亲膝前,含泪倾诉衷肠,最后母子二人抱头流泪。周其凤拜母的图片最早出现在浏阳论坛,随后被微博转载,各式各样的媒体对此纷纷报道,有大唱赞歌的,有说作秀痛加指责的,以至于周其凤在其后将制作的CD《妈妈的油菜果》送人时,不敢接受记者采访。他说,"我现在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分析媒体热炒,只是对北大校长身份的集体媚俗。在跪母拜母事件中,  相似文献   

17.
熊涛 《兰台世界》2013,(22):128-129
<正>蒋梦麟(1886—1964),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祖籍为浙江余姚,原名梦熊。他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经获得教育学和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蔡元培委托于1919年7月代理北大校长。后来政府正式任命蒋梦麟为北大校长。他在北大前后共26年,先后主持北大校政17年,所以,蒋梦麟是解放  相似文献   

18.
梧槐  宏剑 《新闻世界》2005,(7):31-33
他是一个自考生,一度在北京打工。一天,他竞冒充“北大博士”混进了郑州一所高校的队伍。不但获得4万元安家费,还得到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6000元工资。骗局仅仅在两个月内就被揭穿。“北大博士”制造虚假简历案一度被闹得沸沸扬扬,此案可谓全国“注水简历”官司第一案,背后折射诸多法律问题。2005年5月19日,郑州市二七区法院对此案进行公开审理,当庭作出判决:打工的假博士获刑三年半。  相似文献   

19.
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北大访问时,北大送给连战先生一份珍贵的特殊礼物就是他母亲赵兰坤1930至1931年在燕京大学(即现北大)读书的学籍档案副本(包括学习时的照片、学籍表、选课表、学生履历表、成绩单、保证书、推荐信、申请补办学位证明来往信函和调查表等)。连战先生收到这份礼物后,感到十分意外和万分惊喜, 非常感激,这不仅使连战先生惊喜感激,也使我们广大档案工作者感到光荣和自豪,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也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2000年即将到来之时,又要回到北大任职,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当年,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的激动,毕业离校时的留恋,每次返校时的兴奋,此时都浮现在我的脑中……不管走到何处,我总忘不了北大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