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英华语体系"和"革命范式"观点认为五四运动是由精英领袖发起的一幅爱国民众合力抗议政府外交失败的图景。通过翻捡当时《申报》、《国民日报》等大量珍贵史料,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爱国学群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采取以"非暴力手段"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在这场"活剧"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镜像"跃然于纸上,其特点是:"学生登台、群众搭台、政府抑台、列强拆台"。五四学群运动并非是失败的,理由是:一方面迫使北京政府延缓签订卖国条约,并给西方列强尤其是日帝在外交上和经济上以威慑;另一方面五四学群运动以"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使学群维权运动的"涓涓细流",汇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军阀的巨流。  相似文献   

2.
火烧曹宅是五四运动中轰轰烈烈的一幕,它揭开了整个五四运动的序幕。罢课、罢市、罢工,抵制日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的种种社会和政治活动,使五四之年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历史切片,而五四所呈现出来的种种话题,至今仍有历史回响。  相似文献   

3.
“火烧曹宅”是五四运动中轰轰烈烈的一幕,它揭开了整个五四运动的序幕。罢课,罢市,罢工。抵制日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的种种社会和政治活动,使“五四”之年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历史切片,而“五四”所呈现出来的种种话题,至今仍有历史回响。  相似文献   

4.
王艳红 《大观周刊》2012,(51):124-124
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再次把中日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我国许多城市陆续发生了群众游行活动,不少群众在游行中喊出了“坚决抵制日货”的口号,沉寂了多年的“抵制日货”的口号再一次被提起。本文对抵制日货的利弊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90年来,对于“五四”的纪念与表述,大多停留在意识形态的论争,极少有学者愿意从社会层面去认知那个时代的精神遗存。原本内蕴丰厚,值得再三解读的所谓“五四精神”,多年以来,被简略在爱国与卖国的二元表达之间。“五四”不仅仅是德先生、赛先生、费小姐的粉墨登场,“五四”也不仅仅是一曲简单的爱国主义赞歌。“五四”之复杂,如同一个热闹的舞台,也如同一个各种新思潮和新主义的试验地。文学革命、学生运动、罢市罢工、抵制日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的种种社会和政治活动,使“五四”之年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历史切片,而“五四”所呈现出来的种种话题,至今仍有历史回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华侵略步步加深,中国民众自发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购买国货成为民众自觉的爱国行动。一时间,洋货尤其是日货没人购买。当时国货在广告宣传上颇具爱国特色,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3月20日下午,广东卫视"炫风英雄会之广东卫视《炫风车手》钻石客户招商会"在广东电视中心副楼400平米演播厅召开,向现场百余位钻石级客户隆重推介《炫风车手》品牌价值。《炫风车手》是广东卫视与深圳帝尊集团合作的国内首档原创汽车类竞技真人秀节目,2015年6月份将在广东卫视周末黄金档播出。已经确定人气偶像林志颖、刘涛、羽泉组合、顶级赛车手周勇担任节目的车队队长,近9000万微博粉丝的名人互动宣传效应让《炫风  相似文献   

8.
韩儒林     
历史学家韩儒林,字鸿庵,1903年11月2日出生于河南省舞阳县。1919年考入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曾参加抵制日货的爱国  相似文献   

9.
秦茜  田甜 《新闻世界》2013,(8):326-327
国人持续抵制日货的活动饱含着对日本这一具有历史侵略性民族的既有“成见”,而这种成见的根深蒂固,除了历史原因外,大众媒介所建构的日本“侵略者”形象也加强了人们对日本国家形象的成见。相应的,在抵制日货这一行动中,“中国”这一民族概念上的“共同体”也同时得以建构。“成见”与“想象”从来都是两朵并蒂花。  相似文献   

10.
大相径庭的两种评估说起五四时期的副刊改革,人们会很自然的想起号称“四大副刊”的《晨报副镌》、《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和《京报副刊》。事实上《京报副刊》与《晨报副镌》等并称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不很恰当,它创刊于1924年12月5日,已进入大革命时期,而真正属于五四时期的《时报》副刊偏偏很少有人提及。即使偶尔谈到,也多是作为因循守  相似文献   

11.
汉武帝时期,酷吏张汤屡次称赞尹齐"廉武",此即《史记》所载尹齐"事张汤,张汤数称以为廉武"。但是,今本《汉书》却记载为尹齐"事张汤,汤数称以为廉。武帝使督盗贼"云云。当以《史》文为是。今本《汉书》衍"帝"字,"武"字当上属"廉"字为句。楚人多谓"士"曰"武",张汤以尹齐为"廉武","廉武"即"廉士"。《汉书》至迟在南宋时就已衍入"帝"字,世人多不知此,又不明"廉武"词义,故在引述之时多存误说。  相似文献   

12.
《每周评论》是我国五四时期著名刊物。它于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北京创刊,一九一九年八月三十一日被北洋军阀政府封闭,共出了37期。1至25期由李大钊、陈独秀主编,从26期起,由胡适主编。《每周评论》的出版,正处在我国反封建斗争的新时期,由思想斗争转为政治斗争。在它出版四个多月后,就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因此,它和《新青年》虽然同属五四时期反封建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漫画,出现于1903年12月15日创刊的<俄事警闻>上,以该刊发表的<时局图>为标志.1905年,在广东等地掀起的反美华工禁约和抵制美货运动中,一幅新闻漫画<龟抬美人图>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4.
《觉悟》     
《新闻与写作》2007,(4):37-37
天津学生革命团体“觉悟社”社刊,32开本。周恩来主编。“五四”运动时期影响较大的著名刊物之一。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19年9月16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20名进步青年组成了革命团体“觉悟社”,其主要成员有周恩来、邓颖超、谌志笃、马骏、刘清杨、李毅韬、郭隆真等人。  相似文献   

15.
祖父邱子才原名邱西林.化名邱文章。1909年他出生在河北赵县宋城村一个颇有声望比较富足的农家。他自幼读书.直念到县师范。他追求进步,学生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参加和组织学生抵制日货、反压迫反侵略的学潮。还发展了进步学生入党.壮大了党的队伍。1930年他投笔从戎参加了红军。  相似文献   

16.
余玉 《编辑之友》2015,(3):104-108
五四时期我国报纸副刊实现了从消遣性向公共性转型,为我国报纸副刊奠定了光荣传统,对副刊良性发展影响深远.五四副刊在形式上通过公共栏目设置、开展平等对话、进行公开争鸣和开展民意征询等方式,为五四知识分子构筑“公共话语空间”;同时,在内容上通过加强公共议题讨论和私人话题公共化处理等方法凸显副刊公共性.五四时期副刊公共性也有其历史局限生,即副刊构建的“公共空间”很不完善、学理与趣味之间失衡以及副刊“半公共性”与“伪公共性”出现,销蚀了“公共论坛”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吴蕴初和永利创始人范旭东一同被誉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有"南吴北范"之称,但他的事业是从小小的调味品味精开始的。1920年,日货"味の素"在中国市场倾销,国货工商界酝酿抵制,经过分析,吴蕴初了解到"味の素"的主要成份为谷氨酸钠,可以从  相似文献   

18.
杜龙鼎 《出版广角》2015,(17):180-181
五四时期是西诗汉译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西诗汉译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和文化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诗汉译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期刊这一重要平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时的期刊文化。《新青年》是五四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期刊,以之管窥西诗汉译与期刊文化的关系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正>"双黄蛋"荣宗敬(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生性傲慢,不屑与官府、帮派为伍,更不愿找所谓的靠山。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荣宗敬不得不低下头颅,与上海滩上炙手可热的闻人杜月笙打交道。抵制日货设立纱交所为了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效仿欧美,在上海三马路(今汉口路)办起了"取引所(即交易所)"。1919年9月1日,日商取引所决定兼做棉花贸易,并在浦东建成栈房做囤花之用,妄图操纵中国的棉花市场,将众多华商纺织厂置于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2007,(2):38-38
1918年3月4日创刊于上海。《学灯》是上海《时事新报》的综合性学术副刊。以评论学校教育和青年修养为主,同时也是五四时期新文艺创作的主要阵地之一。1925年11月《,时事新报》“教育栏”并入《学灯》,不再刊登文艺创作,而以教育和新闻为主。1928年4月4日起,改为《学灯教育界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