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植物衰老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衰老是植物生长发育进程中的最后阶段,是一种基因编码的程序性事件,并且与自由基伤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介绍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理论及其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2.
植物叶片衰老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片衰老是叶片生长发育进程中的最后阶段,与植物器官、植物激素、氧化胁迫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同时又受到衰老基因表达的调控,现对叶片衰老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GL3的遗传机制与生物学功能。创新点:研究一个水稻叶色突变体的鉴定与基因克隆,并探讨其对叶绿素合成和叶片衰老的影响。方法:通过乙基甲磺酸(EMS)诱变,获得了一个淡绿叶突变体pgl3,运用图位克隆法对PGL3进行定位,并对PGL3的功能进行研究。结论:PGL3通过调节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叶绿素合成。pgl3叶片中清除活性氧基因转录水平下调,导致活性氧大量积累,表明pgl3可以加速衰老。此外,高温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加速pgl3衰老。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3种红树植物(15种真红树植物,8种半红树植物)叶片衰老过程中氮(N)、磷(P)内吸收率.结果表明:(1)真红树植物与半红树植物相比,其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相对较低(Nmass=17.3mg/g;Pmass=1.4mg/g),N、P含量随叶片衰老而减少;(2)大部分红树植物叶片氮磷比小于31,说明红树植物存在氮限制;(3)真红树植物氮内吸收率平均为63.6%,远高于半红树植物(52.2%)以及一般常绿植物(47.0%),但真红树植物磷内吸收(53.4%)和半红树植物(49.4%)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真红树植物拥有更高的氮保存能力,使其更适应于在缺氮环境下生存.  相似文献   

5.
多胺被认为是一类新的植物激素或第二信使而受关注。本文主要介绍多胺在植物根系、叶片、花芽分化、座果和衰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日中学生》2008,(10):36-36
日本和美国科学家初步揭开了植物气孔形成的奥秘。他们的新研究显示,植物叶片表面气孔的形成与特定基因有关。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叶片表面几乎完全被气孔覆盖的拟南芥突变体,这种突变与一种名为ICE1、在低温状态下表达的基因有关。研究还表明,  相似文献   

7.
自由基、活性氧、SOD及植物衰老机理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基、活性氧是机体正常代谢的产物,可由SOD等清除,但当它们积累时会引起氧化性损伤,导致植物衰老。本文就衰老的自由基理论探讨自由基与活性氧引起衰老机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8.
植物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有关基因“时空”专一性表达的结果。所谓基因的“时空”专一性表达,就是指基因在特定的发育阶段(时间)和特定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空间)中有选择性地表达。每一个植物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从受精卵发育成一株植物,就是受精卵中的有关基因有选择地表达,从而分化出根、茎、叶。当进入生殖生长时,原来分化叶的茎顶端分生组织,就转变成分化花,然后开花、结果,形成种子。对于一年生植物来说,此时植物便进入衰老,最后个体死亡。  相似文献   

9.
日本和美国科学家初步揭开了植物气孔形成的奥秘。他们的新研究显示,植物叶片表面气孔的形成与特定基因有关。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叶片表面几乎完全被气孔覆盖的拟南芥突变体,这种突变与一种名为ICE1、在低温状态下表达的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离体叶片衰老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离体叶片衰老时,叶片中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氨肽酶和内肽酶的活性显著上升,说明在衰老叶片中氨肽醇和内肽酶的作用是蛋白质降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小问题三则     
1 为何路灯下的植物不知秋 ?俗话说“秋风扫落叶” ,而路灯下的树木 (指落叶树 )却对秋的感受总是那么迟钝 ,树叶迟迟不肯落下 ,这是什么原因 ?原来 ,植物体内能合成一种称为脱落酸的植物激素 ,当它大量合成时 (一般叶片衰老、果实成熟时会大量合成 ) ,果实、叶片就会脱落。而脱落酸的合成还有一特点就是 :无光时合成多 ,有光时合成少。路灯下的树木由于一直处于光环境中 ,因而叶片内的脱落酸始终很少 ,也难怪即使到了落叶季节 ,叶片也迟迟不肯落下。2 为何路边的树木长势不好 ?漫步马路 ,我们会发现路边的树木没有远处树木长势旺 ,虽距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中华常春藤叶片生长期和衰老期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有效积温,建立叶片生长和衰老过程的回归方程,并根据方程绘制出对应曲线。经分析发现中华常春藤叶片的叶长优先伸长,并且叶长比叶宽先达到生长最大值,而最大叶长小于最大叶宽;叶片枯萎率随有效积温延续的变化呈J形曲线,而叶片衰老速度变化趋于钟罩型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对青稞离体叶片叶绿体色素和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稞叶片为试材,对其进行黑暗诱导衰老,检测了水杨酸处理对青稞离体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青稞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索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不断下降,相对电导率升高.用800mg/L的水杨酸处理抑制了叶绿索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降低,但却促使相对电导率的进一步上升.表明水杨酸对青稞离体叶片衰老可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威优64、陆青早1号为材料,免耕提高了根系的a—萘胺氧化量、呼吸强度、叶片老化指数,降低了功能叶的过氧化物酶含量,延缓了叶片的衰老;主分量分析表明,功能叶光台速率、呼吸速率、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片含氮量、根系活力等,都可任选其一作为叶片衰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光对衰老叶片乙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HCO_3形式供给叶片CO_2光促进乙烯产生,反之,不供给CO_2光对乙烯形成起抑制作用。供给外源ACC后,光明显抑制乙烯形成。敌草隆(DCMU)对光促进乙烯形成有明显抑制效应,而自由基清除剂苯甲酸钠无明显作用。无论光促进或抑制乙烯形成,均可延缓叶片衰老。综上所述认为:光对衰老叶片乙烯形成有促进和抑制双重效果,其抑制乙烯形成部位是在ACC向乙烯转化反应,光促进乙烯形成则与光合作用有关。光促进乙烯形成的同时又能延缓衰老,原因可能在于照光降低细胞对乙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中华常春藤叶片生长期和衰老期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有效积温,建立叶片生长和衰老过程的回归方程,并根据方程绘制出对应曲线.经分析发现中华常春藤叶片的叶长优先伸长,并且叶长比叶宽先达到生长最大值,而最大叶长小于最大叶宽;叶片枯萎率随有效积温延续的变化呈"J"形曲线,而叶片衰老速度变化趋于钟罩型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7.
在蚕豆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体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均不断降低。用50m g.L-1的三唑酮溶液处理蚕豆离体叶片,能显著抑制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水溶性蛋白质及非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表明三唑酮具有延缓蚕豆离体叶片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论,每一个植物细胞经过组织培养都可以形成新的个体.但不同细胞的分化、发育程度不同,而且在不同的外植体中基因的表达也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培养材料如幼穗、幼胚、成熟胚、花药、叶片等对小麦愈伤组织的诱导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培养基的不同类型、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及浓度等培养的环境条件对小麦愈伤组织的诱导也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实验教学设计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9):191-193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研究植物基因功能的新方法。利用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病毒载体侵染植物,导致植物体内相应的功能基因表达受到抑制成为沉默基因,相应功能缺失,从而推测目的基因的功能。该文克隆了烟草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片段,插入到烟草脆裂病毒载体(TRV)中,构建了pTRV-PDS的VIGS载体,转入农杆菌侵染烟草后成功沉默了PDS基因,使烟草叶片出现白化表型,成功建立了烟草VIGS体系。将VIGS这个当前生物学研究热点引入教学实验中,改革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有益于学生扩展科研思维。  相似文献   

20.
环境伦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植物学逐渐融合 ,与植物学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社会公正的理论基础 ,以及在应用植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植物学热点实践领域的研究。发展生态农业、慎重对待基因产品等应符合环境伦理学观点 ,实现人类社会与植物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