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7月江泽民视察西藏时,把20世纪50年代初期进藏的人民解放军18军将士戍边的艰苦奋斗作风誉为"老西藏精神",并称赞西藏军区第一任政委谭冠三将军是老西藏精神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2.
作为进藏的第二代,我已经在西藏生活了二十多年,算起来,做新闻工作也有十几年了。可以说,在西藏做记者,特别是广播记者、编辑、主持人集于一身的生活,给我提供了一个认识西藏,感受西藏,记录西藏的绝好机会。新闻工作的经历,使我渐渐从心底里认识了西藏,从感情上走进了西藏。这十几年的新闻采访生涯,使我有机会从方方面面、特别是从农牧民群众生活和观念的变化中感受着和记录着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西藏日报自去年10月31日至11月21日刊出《我的西藏岁月———70年代进藏大学生讲述的故事》。该专栏选择了15位大学生,由他们讲述当年在西藏生活、工作中最难忘怀的故事。这15位同志分别来自上海、沈阳、武汉、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他们刚刚走出校门,就...  相似文献   

4.
追寻父辈的足迹 <西藏十年间>是新华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我父亲郭超人所著的一本新闻报道集,收录了他1956年大学毕业进藏当记者到1966年文革被迫停笔的十年间采写、发表的约23万字的新闻作品,以通讯、特写和调查报告为主,从目击者的角度亲历、见证了和平解放初期,平叛和民主改革全过程,自治区成立前后西藏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进藏两年了,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在西藏当记者,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不落俗套,通过我们的报道改变读者头脑中对西藏的旧印象?想得多了,也偶有所得。但这“一得之见”,既不能说是体会,更不敢讲是经验,就算是一个采访琐谈  相似文献   

6.
范春歌 《新闻实践》2008,(12):11-13
六十余天来,我的老吉普越过内蒙古草原,穿过宁夏的银川平原,驰过甘肃的祁连山下,又深入新疆罗布泊腹地。此后,因西藏东南部发生百年不遇的暴雪,出藏的318国道多处中断,打乱了原本结束西藏采访后从318国道出藏进入四川的行程,只得将吉普留在了格尔木,改乘火车进藏。当我从西藏回到格尔木取车时,11月10日,青海大柴旦发生6.1级地震,第三天又发生三次较大的余震,我在晃动的大地中继续我"西阅中国"的记录。  相似文献   

7.
为了拍摄北京电视台的13集大型系列片《走进喜玛拉雅》,我们计划用两年的时间,走遍包括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在内的广大藏区。98年首次进藏,趁着8月份草木茂盛,空气湿润,氧气充足,摄制组踏上了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初入西藏不可伯实话实说,早在入藏之前,我们就被有关西藏的种种可怕传闻吓怕了,办公室的小姐们花容失色,哥们儿们给我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但是真正走进西藏其实并不可怕。  相似文献   

8.
《西藏穿行》近期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西藏穿行》的作者是第七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王喜民,历尽千难万险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一部反映进藏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第一个春节刚过,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青藏高原,西藏人民望跟欲穿的进藏铁路被国务院确定为青藏线,将尽快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闻浮世绘     
西藏放宽旅游政策:取消对港澳游客的“旅藏确认函”,以及对国外游客必须5人以上组团进藏旅游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祝福中福     
一走下进藏的飞机,郭中福的一双大手以握紧了我,井急忙抢过我的行李。中福是驻藏空军的新闻干事,以前报上见过他写的文章,未见其人。往驻地的途中,中福一路上热情地为我介绍着藏俗风情,指点着车窗外的雪山红柳,言谈中就知中福是个老西藏了。到了驻地,中福就给我找来棉帽大衣和一些常用药品,叮嘱我少走动,多喝水,难受就吸一口氧。从踏进西藏到离开西藏,我大雪中上甘巴拉,寒风里下新兵连,走裁阳农家,进连队处房,清瘦高挑、一说话脸上就含着笑、泛着红的中福始终伴我左右。我熟悉了中福,并且记住了他。那个晚上,我接到军报一…  相似文献   

12.
1979年5月至1983年2月.我有幸被派到西藏日报当记者——驻日喀则记者站站长。我进藏后的第一次采访.是到中尼边境上访问夏尔巴人。从日喀则地区樟木口岸(相当于县)驱车东行不远,便进入了原始森林区。凭窗远望,山峰长着茂密树木,树木上挂着藤萝,涧水淙淙,芳草萋萋,给人一种秀丽、瑰奇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刘伟,男,1955年10月生,重庆人,中共党员,现任人民日报山西记者站站长。社会职务为山西省第八届政协委员。 1970年进藏。曾在西藏广播电台当机务员、技术员。1979年考入西藏民族学院语文系,1983年毕业,分配到西藏广播电台当记者。1989年3月调入人民日报西藏记者站,任记者、负责人。在藏期间,曾任自治区青联副秘书长、中国作协西藏分会理事  相似文献   

14.
在伟大的建国十周年前夕,当我刚刚结束了对阳泉钢铁工业的采访,准备转到晋中农村去完成另一个报道课题的时候,突然接到山西日报编委会的通知,组织上决定调我到西藏日报社工作,于是,我整理行囊,告别了培育我十多年的山西日报,在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九日的早晨,愉快地踏上了进藏的旅途。从太原到拉萨,准确的里程是九千七百七十四华里,沿途经过了内蒙、宁夏、甘肃、青海四个省(自治区),在包头、兰州、敦煌.噶尔穆等几个著名的地方休息和参观了一阵。一路之上,我尽情地欣赏着祖  相似文献   

15.
雪域之旅     
梁亚平 《新闻窗》2006,(5):F0002-F0002
7月初,贵州新闻界几位摄影爱好者相约自驾车进藏,历时16天,往返行程7000多公里,完成了环川藏线、青藏线的穿越采风活动。在此谨提供西藏行图片数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西藏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藏最早的图书馆是 1952年解放军进藏时建立的一个军内图书室。 4 8年来 ,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 ,西藏的图书馆事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现在已有比较现代化的自治区公共图书馆 1所、院校、研究机关图书馆 (室 )近 10所 ,全区已有 50 %的县建立了图书馆 (站 )。  相似文献   

17.
朱兴建 《青年记者》2012,(16):30-31
我是一个有藏区情结的人.也许有人会问,藏区情结是什么,那就是每当你看到那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湖,尽管你还伴随着急促的呼吸,却想立刻把胸怀敞开,把这一切美好都"贪婪"地"据为已有"的那种冲动.对我来说,两年零十个月里25次进藏、川藏线跑了5趟,是我引以为豪的经历……然而,并不是每次进藏区都那么轻松.  相似文献   

18.
陶梅 《中国档案》2008,(3):51-52
雪域高原——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不断成长的地方。16岁那年,两岁进藏且在军营长大的我,听从了父母的意见,带着喜悦的心,迈出了跨入社会大舞台的第一步。至今,少时记忆中的西藏军区电影院、家属院、小池塘、树丛、围墙角落的猪圈仍历历在目,当年的伙伴,如今已是医生、教师、银行职员,我们时而聚会,一起吃饭、喝茶、聊天,有关子女教育和买房定居问题是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李靖 《军事记者》2011,(3):39-39
全媒体时代,从"报网互动"步入"报网融合";从"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报网融合一路走来,有欢歌也有迷茫;有艰辛也有希望。结合此次西藏嘎隆拉隧道打通的报道,下面我通过两进墨脱的采访经历,谈点报网融合的感想和思考。搞新闻的人都知道:干摄影累,冬天进藏苦!但摄影人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辛苦换来的照片别人看不到,没人分享他的拍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藏地孤旅》作者:村郎出版:新星出版社定价:30元藏地,是指包括西藏在内的甘肃、青海、四川和云南的藏族居住区,作者数度独自旅行,有许多宝贵的旅行经验,可给进藏的旅行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