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多权 《教育艺术》2020,(4):12-12,11
阅读是提高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文明、勇敢、勤劳、智慧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阅读历史,也留下了许多读书的感人故事,如韦编三绝、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在封建社会,读书人通过应试步入仕途,从此后春风得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很好的写照。现在读书人通过考试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然后步入社会就业,好多人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
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是一个素质高的民族。一个人如果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那他就会不断进步。读书使我们掌握知识,接受文化,训练思维,陶冶情操,提高认识,优化素质。好的读书习惯应从小培养,而语文老师的引导对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营造书香氛围首先利用有关读书的图画、学生的书法作品、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墙上悬挂名人名言、名人肖像等,使教室成为学生喜爱的精神家园,学生被这优美、良好的环境所吸引,产生读书的欲望。其次教师要喜欢阅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了解学生所读的书,阅读学生爱读的书籍,与学生比赛阅读,拉近与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书香国家,自古以来,我国就出现了许多文化名人,他们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在校园里,我们也要建设书香校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小在校园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我们的民族塑造成一个书香民族。  相似文献   

4.
王启明 《成才之路》2010,(22):44-45
常听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硬是不读书,教起来真没劲。“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了几遍的内容还是一问三不知。”……。更有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是:“非典”猖獗时,一个学生说:“我宁肯得‘非典’,也不想读书。”马上就有几个学生附和,教室里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5.
一代人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韩寒。幸运的是,“个性化教育”作为相对于应试教育——而非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百年前,梁启超痛心地疾呼——“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一个国家,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死相继,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赴后继。然而追根溯源,什么造就了一个国家的灵魂?又是什么让一个民族底气深厚,昂首挺胸?仍是一个中国少年信誓旦旦的声音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于是我们醍醐灌顶般觉醒,是教育。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曾经说过:"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校十分重视读书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引领作用,组织全体学生积极阅读也就成了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在教学中,我们应科学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实现大阅读理念,让学生在读书中提升文化品位,积淀阅读素养,形成个性能力和特长。  相似文献   

7.
丁宇 《小学生》2013,(12):1-1
前苏联作家布罗茨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无独有偶,在2009年4月,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参加世界读书日的活动时也指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由此可见,读书不管是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整个民族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国家前任总理温家宝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也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儿童时期是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应该从小学生着手抓起。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为我们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展开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走进盐湖区实验小学,门厅里、走廊中、楼道口、操场边、板报前、教室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架。下课铃一响,书架前就围满了学生,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或站着,或蹲着,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他们时而凝神细读,时而低声谈论。从前课间的喧闹场面被手不释卷的景象所替代。校长王福民告诉记者,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读书习惯,形成良好的读书品质,为他们打造享用一生的“助跑器”和“加油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发读书课程资源,就是要让学生人人成为爱读书、读好书的人,让我们的民族成为与时俱进的民族。放开“拴羊”的绳索,给学生一片读书的“草…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虽然并非语文教育家,对语文教学并未作专门系统的研究,但作为一代文学巨匠,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阅读、写作的宝贵论述,他的真知灼见不但能给文学青年以教益,也能给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以启示。启示之一:不要让读书“变成苦事”。读书至少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道“我在读书了!”“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  相似文献   

11.
古诗文是我国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它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相似文献   

12.
程宝平 《中国德育》2007,2(6):52-53
作家布罗茨基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最近一次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仅为42.2%,这个数字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校长爱读书,教师就爱读书;教师爱读书,学生就爱读书;学生爱读书,就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可见,读书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这一习惯。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读书的民族,古代一位诗人曾写道:蹉跎莫谴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成为知识分子人生中最有意义、最有乐趣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书法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基础,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智慧和深刻的民族精神。她以颇具魅力的线条造型艺术,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一个人想写得一手好字就要学习书法,了解书法的发展演变历史,欣赏书法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学习书法,传承书法文化,应该从小做起。一、学习书法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途径书法的审美内涵丰富多样。首先,学生在学习  相似文献   

15.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浸润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启迪了民族智慧.陶冶了民族情操,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从而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  相似文献   

16.
<正>寒假期间,学生会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育不应该缺席。那么,我们如何在假期引导学生,促进其在假期的精神成长呢?笔者以为,可以有以下几条途径:1.通过举办读书征文活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所以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朱永新说:"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就是这个民族的  相似文献   

17.
璀璨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于1989年在全国发起,1993年举行第一届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5届。15年来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年的坚持不懈把爱国主义的种了播撒在亿万孩子们的心田,让民族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灵中扎根,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已真正成为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好事、实事。  相似文献   

18.
你们还会读书吗?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你们还会读书吗?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比起印刷媒体,我们读得更多的是电视与计算机的显示屏。我们阅读得更多的是图像,而不是文字。我们中的大多数对于所谓泛着油墨香的书籍不感兴趣,甚至觉得那有点儿脏。  相似文献   

19.
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理解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方法,读书给人快乐,给人光彩,给人才华。在学校倡导的读书活动中,我们班也开展了“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读书活动。为了建立书香校园,构建书香班级,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读书的快乐,从而让学生爱上读书,我们班级也开展了读书活动。  相似文献   

20.
古诗文是我国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它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