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工科院校开设“食品营养学”公共选修课教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工科院校开设“食品营养学”公共选修课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营养学”公共选修课教学中,应精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主线及重难点;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补充学科发展前沿知识;采用“多媒体+录像”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考查方式;多向学生推荐优秀参考书及学习网站,以拓宽学生知识面;针对一些营养学的热点和误区进行课堂讨论,并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以丰富学生知识面。  相似文献   

2.
<正>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借助学生亲身实践或特定事件经历,启发学生体验和感悟,进而使其产生新认知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方面具有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遵循。在教学目标上,聚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中激发情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凸显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中获得更具有真实感的亲身体验和感性知识;在教学效果上,重视体验感悟,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主要有三个途径。一、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3.
周娟 《学周刊C版》2011,(9):93-93
数学教学人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它告诉我们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教学.教学的活动应该富有情趣和意义,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教学情景.  相似文献   

4.
选修课是大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点鲜明的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在实现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活动中相得益彰。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也有知识、能力、情感教学目标,具有教学内容交叉面大、有趣味选择性、教学对象来源范围广等独特的课程教学特点。基于选修课的课程特点,凸显选修课知识、能力、情感三大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目标导引的选修课多元化综合考核方法。在“核化生武器及其防护”课程施教过程中,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和实践,最终提升“核化生武器及其防护”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教学内容的设置“不能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不应“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但新课改实施几年来,还有一部分老师依然穿新鞋走老路,走  相似文献   

6.
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的看法、观念,它包括知识本质观、知识价值观、知识获得观。知识观与学习观密切相关,为学习观念之基础。知识观构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背景,对学生学习活动有重要影响。国内外中学生知识观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设置“知识论”选修课。知识观的培养策略有:传授系统而完备的知识、介绍知识研究的前沿进展、科学地进行知识教学及其评价、改善知识学习的过程等。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教学观念下,要求教师在高校公共艺术声乐选修课的教学中,一方面要为学生传授相关声乐知识内容,另一方面还要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各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进而确保高校公共艺术声乐选修课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基于此,本研究简要阐述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公共艺术声乐选修课中的重要性,并为高校公共艺术声乐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提出几项实践策略,以此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英语选修课“激趣教学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如何上好英语选修课这一课题,探讨让学生喜欢上英语选修课的教材和教法,提出教师应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多种英语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善于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各种“激趣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 ,课堂教学不仅要重结论 ,更要重过程。重过程就要在课堂活动上下功夫。我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在实验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触摸”知识 ,收到较好的效果。所谓“触摸”知识就是学生自己去感悟知识 ,去主动获取知识。它强调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谈谈在“观察蚯蚓”一节课中尝试让学生“触摸”知识的过程和体会 :1 教学内容及安排1.1 教学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观察蚯蚓的运动、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获得相关知识。1.2 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在第五章“环节动…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认识活动,个体认识以及知识形成均有“发生学”形态。知识发生是以现实活动为起点,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建构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知识发展的特殊形式。作为教学认识规律的知识发生,指引教学遵循知识本身和认识过程的规律,认识课程内容,追溯知识的根源及其演化过程,揭示知识内在多维内涵,发展个体的能力和品格。依据知识发生规律,教学基本逻辑包括在学科逻辑和认知逻辑的整合中组织教学序列、在教学情境中探寻课程知识产生根源、在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统一中发展学生素养。教学回应知识发生规律,需要克服预成性教学弊端,建构发生性教学知识观;以课程教材知识“裂缝”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知识要素的联结;建立“共生型”师生关系,促进知识的辩证增长;实施跨学科学习,形成知识发生框架。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教学既要关注知识的掌握,又要强调能力的提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一些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深化,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很多教师很少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大多延续着“讲授+练习”的传统模式,限制了学生发展.在教学“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时,笔者以学生已有认知为起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知识,发展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预期着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在方向上对教和学的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并对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但现实中制定目标随意现象十分常见。1、“目标”与“教学内容”或“教学要点”混为一谈。教学内容或要点是课堂教学的任务,它主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讨论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开展讨论式教学,与当今国际上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相吻合,它是以学生为起点的、全面的、开放的、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属主体教育模式之一。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因此,在技校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开展讨论式教学,以克服技校生学习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兴趣的缺点,唤醒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4.
刘勃 《吉林教育》2005,(12):33-33
首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自主性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新教材(人教版)的最大亮点,就是在每个单元的前面都设置了“主题探究”教学内容,将活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旨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体现“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践行”的新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唐远 《中学生物学》2022,(11):19-20+23
<正>“核心素养为宗旨”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重要理念。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结合具体的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知识背后的意义和思想的获得,从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至今,课堂教学改革仍存在表层学习、表面学习和表演学习的现象。深度教学是针对解决浅层教学弊端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内容上,它强调知识、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串”,指导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层层递进开展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本文简述高中数学“问题串”设计的重要性,以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为切入点,深入探析“问题串”设计策略,以期学生能真正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哲学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人不断创造的“起点”。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的知识观正受到冲击。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要求语文教学实践应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语文课堂上的“美文听记”、“文化艺术节”活动不失为一种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的尝试,是大语文教育观在实践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化学新教材比旧教材生动、丰富。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小栏目,从不同角度体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改革思想。其中增加的44个“讨论”问题,基本都是根据教材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提出来的。这些内容有的安排在教材内容后面,但大多数穿插在教材内容的中间。如何落实“讨论”的教学,使其与整个教学内容连贯且具有逻辑性,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课前精心设计好“讨论”的教学内容“讨论”是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节完整课时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备课时,应认真分析教材,钻研要“讨论”的问题,写出详尽的教学计划。一方面在指导思想上应把它和其他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整体,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要体现出“讨论”教学的目的,补充应补充的条件,掌握好展开讨论的时机,选好讨论的方式,“讨论”结果的应用等。这样处理“讨论”问题的教学,既能有效保证教材思想的实施,又能逐渐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避免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结论、学生死记硬背的授课方法,使教学针对性强,目的明确。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讨论由于学生长期被动学习,不习惯成为知识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学习是小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和各种能力的活动。华东师大著名教授孔企平曾说过:“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学生学会什么,而是创设良好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发展。”为此,教师应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机地整合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使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积极地思考,从各方面发展他们的能力。一、在数学教学中整合后继教学内容教学中选择的内容,一方面固然要建立在学生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生学习后继知识铺平道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优化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