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光文诗作中的遗民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光文是台湾的第一位诗人,也是台湾第一位遗民诗人,在他之后,徐孚远、王忠孝、卢若腾等一批明末文人先后渡海至台,开创了台湾遗民文学和乡愁文学的先河.明朝遗民的心态早已成为众多大陆学者研究的对象,作为"开启台湾文学第一人",沈光文在台湾也得到足够多的重视.然而,沈光文诗作中的遗民心态却较少有人关注,沈光文的思乡之作、诗作中频繁出现"饥"、"饿"二字等,都与他的遗民心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抓住遗民心态这条线,就找到了读懂沈光文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遗民诗人群的出现是清初岭南文坛值得关注的现象,其形成受到岭南地域文化的影响,具体包括岭南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移民文化、重诗的风气及易代之际的政治环境。此外,岭南理学新派与经世思想的推动、遗民先贤生存智慧及本地结社文化之熏陶也是清初岭南遗民诗人群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介绍明末清初顺德籍大诗人陈恭尹的不寻常身世与人生经历,尝试从他的诗作探求身为英烈遗孤的他,在无奈地成为遗民之后极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全琪 《文教资料》2020,(2):25-26
“月泉吟社”是宋末元初规模最大、人员最多、影响最深远的诗社。本文主要通过探察诗社的活动方式及诗社的主要作品集《月泉吟社集》,发掘诗社中文人表现的几种心态,即因国家衰亡而生悲凉之感、遭异族压迫而觉焦躁不安、于田园隐逸暂得怡然之乐,分析元初遗民诗人们创作时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5.
江陵入北诗人普遍出身高贵,是当年随晋室南渡的北方世家子弟。在萧梁王朝时,他们身居高官,养尊处优,沉迷于歌舞升平,作诗仅为自娱娱主,为文造情,没有深情,也乏感人的力量。入北后,国破家亡,无限伤心事郁结于胸,借诗抒怀,使摄入笔端的所有物象皆贮满其作为一个亡国者的复杂心绪——自责、追悔、家国之思、亡国之恨,这正是其后期诗歌独特的抒情表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初遗民词的主题取向,主要集中在故国之思、离乱之叹、英杰之吊和隐逸之情这四个方面。较之明词及南宋遗民词,清初遗民词显示了较强的纪实性和叙事性,所表现的情感也趋于多元化,呈现出内容充实、风格多样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7.
辛亥以后,所谓的清朝"遗老",延续了宋代以来的士人遗民现象,在民国政坛、学界一度仍极活跃。王国维无疑是其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一位著名学者。士人遗民秉承其儒家名教思想的信仰,通过一系列身份标志确认其遗民身份,并以"守国"与"守天下"的传统观念相互砥砺,在立身行事、诗文创作及学术研究中,顽强地昭示其特立独行的品格和文化诉求。深受近代西学影响的王国维,在其走向遗民的思想进程中,遗民心态对他的古史研究与文化观念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实证式的治学方法与回归儒家传统的文化理想之间的紧张,始终浸润于王国维的古史研究之中,这也是导致其悲剧人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清初遗民诗群创作的主题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遗民诗群是清代诗歌流变史程上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诗学背景 ,与相似的人生处境和处世态度 ,使这个诗人群体的创作在主题取向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感念乱离 ,系心民瘼 ;眷怀故国 ,志在恢复 ;流连山水 ,寄情怡性 ;友亲与亲情。所有这些 ,都是清初遗民诗创作中最可珍视的方面 ,在中国古代诗歌主题的流衍嬗变中显然有继承和拓展之功。  相似文献   

9.
清初遗民与贰臣交往心态十分复杂。著名遗民傅山与仕清官员魏一鳌在顺治年间交往密切,其交游心态可作为清初遗民与贰臣交往的典型。在考察他们交游情况的基础上,主要以傅山为视角,对其与魏一鳌交游过程中寻求政治庇护、生活帮助的功利性心态与对魏一鳌欣赏、同情、理解的心态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清初江南遗民社团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社团的活跃程度也因时而变。受到特定时空、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参社人员身份、心志以及行为的影响,遗民结社各有特色。遗民结社活动有讲论儒家经典、诗文唱和、编纂文献等。清初江南遗民结社活动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民族气节以及社会责任,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与人文精神,应当成为文化史、文学史、思想史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吴嘉纪是清初一位非常优秀的遗民诗人 ,生前身后一直为清人所景仰。但今天 ,人们对他的品性与诗歌存在一些误会与偏见 ,认为他与周亮工、王士等清廷官吏交游唱和 ,渐失本色 ,诗歌走了下坡路。经考辨 ,他一生坚持民族气节 ,品性高洁 ,抱穷守志至终老 ;他秉持儒家诗教精神 ,关心民生疾苦 ,善用白描 ,以高超的诗艺创造了自成一家的“野人体”诗歌 ,有力地彰显了清诗的实绩 ,从而成为清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清初的易代之变导致士大夫面临生与死的抉择。那些前朝旧臣,历经劫乱,一方面心存生存与殉国的矛盾,一方面尚存以文字见忠义的苦心。陆世廉的《西台记》即于诗文之外,传达了典型的遗民心曲。  相似文献   

13.
明清易代的特殊时势下,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使士人的生存境遇、思想观念受到强有力的冲击。清初遗民黄宗羲、钱澄之、朱之渝、冒襄、傅山以自身的逃难流亡、抗清守节等真实经历及对家国的独特感受为依据创作了多篇“赋”,这些赋作表现出的对故国的忠贞志节,抒发的战乱之愤、民生之苦,洋溢着浓烈的家国情怀。从他们的辞赋作品对家国的书写中,可探析清初文士的特殊心理以及相比于前代的独特书写艺术。  相似文献   

14.
作为前明旧臣,吴伟业对于旧朝有着深深的眷恋,对于自己的名节更刻意保全。因此他的仕清经历不但为他本人余生忏悔,也为后人惋惜。在仕清前不久所作金陵怀古诗以及北上过程中的感怀诗,就充分地体现了他的诗歌创作在遗民与贰臣身份转换过程中的矛盾心态,以及在其自辩因素之下的时代思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吴骐是清初遗民诗人。入清之后坚苦自守,安贫乐道。其诗反映明清易代史事,抒发亡国之悲,可称诗史。其词风流香艳,与其诗有醒豁之分野,彰显云间派词风。  相似文献   

16.
中间代诗人可以称之为“准文化遗民”。酝酿于1980年代、登台于1990年代的中间代诗人,既以反“革命情结”区别于其前的第三代诗人,又以对历史与当下的担当区别于其后的“70后诗人”熏而成为当下诗坛的中间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一2011年9月人民出版社再版了方勇教授的《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增订版)一书,它是在方勇教授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此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傅璇琮先生与严迪昌先生分别为之作序。该著资料翔实,论证严密,第一次对南宋遗民诗人作了群体研究。该著出版后受到了广泛好评,刘荣平、陶然、孙明君、骆自立四位先生先后  相似文献   

18.
西京时期是欧阳修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登上诗坛不久的欧阳修,需要借助诗歌唱和来扩大自己及诗人群落的影响。最能代表其诗歌影响的是他们的组诗唱和,通过组诗唱和,欧阳修与梅尧臣等诗人,扩大了自己的诗歌影响,扭转了宋初沿袭晚唐诗人的风气,是欧阳修领导诗歌革新运动的重要起步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末幕府诗人的仕进心态及其创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入幕是唐末诗人的生存状态之一.罗隐等人由多年辗转科场,到四处干谒请托,再到投奔拥兵自重的藩镇的特殊经历表明,他们具有强烈的功名意识和仕进欲望.幕府生活影响着他们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以及创作心态,进而也影响到他们的创作.入幕前他们的诗歌多反映民瘼、抨击时弊,讥讽怨刺,尖峭犀利;入幕后他们的精力和才华主要被用于大量公文书启的写作,兴趣也转向内心世界和身边情事,相应地创作题材多集中于怀旧意绪的表达、细事琐物的描绘以及应酬赠答之类,诗风则趋向闲和平淡、委婉含蓄.  相似文献   

20.
成通时期的诗人诗作,体现着小李、杜以后晚唐诗发展的基本走向。懿宗一代诗人数量颇为可观,作品得以传世者将近五十人。世事的混乱、儒道的衰微,逐步改变着咸通诗人的处世心态,他们不得不面对出世与入世的艰难选择。咸通诗歌在艺术取向上以平易浅俗为主,间有淡雅清丽之作,这预示着“元、白”与“姚、贾”两种诗风必将主宰唐末诗坛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