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加强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和无障碍设施改造,新年伊始,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明确要求普通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等都要根据残疾学生的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和特殊需要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为残疾学生创造更加适合其学习、康复、发展的教育环境。这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整体顶层设计迈出的又一步。  相似文献   

2.
融合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全球特殊教育领域讨论最热烈的议题。融合教育者认为残疾儿童有权在普通教室接受高质量的、适合他们自己特点的、平等的教育与服务。学校应成为每一个儿童获得成功的地方,不能因为学生的残疾与差别而进行排斥与歧视;学校应该尊重日趋多样的学生群体与学习需求;多元化带给学校的不应该是压力,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1月下发的《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简称《资源教室建设指南》)指出,普通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等都要根据残疾学生的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和特殊需要等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为残疾学生的学习、康复和辅导提供全方位支持。《资源教室建设指南》要求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落实好普通学校特  相似文献   

4.
2002年8月,我参加了由教育部和中残联组织的特殊教育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考察两国的特殊教育情况。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国特殊教育所呈现的发展方向———包容教育(InclusiveEduca-tion)。包容教育这一概念,是在接近考察尾声时,我们访问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育部才初次听到的。但在此之前,我们处处感受到了包容教育的存在。根据这两个国家有关保障残疾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残疾孩子必须享受与普通孩子同等待遇的教育机会。所以,残疾孩子的家长要求其子女进入普通学校就读是不能被拒绝的。普通学校也不能因为残疾学生因残疾…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教育部日前印发《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招收5人以上数量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一般应设立资源教室。不足5人的,由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资源教室的布局,辐射片区所有随班就读学生,实现共享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资源教室是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和家长,  相似文献   

6.
融合教育是指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的方式,强调为残疾学生提供正常化的环境和相关特殊教育服务,使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获得正常化的经验,融入社会。融合教育不但要让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中学习,还要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随班  相似文献   

7.
正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特殊教育是最能拷问政府底线、社会良知和教育公平的教育类型。特殊教育之所以特殊,在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教育对象均是身患残疾的孩子,十分弱势、自卑和无助,最需要关爱和帮扶。发展特殊教育,构建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帮助残疾程度不同的孩子开发潜能和补偿缺陷,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增强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又是给予残疾孩子特殊的人文关怀,推进教育公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特殊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盲人学校从只招收单纯视力残疾儿童,发展到了盲兼有重听、盲兼有可生活自理的肢体残疾、盲兼有轻度或中度智力残疾的儿童(多重残疾视障儿童)走进了盲校。尽管学校采取了增加助教等措施,但仍不能满足学生们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70年代末,英国开始在其教育制度中实施"一体化"(integration)的教育,即打破特殊教育的隔离式教育的状态,将有残疾的学生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纳入到普通学校去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0.
“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概念已经转变为 “特殊需要教育”(Special Needs Education)。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广州市特殊教育的对象也逐渐从三类(视力、听力言语、智力)残疾儿童拓展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1998学年,广州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4所(不含工读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28个,7—15岁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5%。目前,共有6815名特殊儿童在普通中小学、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和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他们因视力残疾、听力言语残疾、智力残疾、多动症…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章勾画了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十年前景,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迎来特殊教育又一个新的春天。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我国特殊教育将发生哪些变化?首先,我国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将从盲、聋、智残三类残疾儿童扩展到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含脑瘫)、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含自闭症)、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儿童,在发达地区还将扩展到学习障碍和情绪行为障碍等儿童。第二,我国特殊教育的年限将增长,在巩固残疾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将积极推进学前特殊教育和高中以上特殊教育的发展。第三,我国特殊教育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在实施好国家中西部特教学校建设工程的同时,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进一步建好资源中心和教室,加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特殊教育起源于1947年,当时有一批志愿组织成立了“特拉法尔加家庭”,专为麻风病儿童提供教育。1951年,有了聋童教育机构,1956年,有了盲人学校,1957年又有了麻风患儿童协会。迄今为止。各种福利组织在政府资助下开办了20多所特殊学校,为6-16岁的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有少部分特殊学校还为残疾婴幼儿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是互相密不可分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是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而确定特殊需求的儿童范围是十分重要的。在特殊教育中,个别化教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个别化教育需要为每一个孩子设计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个别化教育是建立在特殊需求的儿童的生理学和心理基础上,强调尊重每一个特殊学生的个性,变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家庭,注重全生涯成长,建构支持系 统,进行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4.
殷雅竹 《江苏教育》2022,(82):31-35
特殊教育对象定义范畴的扩大是世界各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普遍历程。2021年12月3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首次将“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纳入特殊教育对象范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特殊教育从关注人的静态结果(残疾)到关注人的动态发展(特殊需要),从注重福利保障(残疾托底)到注重科学育人(支持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江苏省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国家特殊教育发展新要求,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新发展理念,深入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为细致、可操作的特殊教育新定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快速发展,为各种类别的残疾孩子入学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随着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听障儿童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少学校的办学重点逐渐转向智障及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相似文献   

16.
一、芬兰特殊教育概况 芬兰在19世纪40年代创办聋哑学校,60年代创办盲校,90年代创办培智学校,迄今为止芬兰特殊教育已走过170多个年头,经历了四个阶段:(1)仅仅为感官残疾学生提供教育,结果大量其他残疾类型的特殊儿童无法接受教育;(2)开始重视对残疾人的养护、医疗保健以及康复,然而特殊儿童却按照残疾类型被隔离开来;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特殊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盲人学校从只招收单纯视力残疾儿童,发展到了盲兼有重听、盲兼有可生活自理的肢体残疾、盲兼有轻度或中度智力残疾的儿童(多重残疾视障儿童)走进了盲校.尽管学校采取了增加助教等措施,但仍不能满足学生们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把原来狭义的残疾教育,扩展到更大范围的特殊需要教育,为所有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个别化和综合性的教育服务。心理健康的服务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一、思想诉求"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要成为一名特教教师,首先要加强思想修养,用博爱投入教育中。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对象都是残疾孩子,他们在身体上或智力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残疾。在学习方面,他们远不能达到普通孩子的水平。特殊教育的目标是力争让这些残疾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经形成以“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但是却并没有形成支持融合教育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在介绍我国特殊教育财政实践的基本情况后,基于国外案例的分析,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特殊教育财政分析框架,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重新审视了我国当前的特殊教育拨款机制与融合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实践中,瞄准特殊教育学校的任务拨款机制促使一大批特殊教育学校的新建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但是缺乏对类别、强度的考量,造成了特殊教育学校在招收高成本特殊需要儿童时的回避倾向,部分特殊需要儿童因种种理由被拒绝在特殊教育学校之外.建立基于学生特殊需要类别和强度而非安显方式、以需求为导向的拨款机制,对于落实融合教育理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