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     
日本人有尊师的传统,他们普遍认为“教师”是为全社会作出自我牺牲的职业。日本的师范生都有一种光荣感和自豪感。他们从考进师范学校的第一天起,就穿上“教  相似文献   

2.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除了按照一般学生的要求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之外,对他们还有特殊的要求,归纳起来就是一个“范”字。师范生,必须能为人师表,甚称典范。所谓师者,人之模范也。因此陶行知十分注意培养师范生的品格,从多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陶行知对师范生的品格培养,最根本的一条是要他们树立“为老百姓”的人生观。一切为了老百姓,这是他的做人品格的第一要素。他提出,教师的职务“千教万教,教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化论坛》2012,(1):127-127
要把免费师范生培育成“卓越教师”,让他们走上教师岗位成为“熟手”并有发展的潜力,据悉,上海师范大学将以免费师范生教育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为上海基础教育打造“卓越教师”的目标和行动纲领,争取在短时间内建立新的模块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很重视.(一)日本的师范生从考进师范学校的第一天起,就穿上了“教师服”.上公共车辆时,乘客们都会自动起立让座,以示对未来教师的尊重.从1974年到1980年日本中小学教师有过三次特别奖.这样他们的月薪一般都高出同职龄的其他机关人员的15%.并且还有多种形式的津贴.所以日本的大学毕业生争着做中小学教师,(二)联帮德国工人每月平均工资2500马克.中学教师一般在3500马克左右.教师的职业可以得到法律的保障,不至于受到失业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22,(27):24-27
<正>新时代,新发展。新教师,也被时代寄予了更多期待。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类高校,华东师范大学一直在探索师范生培养的新模式,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2007年,在教师教育还专注于学科专业和心理学理论时,华东师大率先成立了学校首座书院——“孟宪承书院”,通过“第二课堂”来系统化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育人能力。2020年的疫情防控期间,师范生的实习锻炼机会受限,华东师大又首创“师范生在线教学能力微认证”,赢得广泛好评。一年后,华东师大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华东师范大学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微认证规范》,借助信息化工具,用评价撬动教师教育的发展。2021年,华东师大启动“优师计划”,为这些学子提供全方位支持,鼓励他们“寻梦”、帮助他们“圆梦”,坚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扎根任教的信念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深层推进需要转向对于内涵发展的关注,反思和确定该教育的未来取向因而显得十分必要。当前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常见倾向是“角色规定”式教育,所关注的主要是作为“教师”的人。免费师范生教育对于未来教育家型教师的追求,决定了教师教育应该转向对于师范生“身份议。同”的关注,从作为“人”的教师的角度来思考培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日本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日本教师形象的历史发展古代日本同我国一样,深受儒家师道观的影响,教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列而受人尊敬。统治者在强调“师道尊严”的同时又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全社会优良道德的化身。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但日本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国家主义倾向,依照尊王爱国之策,日本政府要求教师成为国家的“奉献者”。那时的日本对教师的要求除着重学力标准外,还强调教师是民众人格的陶冶者,从而对教师提出较高的道德要求。当日本首任文部大臣森有礼为师范生提出“顺良、情爱、威重”的培养目标后,…  相似文献   

8.
一、“师心不稳”,不容忽视。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向现代化强国奋进的世纪之交,人们对师范院校的育人质量也寄予极大期望。然而,“享受专业奖学金”,学做“新型教师”的师范生,职业意志薄弱却是一个严峻的事实,近几年,这种情况日趋严重。 据1998年2月10日的《人才市场报》披露:今年初,国家教委在对山东,北京等地区师范院校学生的“忠于教师职业”的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竟有“70%以上的师范生不想做教师”。他们“更热衷于从政、从商、从医和其它非教师职业”。调查还发现,”师范生对从  相似文献   

9.
教学技能是师范生教师素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是教师教育师范性和示范性的具体体现。在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方面.微格教学具有微型化、规范化、声像化、评价及时化的特点。高师院校对师范生进行微格教学技能的分项训练.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教学能力,为他们尽快成为“有经验的”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方法。经过实践 ,笔者认为语文微格教学中应首先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 ,其次加强师范生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主要包括语言基本技巧、导入语、讲授语和提问语。一、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教师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育、教学语言的表达对象是学生 ,环境是教室。要想使师范生学会运用教育、教学语言 ,就必须改变师范生课堂发言时的被动心理 ,使他们进入教师这一“角色” ,发言时具有“教师意识” ,想到自己是在给全班同学“讲课” ,使每一位…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师范教育,战前主要是由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由高等师范学校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同时,还举办了大量的师资培训班,解决师资数量的不足。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均系公办,学生基本上是公费,毕业后有一定期限从事教育工作的义务。战后,在总结自己办师范教育培养中小学教师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国的经验,对师范教育作了较大的改革。根据“教育职员资格法”(教育职员包括教员和学校领导干部)的规定,凡在大学学完国家法定的课程,具备做教师条件的均承认其当教师的资格。同时,取消了师范生  相似文献   

12.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工作也处在革新和腾飞的时刻。世界各国,预测未来,都在注意抓教育工作,因而很重视师资培训,他们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如日本(教育公务员特别法)规定:“教职人员为尽其职责,必须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提高修养”,对日本地方公务员规定:“专职人员为发挥勤务效率及提高业务能力,有权享有进修机会”。日本各地区的教育中心对组织教师研究进修起重要作用,多数研究进修机构有住宿条件,教育器械设备和资料条件,日本把教师进修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高职师范教育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还应引导高职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使命,认同教师的职业。要运用创新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协调”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绿色”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开放”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共享”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4.
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公立基础教育学校(含小学、初中、高中及聋、盲、弱智等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包括校长),按日本法律的规定,属地方公务员。日本政府对他们的管理有一套比较完善规范的制度和法律。日本中小学教师的定期流动(或者叫“转任”)属于公务员“人事流动”的范畴,“人事流动”一般是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师范专业是专门为小学教育教师的基地,如何培养“学高”,“身正”,德才兼备的优秀师范生是高职师范教育专业的基本任务,在新的形势下,要完成这项基本任务,就必须结合时代特点,结合师范生的特点加强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6.
祝越 《今日教育》2010,(6):46-46
30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度过了难忘的一个月。这个月,他们不仅近距离接触了美国的教师教育,而且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是指师范毕业生分配到小学任教后,在为期一年的试用期内,以培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培训。在国外称为“新教师入门教育”。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它与师范生的实习教育有明显的不同:实习教育是师范生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进行的实践活动。师范生期望通过实习形成一定的专业能力,完成学业,属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目的是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新教师期望通过培训,解决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故属于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实习教育是师范课堂教育的延…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教师不稳定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随着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完善、免费师范生制度的实施等,我国已从“制度”层面为农村师资的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我们认为仅靠政府“制度性”的规定还不够,还需要加强农村教师培养制度、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开展“农村知识”教育或课程学习,提高农村教师的“农村”情感;农村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具有“农村”特色与“务农”意识。  相似文献   

19.
提高师范生从师任教的基本素质,让他们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这是用人单位的要求,深化教改的必然。知识和技能之间并不能划等号,有了知识及其技能的人,才是称职的教师。我校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初中教师。作为教师,必须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掌握这类“公共”的教师职业技能;作为初中教师,又是分学科教学的,文、史、地、数、理、化等,还必须掌握各自“专业”  相似文献   

20.
具备良好的教研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但是教师的专业化和教研能力现状并不如人意。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欠缺,能力较差,并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高师教育阶段为师范生打下教研基础、培养他们的教研能力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高师院校必须承担起培养(准)教师教研能力的重任。正确把握教研能力的内涵,探求培养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中学教学技能实训”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高师教育中的必然环节与师范生教研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并在师范生入职初期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最终优化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教研能力培养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培养和造就具有较强教研能力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