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上”、“下”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下”本是一对表空间概念的词语,它们常常映射到其它非空间领域,表示时间、等级、范围、动作行为等意义。本主要考察了“上”、“下”在隐喻意义的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从中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张玥 《文教资料》2007,(29):48-49
在空间概念中,"上"、"下"是隐喻映射范围最广的一对方位词,它们可以表示时间、地位、范围、动作行为等意义。本文主要关注"上"、"下"隐喻意义在使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对称的现象,从中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上/下”的不对称不仅在语言形式上有所体现,在意义上也有所体现。“上/下”又是对称的,主要体现在表示方位、人物、范围等方面。总之,“上”出现的句法环境要多于“下”,所以“上”是一个高频词,而“下”是一个低频词。  相似文献   

4.
冯莉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1):117-119
“上”、“下”本是一对表空间概念的词语,它们常常映射到其它非空间领域,表示时间、等级、范围、动作行为等意义。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人类重要思维方式的隐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现象中,“上/下”并不总是对称出现的。文章把研究对象限定在“在……上/下”结构中,通过对它们在聪喻意义的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称与不时称现象,从中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上”、“下”是一对反义的方位词,“上”在数量上比“下”占优势,具有不对称性。通过语料可证明它们分布的不对称,并能解释不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上/下"的不对称始于方位词原型的不对称. "上/下"在语用的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不对称. "上/下"在隐喻上的不对称主要是认知因素作用的结果,具体的民族文化环境是"上/下"不对称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7.
"V+上/下"结构是现代汉语动趋式中很有特色的一对。运用描写和归纳法分析了"V+上"与"V+下"表现出的对称和不对称的情况。发现了绝对、相对两种对称情况并作出扩展性考察,基于"上/下"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区别归纳出6种不对称情况,进而从语音、语法意义、语义等角度出发,考察了该结构中"上/下"搭配动词的限制性特征,具体归纳出音节重音位置的前后、音节数的多少,意义的实在与虚化、动词性质的不同等方面是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田婧 《现代语文》2010,(5):48-49
"上"和"下"本是一对表空间概念的词语,常常映射到其它非空间领域,表示时间、等级、范围等意义。而在实际的语言现象中,两者并不总是对称出现的。本文把研究对象限定在"上""下"作为方位名词时出现在介宾词组末尾的这一小类情况,即放在"在……上/下"结构中,着重分析它们在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9.
“上/下”的不对称现象在汉语中广泛存在.这种不对称是多样的,造成它们不对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从方位词到动作动词再到趋向动词,“上/下”的义项通过隐喻投射发生词义延伸,且过程不可逆.  相似文献   

10.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结果,空间的位移性和顺序性投射在时间上表现为序列性和方向性。"前/后"是既可以表示空间意义也可以表示时间意义的一对语素。"前/后"有两种认知模式:强调时间的序列性时",前"表过去,"后"表将来;强调时间的方向性时,"前"表将来",后"表过去。  相似文献   

11.
空间隐喻是始源域向目标域或其他认知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义或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虽然生活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但人们会使用相同的空间词汇来描述抽象概念。汉语中垂直性空间隐喻语言(上/下)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它们和英语有着非常一致的对应映射。汉语中的"上/下"是表达空间关系的最常用的一对多义词,它们表达了时间、社会等级、主观优劣等隐喻义。  相似文献   

12.
垂直性方位词"上/下"被用于不存在空间方位的社会等级上.本文从空间关系的选择、表达方式及认知模式的角度对"上/下"的地位隐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汉语垂直性方位词“上/下”和英语垂直性方位词“UP/DOWN”作隐喻对比研究,解读汉、英在时间、状态、数量和地位这四个概念城内,从空间关系的选择和袁达形式到反映的认知模式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对“X长”与“X员”存在的不对称现象进行考察。首先,从形式对称与形式不对称两个角度描写构词中不对称现象,并从类词缀虚化程度和表示复数的能力出发描写句法中的不对称现象。然后,从语义源流以及认知理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和凸显原则的角度出发对不对称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滞留语义特征来源不同是造成不对称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结果,空间的位移性和顺序性投射在时间上表现为序列性和方向性。"前/后"是既可以表示空间意义也可以表示时间意义的一对语素。"前/后"有两种认知模式:强调时间的序列性时",前"表过去,"后"表将来;强调时间的方向性时,"前"表将来",后"表过去。  相似文献   

16.
“不+反义形容词”式是指“不”加对立形容词的否定结构形式。“不”作为常见的否定标记,在这样的结构中,引导的不再是单纯的否定形式。容易出现不对称现象。它可以指语义不对立情况下的相互不对称,也可以指语义不相关情况下的相互不对称。  相似文献   

17.
方位隐喻是隐喻中既常见又较重要的一种,它是人们参照空间方位概念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由“上/下”域(up/down)生的隐喻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位隐喻,它以uP/down的空间意义为核心拓展出一系列丰富的隐喻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以英汉中的两组基本方位词"up/down"和"上/下"为例进行对比,进一步阐述其异同背后的原因,从而为不同语言的人们所共享的认知过程和方法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刘月华主编(1998)《趋向补语通释》后附的《动词和趋向补语搭配词表》的统计发现,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做补语时,在句法分布上存在着对称与不对称现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指出“出来”“出去”的意象图式决定了它们在句法分布上的对称与不对称。  相似文献   

20.
问句是实现对话进行,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外语教学中,疑问的表达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意在通过对中韩疑问句中的不对称现象的归纳总结,来揭示中韩疑问句的表现差异以及句型构造的差一点,希望能对国内汉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