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程综合化的意义与内涵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课程改革——课程综合化。其目的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2.
课程综合化亦即“课程整合”或“综合课程”,是“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的整体化课程”。〔1〕客观世界的联系、整体性,是课程综合化的客观依据;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各种素质的综合提高,是课程综合化的现实基础。所以,本世纪末世界...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每一所学校所面临的新的课题,我校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要求下,秉承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积极探索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本土特色,加大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课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与时俱进的基础课程改革运动给课程研究带来了新的启发和影响,使课程综合化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全面推进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力量,认真审视课程综合化,有利于基础教育与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课程综合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课程建设是强化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大学课程综合化,是适应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大学教育综合化改革的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形成学生的复合性、技能性、创新性知识结构为目标而系统设计与协调整合大学课程结构和内容中的各组成要素的一系列动态优化过程,包括课程结构综合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和课程形式综合化。实施大学课程综合化,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综合与特色、综合化与专门化这样两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教育主体个性化 教育主体个性化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自主性,依据学生的志趣、特长加以引导,培养个性独立和富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 二、师生关系民主化 师生关系民主化就是要在教育中,革除一切对待学生不公平的现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民主化是个性化的前提。 三、课程设置综合化 课程设置综合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德、智、体、美要设置齐全,不可畸重畸轻;二是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要有合适比例,不可顾此失彼。 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塑造全面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节约型"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课题.应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以效能为核心,积极推进全面优化、整合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应该构建具有基础性、综合化和服务于专业教学改革的"节约型"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职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模块化与多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作为高职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模块化与多样化已成为当今高职教育界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课题。一、高职课程设置的综合化1.高职课程综合化的内涵高职课程综合化是根据高职人才的培养规格、职业知识技能的要求来分析、沟通和开发学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对高职课程结构中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协调、平衡和整合。具体来说,课程综合化是指将原来按学科意义严格划分为不同课程的内容,按照某种设定的、内在的逻辑联系,有机融合而形成新课程的过程。2.高职课程综合化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科技进步、社会…  相似文献   

9.
学术性与教育性矛盾突出,课程设置与内容滞后于新课改,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等因素推动高师数学教育系列课程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从教育数学的视角审视数学教育系列课程,分析其现状及弊端,提出重建课程体系的策略.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师范性;精简、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综合化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知识形态,提高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课程综合化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课程综合化建设的分析,阐述了综合化课程在高等教育课程结构中的重要地 位,以及综合化课程在培养素质全面的现代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突出了综合化课程改革的 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课程综合化与综合实践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课程综合化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是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要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层面上进行课程综合化的课程建设,围绕实训教学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综合实践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2.
郑丹 《德州学院学报》2012,(Z1):203-204
现在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一种世界性趋势,综合是重在一种理念,而不在于外在的表现形式。《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社会问题,体现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为媒介,探索在化学课程中渗透综合化思想,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人文及相关学科等的联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综合化改革始因探源许建领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大学本科课程综合化改革萌芽于80年代初期。从80年代中期以后,这项改革逐步深入。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出现大学本科课程综合化较全面、深入的改革,是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源的。一、历史因素分析从历史角...  相似文献   

14.
随文理分合争论全面升温.对高中课程设置、高考评价改革和高校招生体系的关注与日俱增。一种新的图景——“专业分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专业分化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专业学力的形成;其课程形态应是共同基础+专业导向的选修课程,体现综合化与精深化的统一,立足于多元形态的课程设置;学业评价应走向灵活性、多元性与寻求环境支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香港大学医学院革新课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香港大学医学院进行了自建校以来范围最广、改革幅度最大的课程改革,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及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化系统化课程。研究该院的课程及特点,有助于提升我国医学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课程综合化是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修订原则之一。“综合”不仅有使部分“整体化”的涵义,还包括与综合思维相关联的思维方式的涵义;不仅只是学科间的综合化,还贯通学科内、外,形成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不断扩充、追求完满的连续体;课程综合化的内涵表现出复杂性特征。当前对课程综合化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对课程综合化的价值功能认识不深入,对课程形态理解偏于静态和孤立,以及低估开发过程的难度等。建议遵循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以课程创新吸引学生参与学习、以赋权激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创新三个原则,以此作为理解和实践课程综合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高校课程综合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课程目标、形态、学习方式三方面揭示了高校课程综合化的内涵。课程综合化是通过构建学科、社会、学生等因素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采用关联式、研究性、体验式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意个性品质等综合协调发展的一种课程改革理念和实践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课程设置要体现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创新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基础工程来抓。一是课程设置要体现“创新性”。要设置“创造性”课程,研究活动课程中的创造性,构建创造心理素质的目标体系。二是课程设置要适应“综合化”。中小学要以“整合式综合课程”为主,注重以语、数、外、计算机等四门基础工具学科为核心的综合,使“综合化”课程的设置,能真正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教育。三是课程设置要加大美育比重。中小学要加大开设美育课的比例,真正使美育在中小学创新教育中发挥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心理,提高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和开发智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文地理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理教育专业人文地理的教学必须将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改革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课程的系列化与配套建设,建立科学的考察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人文地理思维过程的培养,开设人文地理创新课程,推进人文地理课程综合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从地质土质与土力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出发,对综合化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方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以促进全面认识课程综合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