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学生在经受一定挫折后产生特定行为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探讨对青年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挫折教育方法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其挫折容忍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加强挫折教育以形成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健全人格,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当前,职业中学一部分学生心理易受挫折,即使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往往在紧张的学习竞争中形成畸形的心理.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加强挫折教育,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父母的过分宠爱 ,激烈的学业竞争 ,学校教育的欠缺等 ,当今的中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 ,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校应积极开展挫折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提高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使他们真正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确认识挫折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使学生充分认识挫折的必然性、普遍性、随机性和两重性 ,夯实学生随时迎接和从容应对挫折的心理基础 ,降低受挫损害程度。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曲折 ,社会生活纷繁…  相似文献   

4.
挫折教育指教育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如何克服挫折带来的紧张状态和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不良情绪的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与同学交往时出现挫折,而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难以释怀,进而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甚至产生自卑、挫败感,有的甚至发展为抑郁症。所以,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校情感教育是使学生的情感系统与认知、意志、行为等系统和谐发展统一的教育,我国当前的学校情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挫折在开发学生情意潜能方面的作用,学校情感教育应加强挫折教育的内容,首先要寓挫折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其次要组织课外教学活动磨练学生的身体和心智,最后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挫折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在学业、情感、交往及成就上容易产生挫折。如何提高其挫折承受力,便是保证高职院校学生能否顺利、高质量完成学业的关键。正确对待挫折;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努力帮助高职生战胜挫折及自我调适,是战胜挫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青年学生在经受一定挫折后产生特定行为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探讨对青年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挫折教育方法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其挫折容忍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宋红 《河北教育》2007,(5):41-41
在中学阶段,学生所受的挫折程度是较弱的,主要表现为个人的某想法与现实相悖,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水平、生活中交不上知心朋友、在班级中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而未受到表扬、未被评选为先进或“三好生”、自己的表现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等。这些挫折情境主要是动机和目标的冲突,受这些情结的支配或影响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耐挫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间内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健康向上。要正确对待学生在各方面所受到的挫折,要改变观念,将其看作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人们增加知识才干,树立更坚强的信念和意志,也能提高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对待学生们所面对的挫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加以引导,如:给学生讲伟人、名人成长中所经历的挫折和面对困难厄运不屈服的斗争历程,或者讲述身边同学的优秀事迹,教育他们面对失败要坚强、面对困难要勇敢,只有树立坚定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才会在人生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青年学生在经受一定挫折后产生特定行为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探讨对青年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挫折教育方法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其挫折容忍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挫折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兴起并盛行 ,其核心是通过对青少年进行自觉磨练、刻苦锻炼的教育 ,培养他们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这是一种崭新的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在我国 ,“挫折教育”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家庭、社会乃至学校对青少年一味地“爱护”、迁就 ,就是批评也是极其婉转的 ,深怕学生受不了。因此 ,学生很少尝过挫折的滋味和失败的痛苦。假如他们将来走上社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就会无法承受 ,从而怨天尤人 ,甚至自暴自弃 ,一蹶不振。这样的人如何能参与未来的竞争呢?因此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心理素质较为脆弱,社会适应能力差。学习、生活稍不如意,便灰心丧气;偶遇委屈,便觉天塌地陷,不能正确对待种种困难和挫折。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呢?教师要积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白挫折具有普遍性。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要让学生有应付挫折的思想准备,不至于一遇到逆境、挫折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而是坦然地正视。同时,要使学生看到挫折的两重性,有利有…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学生在校读书时期是人格形成并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 ,面对挫折和失败 ,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疏通和指导 ,他们极易产生异常心理 ,这将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个体社会化的顺利完成。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培养良好的挫折承受力 ,是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这种承受能力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挫折观首先 ,学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 ,不再以学业成绩为惟一指标 ,关注学生思想品质、身心健康 ,注重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掌握…  相似文献   

13.
剖析大学生的习得无助等挫折心理的表现及其原因,引导高职学生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在遇到挫折时进行合理归因,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视挫折教育,不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挫折商,充分研究挫折教育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才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年学生开展挫折教育的原因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特别是青年学生面对挫折的抵抗能力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等内外因素,造成了青年学生危机意识下降,缺少积极进取的意志,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必须通过有效的形式和途径来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受挫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高职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体现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育人理念,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弱,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引导与专项教育也不够全面、系统。鉴于此,要积极开展高职学生挫折教育并有意识加以引导,尊重学生自身特点,遵循教育基本原则,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不同的高职学生群体、校园文化建设及教师队伍挫折教育意识培训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高职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芳 《河北教育》2007,(10):36-36
班会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挫折在人生道路上的不可避免性;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掌握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抗挫折心理素质是个体应对挫折时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高职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是学校挫折教育的基本目标.充分认识高职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客观分析高职学生的受挫心理类型,科学有效地预防和调适高职学生的受挫心理,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具有保障和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农村学校由于设施设备不够先进导致学生眼界狭窄,难以应付困难和挫折的风浪。一些农村寄宿制学生一旦遇上挫折就会做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过激行为。对此,农村寄宿制学校一定要重视起来,而且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在挫折中迅速成长起来。那么,农村寄宿制学校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呢?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健 《教育艺术》2005,(9):16-17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麻烦和不顺心的事,甚至是严重的挫折.对于青年学生而言,人生刚刚启程,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冲突,挫折更是不可避免.作为老师、家长和社会,有责任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挫折,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自如地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  相似文献   

20.
励志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有着独特价值,它不仅是理想信念教育,更是人生规划教育、挫折教育、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励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应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实现全面发展.在西部农村开展励志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通过榜样示范法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通过激励教育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自信心,通过挫折教育给予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通过多元评价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