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聚焦于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培育。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应借鉴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大力实施课堂探究性提问,积极提倡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相对于探究性提问而言,既是目标,也是工具。在师生不会问、不善问的课堂提问困境中,布朗和基利的十大批判性问题可为课堂探究性提问提供借鉴。实施课堂探究性提问要学会五问:一问结论和实质,二问理由和假设,三问概念和数据,四问推理和信度,五问可能和例外。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根据学科特点,应充分利用实验来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是以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探究性思维等为基础的。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应尽量通过直观教学——实验,来培养学生在思维上的批判性、发散性与探究性。  相似文献   

3.
徐波 《文教资料》2013,(16):161-162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着重从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入"学术争鸣"、树立"发展性"评价观三个方面,阐述了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芳  邢磊 《大学教育》2019,(3):149-152
高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文章针对传统课堂的学生学习行为,通过开展"思考—交流—共享"与基于批判性思维元素的"写作",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行为,把学科知识学习与培养批判性思维结合在一起。实践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点全盘接受的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判断有了更全面和客观的衡量,对传统的"标准答案"思维定式进行了挑战,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应用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用批判性思维方法打造批判性思维课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教育缺少批判性思维的传统,因而在教育中引入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该作为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而引起我们重视。虽然批判性思维已被引入中国的课堂教育,但课程设置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提倡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来打造批判性思维的教学,鼓励学生对事件进行自主分析思考、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教学中使用大量真实案例等,以培养学生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说明了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借助提问类型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理论依据,然后明确了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借助提问类型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整体思路,最后论述了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借助提问类型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探究性阅读中,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在探究性阅读中,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创造性;在进行广泛的探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与延展性。  相似文献   

8.
探究性阅读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究性阅读中,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在探究性阅读中,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创造性;在进行广泛的探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与延展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设也越来越被人所重视。但是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设成为现在的普遍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更具艺术性的提问以及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更好地运用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所需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探索在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中,从设置巧妙的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实验方案;大胆质疑和分析评价他人的实验方案;营造民主课堂,建立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需。初中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承担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之重任。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营造质疑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话题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或是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数学教学文化"是指师生围绕数学课程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构建的关于"教与学"的价值体系及行为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而言,"思维型教学文化"理念下的教师不是照本宣科,当教材的"传声筒",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数学知识,教师和学生要带着批判的眼光,运用批判性思维,在课堂系统中进行各种有意义的创新和探究性学习,开展形式灵活的数学活动,并且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已是当今教育界无须争辩的事实,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也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问题是:到底该怎样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本文从"海绵式"和"淘金式"这两种风格的思维方式入手,以高中地理学科为例,从以下三点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进行探讨:一、运用海绵式思维获取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二、运用淘金式思维延伸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思维具有批判性特征;三、融合"海绵式"和"淘金式"两种思维风格,反复练习以拥有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批判性思维是基于客观判断与理性分析过程而得到合理性观点的一种评价能力,批判性思维意识的形成需要真实确凿的证据支撑,需要一个以事实为根据的理论观点.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政策的贯彻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教学目标也从过去的理论型人才的培养方向逐步向批判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过渡.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理性思维意识、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为切入点,通过构建趣味课堂、情境课堂、互动课堂的方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5.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能力的表现,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现。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文化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载体,引导和渗透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6.
课堂生成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必要条件,非常规思维是课堂生成的核心,也是创新的起点,创新离不开课堂生成,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有效条件,促使生成走向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首先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创造;激发学生不断生成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高见的"平台"。课堂"生成"必然成就思维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创造力的培养有三个重要元素: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在"问之力"课堂上,这三个元素相互关联:由好奇心启动学生去探究;想象力去拓展思维空间;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挑战已有的成果,去寻求更新、更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革新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文化,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和学生全面的人格,数学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某个判断或算法进行质疑、论证,以期获得清晰的概念或确定的算法的过程。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基于逻辑性标准、规则标准和事实标准,提出恰当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论证。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习惯,同时要让学生形成公正友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逻辑起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欠缺将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自觉与教育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批判性思维与数学学科教学的结合点,使批判性思维成为教学常态.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举例论述.  相似文献   

20.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短板.因此,笔者归纳出了相关的助力学生批判性思维构建的策略,即:追问策略.具体包括:追问语言、追问人物.批判性思维的步骤是质疑,求证,判断.追问能够点燃学生的质疑之火,进而助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构建.下面,笔者以高中语文部分作品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借助课堂追问,助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