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编外讲师制度是德国大学特有的一种教师选拔制度。它将竞争机制引入到高校中,能从编外讲师最终晋升为教授的,都是具有真才实学且以学术为志业的人,从而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编外讲师制度也有缺点,比如晋升之路困难而遥远,导致德国高校精英流失;编外讲师和正教授的地位和待遇悬殊;编外讲师往往受制于教授,不利于学术自由的发展,等等。借鉴德国的编外讲师制度,对改革我国高校教授聘任制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2.
"编外讲师"(private docent)制度是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以及以柏林大学为样板的所有德意志大学的一种制度创新,是19世纪德国大学的现代转向的标志,是德国大学学术自由最为本质的制度保障。"编外讲师"到教授的晋升是通过"大学学部提名"、"直接磋商"、"政府任命"等三个步骤实现的,是德国学者进入学术生涯的起点,"编外讲师"的存在对19世纪德国大学的学术兴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编外讲师是19世纪德国学术职业生涯整体设计的一个创新,它与讲座教授分别作为起点和顶点,共同构成完整但陡峭、充满风险但富有吸引力的德国学术职业道路.编外讲师制度为我们思考如何选拔学术接班人、如何晋升教授、如何激励大学教师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德国高校教师制度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学授课资格制、编外讲师制及讲座教授制为核心的德国高校教师制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这一制度所形成的筛选体系与流动机制是经济理性的体现,而学术自由的理念则是这一制度建立与变迁的依据,两种理念很好地融合在整个制度中.学术自由理念的制度化是在新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新型大学理念的繁荣、19世纪以前德国大学的改革,以及民族危机出现与民族精神兴起的背景下形成的.而19世纪初德国落后的经济状况、20世纪德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则是经济理性的理念得以彰显与强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彭江 《江苏高教》2007,(5):29-31
大学学术研究制度是用于调整大学中的学术研究活动的各种利益关系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体系.大学学术研究制度具有资源性、权力性、利益性和学术性等属性,其中,学术性是其第一位的本质属性.当前,我国大学学术研究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学术"和大学学术研究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制度",其实质在于学术被遗忘和异化.大学学术研究制度的根本宗旨应当是守望学术.  相似文献   

6.
正说到底,"学术休假"制度是将原本属于学术研究的时间还给教师,为学术发展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当下,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时间少之又少。这与高校的职称评定制度有关。尽管不同学校有不同标准,但科研考评中都提到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学校的职称总额是有限的,但是参与评比的教师数量有增无减,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出学术成果,成了高校教师们的无奈之举。有学者坦言,高校教师已沦为"科研奴隶"。在科研的  相似文献   

7.
由先行者王希杰的学术论著引发的、以王希杰为代表的学术群体所创立的"三一"语言学派已经具备作为一种流派所应该具有的必要而又充分的条件.它把三组概念范畴和一条最高原则作为其科学的核心理论体系,并在唯物辩证法的统观之下优选演绎法兼用归纳法等古今中外法作为其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8.
高校制度创新与教师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创新是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条件,教师核心竞争力提升是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力.为了提升高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创新、学术评价制度创新、继续教育制度创新以及文化环境创新,在提升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持续流动以及教育质量提升的需求下,编外教师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本研究通过对苏北快速城镇化地区X市全员教师开展调研,发现公办中小学编外教师队伍特点如下:小学聘用编外教师规模过大;整体队伍结构偏年轻化和女性化;教师基本素质呈差异化特点;经济待遇差,薪资满意度低;有职业进取心,流动意愿较强。治理这些问题,需要加大编制使用效益,控制学校聘用编外教师比例;优化编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学段、区域间配置均衡;统一编外教师队伍管理,重视选拔优秀编外教师;实施农村编外教师激励制度,提升职业吸引力;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落实同工同酬。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教学学术成为影响大学教学和学术职业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从国际发展的情况看,教学学术的价值逐渐显现,它不仅转换了大学教学质量保障的范式,而且驱动了大学组织的学术变革以及重塑了大学教师的发展模式.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教学学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面临着许多困境,表现为在定义上存在模糊性和多样性,没有明确的方法和方法论,同行评价的方式饱受争议,参与群体不断分化.为了避免这些困境对教学学术发展带来的阻碍,教学学术应转向制度整合,即整合教学学术与"回归教学"理念、教学学术与学科组织规范、教学学术与教师发展制度、教学学术与具体制度语境和结构.我国发展教学学术,应将其作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理念予以重视并推广,重视学科协会与组织在推进教学学术中的作用,在制度整合中实践教学学术,做好具有中国语境的教学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学术能力发展是民办高等学校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民办高校教师应该具备教学、研究、应用知识、综合知识四种学术能力,其学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四种学术能力的协调平衡发展。而当前中国民办高校教师学术能力的发展存在失衡的现象,表现在教师教学与科研学术能力发展不协调,应用知识与综合知识的学术能力尚为欠缺等方面。促进中国民办高校教师四种学术能力的协调发展和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是中国民办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重要任务。中国民办高校要努力营造教师学术能力发展的良好环境,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构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机制,中国民办高校教师也要追求自我发展,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私立大学不管是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还是文化传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长久以来,众多的美国私立大学都在社会和学术各个领域拥有至高的声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大学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董事会管理制度作为其内部核心管理制度。因此,研究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对当前我国大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我国正处于探索阶段的民办学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学科的核心思想是克服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由于学科分类、专业分工导致的知识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从而有效地解决社会需求的、重大复杂的问题;学术大众化是以学术化大众,是学术最终走向社会实践和应用的回归,扭转了学术与大众之间的不协调关系,更加强调固化的学术话语体系的转变,科学研究要给予大众参与途径,最终实现科研成效服务社会大众的目的。为了顺应知识社会化的迅猛发展,达到知识社会化发展与科研评价并行一致的效果,超学科与学术大众化理念下的科研评价改革突破了传统科研评价模式下侧重以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同时更加重视学术大众化的理念,对于现行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是广泛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泛化导致了学术声誉的失落。强调学术声誉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是有限度的,必须从价值重构与制度保障两方面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防治。价值重构的核心理念是学术责任和科学的精神气质,主要措施是提高学术诚信意识、强化学术良心以及提倡道德实践。制度保障的核心理念是社会控制理论,主要措施是学术共同体控制、组织控制、法律控制以及舆论控制。防治学术不端行为需要综合防治,未来更需要创建学术平等、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当前的学术研究中失信行为比较普遍,并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文化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为此,在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不容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高校研究生党建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特别是在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危机凸显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利用研究生党组织凝聚力强、纪律性高的特性,引导和开展研究生党建,促进研究生党员在良好学风和学术诚信中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维护高校和青年学子思想文化创新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同于国家公权力,也不同于私人权利,它以学术权力为内核,以国家公权力的外在授权为表现形式,前者体现其合理性,后者体现其合法性。正确认识其性质是确立高校和其他社会主体关系的关键,也是建立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对世界进行基本科学认知的引导课程.在学生系统学习了近两年的物理后,学校和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物理核心素养评价和学业质量检测.在物理核心素质评价与学业质量检测中,只有从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入手,才能让评价与检测全面、丰富和多元.  相似文献   

18.
发源于中世纪大学的讲座制,是19世纪大学中一种重要的基层学术组织形式,柏林大学讲座制的确立赋予讲座制现代意义的标志,确立了教授在大学中的核心地位和近现代大学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新职能,促进了德国大学科研和教学水平的大幅提高,对世界上众多研究型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启示和影响。我国高校可借鉴柏林大学讲座制中的合理成分,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