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就业指导是学生与职业有效结合的桥梁,在实现人职匹配、促进学生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内容、形式和手段等与学生需求之间出现供需不匹配的尴尬状况。以学生为主体,切实关注就业需求,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丰富化是不断完善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就业指导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班主任可分四个阶段进行就业指导:爱专业教育、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和帮助学生正确择业。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反映,毕业生就业数量、质量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仍存在问题.为此要采取健全职业就业指导管理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地方政府就业政策,实现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与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商务社交礼仪教育的有机结合等措施,促进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以职业学校应该注重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建立,也就是要将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结合起来。中等职业学校应通过系统综合的方法,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求、获取职业信息,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使学生根据社会需要、职业要求和自身优势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获得长足发展。职业学校要为中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和终身教育规划。一、中职学校建立完善就业指导与  相似文献   

5.
高师院校学生就业途径与就业基地建设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与专业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深入研究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途径的基础上,突出面向学校、面向农村、面向人才市场的创新模式,有针对性的加强就业基地建设,提出在基地建设中研究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通过培养学生诚信观念,提高就业心理素质;加强、改进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强化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的科学性,使其全程化、层次化、多元化,因才施导。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影响到每位大学生及其家庭,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社会的稳定.文章主要提出了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与具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辅导为内涵的学生就业教育理念,即具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如何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及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7.
由于行业的特点和专业的特色,中职生就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诸多主客观原因又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职业学校应重视和研究学生就业问题,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和帮助,努力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在"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就业工作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就业指导教师的教育和引导。笔者就新时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特点,分析、阐述了就业指导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概括起来就是"点、面"结合,即教师应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关键点,全面把握各项相关学科理论及政策理论,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成才,帮助其根据个人综合素质,身心特点和爱好特长选择适宜的职业有很大帮助.许多高职学校均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课程体系不全、教材内容泛化、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不佳.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模式进行改革,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解决好高职生就业问题,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更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的目标之一。高职院校通过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通过职业规划设计实现学生的职业理想,通过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团队合作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就业指导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由学校推荐和指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落实就业方案的办法.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及管理工作,除建立健全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外,还较早在全国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率先创办了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讲座,开展一对一的职业咨询服务,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架起毕业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是指与秘书工作相关的、又可跨专业和可迁移的多种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文秘专业能力和文秘通用能力两个方面.要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以技能培训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促进就业为宗旨,重视职业资格鉴定;以就业指导为手段,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3.
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法改进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在医学院校势在必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就业指导课缺少对学生的心理与职业定位的教育,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及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等问题。因此,就业指导课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重视教法与学法统一及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真正做到对医学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职业岗位,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实现高职就业目标的关键是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班主任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尽早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把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数的不断增加,解决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将该专业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分类,发现各群体的个性及共性,并从个人、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四个层面透彻分析成因,进而提出加强职业指导教育、进行专业资源整合、引入社会力量、全程化职业指导和建立就业困难档案卡五方面的建议,以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工作,进行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帮扶,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不适应社会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下的个性化就业指导能够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认知自我,认清职业形势,找准职业目标,使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文章初步分析了高职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探析了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意义,并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个性化就业课程、个性化就业咨询、个性化就业训练、个性化就业信息和个性化就业评价五个方面构建高职院校"五维一体"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正在逐渐增大,就业指导,特别是在地方院校学生就业工作中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个性化就业指导以每个学生的就业差异为前提,根据每个人的个性、专业背景、职业目标等差异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最终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统一。本文通过对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理解,分析了地方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地方院校应该如何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就业指导是指一些社会组织,帮助人们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就业指导,是给求职择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为其与职业的结合进行中介服务,帮助劳动者求职,实现就业。广义就业指导就是为劳动者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提供知识、经验和技能。而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就业指导,其就业指导意义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就业指导对大学生适时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层面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宏观指导与调控作用,但院系由于其直接面向学生,更为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及专业情况,因此,其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更不可忽视.高校院系应结合实际,建立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形成从入学到毕业的就业指导链,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合理安排课时,促使毕业生正常就业.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术》2006,(16):4-9
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身处激烈的职场竞争,职校生相对于高等教育毕业生而言仍是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于是,持有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便在职校生就业、择业与创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帮助职校生树立这“四观”也成为了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因为这些不仅对于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起着确定方向和维持行动的作用,而且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于2005年春组织专题调研小组以北京市4所职业学校、5个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观现状问卷调查”,得出了较为全面而准确的结果,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数据,为职业学校了解学生如何看待就业及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