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20,(3):131-134
网络人际信任是个体维系持久稳定在线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网络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正处在自我发展的关键期,社交媒体的使用拓展了其社交空间,引发了其社交行为的变革,并对网络人际信任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社交媒体的主要类型、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内涵、特点,指出其在网络人际信任培育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培育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隆中对》中『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一句,有些教学参考资料译成了『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发,…』或『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自秦川出发,…』。将『出于秦川』的『于』字误译成了『从』字或『自』字。『于』字是文言文里应用极为广泛的介词,它所表示的关系也相当复杂。它和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成介宾词组,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后作状语或补语,表示处所、时间、范围等。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自时,则可根据文意译作『从』、『自』,而若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行为、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成瘾的成因是近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采用问卷测量法对内蒙古地区6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试图探讨网络行为、生活事件等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上网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在上网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的总分和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活事件的健康因子和其他因子可以预测网络成瘾;(3)网络行为可以通过生活事件间接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4.
通过随机抽取上海市5所高校495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人际疏离感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有显著性别差异;网络游戏偏好、人际疏离感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信息获得偏好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负相关;游戏偏好、交往偏好及社会孤立感对网络成瘾倾向的正向预测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网络游戏偏好、交往偏好、人际疏离感密切相关。为大学生创设团体深层交往的环境,增加社会支持,将会有效预防或矫治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5.
通过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测试学生的依恋类型、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类型,并将不同依恋类型和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性别在社会支持、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网络成瘾上,男性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显著地高于女性;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可以通过支持的可利用度和依恋回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用Rartholomew和Horowitz编制的RQ关系问卷对洛阳市220名大学生进行四种依恋类型划分,并采用Young编制的IAII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这些大学生进行网络成瘾倾向测定,以考查大学生依恋类型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洛阳市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都存在学历上的差异;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差异显著;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害怕型依恋和倾注型依恋的大学生较于安全型依恋大学生更易形成网络使用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水平的关系。针对3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类型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主体身份的不确定性以及一方可以随时游离等特点与网上人际信任的产生存在着对抗与冲突.然而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信任是诸多网络交往者的一种需求,所以网络交往者应该从自身出发,充分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完善自身的网络人格等,为网络交往的人际信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刘欣 《教育探索》2008,(5):116-117
大学生网络行为对其心理造成了许多危害,主要表现为:影响了大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和强迫心理;引发了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危机和价值观偏差与道德失范。应该加强网络技术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网络行为的教育和心理教育,加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步入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词和辞:两字多有相通之处,一般来说,『词典』、『词令』、『词讼』、『词章』、『言词』也可写成『辞』而『诗词』,『词牌』、『词曲』、『词谱』、『词语』不可写成『辞』;『修辞』、『辞赋』、『辞藻』、『楚辞』不可写成『词』。须和需:须,有等待,须要、应该的意思,如『务须』、『无须』、『必须』等;需,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如『必需品』,『需要』。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社会可分为人力型、动力型和人工智能型三种形态。人工智能型社会是一种人工智能依赖型的新型数字化生产与生活类型,人工智能有助于人类解决动力型社会自身无法克服的气候变暖等各种高碳危机,却催生出具有强烈致瘾性和腐蚀性的网络文化,引发了广泛的人类精神障碍,这种网络文化称为高碳文化。高碳网络文化的内生性成因是人工智能技术固有的万花筒机理、互动机理、匿名机理和自由机理;外生性成因则是市场制导和法理缺陷。遏制高碳网络文化是建构低碳人生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当下面临的一个重大生存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人是一种社会性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有人际交往就有人际冲突.班级人际冲突是指师生在班级交往过程中因价值取向不同、需求得不到满足、沟通不畅等原因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对抗过程.冲突主体的特殊性、冲突场域的教育性、冲突性质的可调和性是班级人际冲突特有的内涵.班级人际冲突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师生交往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消极影响,但班级人际冲突可增进冲突主体的自我认识,促使班主任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班级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及其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成瘾作为一种现象,日益侵入大学校园,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健康等问题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396名大学生在网络游戏、网络信息下载与网络人际关系三个网络使用功能上的使用情况及其感觉寻求、人际信任、孤独感三个方面的测评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不同成瘾类型的网络成瘾,并且不同成瘾类型在一些人格特征上存在着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的平台,但同时也严重地冲击着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带来了道德失范行为。网络道德认知的迷失、网络道德情感的困惑、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是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体现。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迷失主要表现为价值观迷失和责任感缺失,网络道德情感的困惑反映在人际情感冷漠化、人格冲突、恋爱迷茫三个方面,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则包括剽窃他人网上成果、网上行为不文明、浏览黄色网站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皖南医学院等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网络互动行为与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关系为出发点,从网络互动内容、网络互动动机、网络感知有用性、网络涉入程度等角度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网络互动行为与大学生人际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断词取义     
经历了那场『史无前例』,人们对那些『批判家』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手法该不会陌生吧。那些人不仅能断章取义,甚至还能『断词取义』,例如说到『反帝反修』,于是乎只要带个『修』字的立刻就是『修』味儿十足了,这些事儿,荒唐当然荒唐,但今天细想,倒还能说明一点心理上的问题。这就是说,一组语词中的各个文字信息对人的语言中枢的『冲击力』是不尽相同的,人们时常会注意到那种冲击力较强的信息而忽视了较弱的,以至作出误解。之所以出现这种『冲击力』上的级差,问题有可能主要在于『接受器』——例如受人的认识能力、内心需要或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有时,也可能主要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出现使传播学的一些理论受到了挑战,传播类型的划分便是其中的一种.网络新媒体因其新的传播特点使传播学传统的二分法或四分法的划分难以解释网上的传播活动,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多媒体特性打破了内向、人际、组织抑或大众传播的界限,一个网络传播活动往往集多种传播于一体.因此,以参与者的规模对网络传播的类型进行分类已经不能适应了.鉴于此,以网络传播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为依据,可将网络传播类型划分为网络交往型传播、网络广场型传播、网络组织型传播、网络公告型传播和网络检索型传播,以适应网络传播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妈妈走上前问女儿:『你在干什么?』女儿慌忙藏起手里的东西说:『没,没干什么。』爸爸凑过去对儿子说:『我看看你的画。』儿子连忙用胳膊一挡说:『不给你看。』呵,小家伙还挺神秘的。看来,孩子虽小,却已有了自己的秘密。孩子有事『瞒』着大人,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一、有的孩子为给成人一个惊喜而暂时保密,以成人的惊喜换取自己心理上的愉悦,觉得『好玩』、『有意思』。孩子的这类行为往往是从故事、儿歌或影视中模仿来的。对此,成人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耐心等待,让孩子给你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网络社会问题,网络追踪现象便是其中之一.论文从概念界定、类型划分以及理论思考三个方面入手对网络追踪这类特殊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了社会学的探讨。并据此指出,网络追踪行为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违法行为。同时,无论网络追踪的情境与主体,还是网络追踪的行为与后果都是真实而非虚拟的。因而,应加强对此类行为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0.
针对网络歇后语,论述了其定义、产生、类型、特征与走向,得出以下结论:(1)网络歇后语的类型可从“谜面”、“谜底”等角度来划分,除了喻意歇后语、谐音歇后语以外,还有更能体现网络歇后语特点的类型;(2)网络歇后语具有互动性、语境性、娱乐性、时效性等特征;(3)“绿豆涨价——豆(逗)你玩”等网络歇后语较之“豆你玩”等所谓新词语更能让人接受;(4)网络歇后语的生成路径为网络资讯+传统歇后语(“谜面”+“谜底”)一网络资讯(浓缩为“谜面”)+传统歇后语的“谜底”;(5)应注意规避网络歇后语创作的粗俗化倾向,使之走上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