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行政合同的兴起和发展,是世界政治民主化、政府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件发生转变的体现。但由于行政合同具有行政性因素,它与一般民事合同有共通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文章旨在从行政行为代表的公共利益出发,对行政合同的特殊性作了分析,并结合外国行政法对行政合同的立法规定,对我国行政合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2.
在正当程序理念引领下的行政调查,应当涵盖事先通知、表明身份、说明理由、实施调查、告知调查结果及有关权利等基本程序要件。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情势变更发生的因素并因此直接影响到合同履行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情势变更早已为司法解释和审判实践认可并日益被重视,因此对情势变更原则的深层研究也日益迫切。就情势变更原则对合同效力的影响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对合同法在立法上的进一步完善和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协议的合法性与合约性审查是现行司法解释确立的双阶审查标准,然而在行政协议的合法性审查中,并未明确是否包含正当程序原则。通过对司法裁判文书的梳理,正当程序原则在行政协议合法性审查中,存在个案中未普遍确立正当程序原则作为审查要件、个案中对正当程序中的听证程序是否进行审查不明确、正当程序原则仅在裁判说理部分运用等问题。为完善正当程序原则的法律适用,建议以指导性案例的形式明确对正当程序原则进行审查,将听证程序作为行政协议合法性的必要要件,将正当程序原则解释为法定程序并在裁判依据部分适用。  相似文献   

5.
合同自由是合同法中极为重要的原则,它产生于罗马法,形成于近代,并且仍被资本主义两大法系所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通过更新合同观念,剔除反映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建立和完善关于合同自由的一系列法律制度,以及设置较多的任意性规范,体现了对该原则的坚持,但合同自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6.
行政审批合同的设置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及公共利益,未经审批原则上应当视为违反法定形式,且当事人嗣后的自愿履行不能补正其形式瑕疵。在取得审批之前,行政审批合同处于未生效的状态。行政审批合同成立之后、生效之前,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给付义务未生效,不履行不构成违约;已经履行的,原则上不宜径直认定履行无效。但是如果合同嗣后并未取得审批,已经履行的部分应当依据不当得利规则在当事人之间返还。报批义务与附随义务即已生效,违反报批义务和附随义务统一以违约责任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法学界提出的行政合理性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不能有效地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因此,有必要重构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基本原则,把正当程序原则提升到与行政合理性原则并列的地位,共同制约行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对行政审批制度下的合同效力做出了特别规定,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未经审批的合同未生效的认定,二是对未生效合同报批条款有效性的规定,而这两个方面分别涉及到合同的效力结构问题和合同效力变化问题。但这些规定造成了合同法理论体系的不周全。对于前者,合同的效力结构需要在理论上予以明确,对于后者,可以通过对合同理论细节的分析得到相对周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合同自由原则是指合同主体在进行合同活动时意志独立、自由和行为自主,即合同主体在从事合同活动时,以自己的真实身份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合同自由原则的内容,第二部分是从合同解释的角度来讨论合同自由原则,第三部分是从合同漏洞的填补来讨论合同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当程序原则来源于国内法,国际刑事审判中最初并未明确规定正当程序原则。经过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前南刑庭和卢旺达刑庭的设立到现在的国际刑事法院,随着国际刑法的发展以及国际刑事审判机构的日趋完善,对于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日益得到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程序正义理论的发展为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国内法上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为国际刑事审判提供了参照,而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为正当程序在国际刑事审判中的适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正当程序原则在国际刑事审判中仍然受到政治博弈的影响,如何在其中对政治性问题和法律性问题进行权衡仍然有待进一步思量。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methods, as the implementation means of administrative policy and social management ideal, the administrative contrac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dministrative areas contract to become the focus of people's attention. Administrative priority in administrative contract i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private rights contract with the most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dministrative contract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administrative priority in practice. In this paper, writer begins from the content of administrative priority and put forward myself proposal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ower supervision.  相似文献   

12.
行政合同旺盛的生命力决定了其必然存在于广泛的行政管理领域。行政合同具有行政性和契约性两大基本要素,行政性与契约性的良性互动是行政合同的生命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有利于促进当事人履行合同,弥补非违约方的损失;但是同时规定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与之有重合混乱之处,造成适用法律的困难;建议合并这两项制度,在体例上区别于实际违约,明确构成要件,以完善预期违约立法,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福利思潮的冲击下,随着现代行政国的出现,行政计划已日益成为国家活动的重要手段,但它也应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从各国对行政计划确定程序的规定可以发现,公正及听证是行政计划确定程序的基本要求。其中,对听证程序选择涉及的行政裁量应符合公正和效能的准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合同制度尚不完善,行政优益权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且与依法治国的基本目标相悖,不宜作为我国行政合同制度的基本理念。应当以行政合同规制理论作为行政合同制度的核心理念及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理论基础。可通过程序和实体上的规制对行政合同主体行为进行规制。在行政合同纠纷解决中,应当以公平和效率并重为原则,可通过行政主体的自行执行或由当事人直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同时建立专门的行政合同诉讼制度来完善行政合同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当程序原则渊源于英国古老的自然公正原则,发展于英美法系,先后为各国法律所借鉴。正当程序原则对于控制权力、保障人权、推进法治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近些年来,正当程序原则在我国法律界开始产生影响并且在诸多法律实践中得到采用。在“正当程序原则中国化”的总体背景下,以正当程序原则比照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到目前为止,法律并未就土地承包合同的基本原则作出完整的规定,论者亦见仁见智。从综合分析法律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可将其归纳为以下五个基本原则,即:坚持土地公有、稳定家庭承包的原则;法律与政策相结合的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切实保护承包方,主要是农民的合法权益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行政契约是现代社会一种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新型行政管理方式,是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有效结合,因而被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并广泛运用。行政契约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相互协商达成的合意,体现了契约的合意性、对等性以及意思自治性;另一方面,行政主体在契约中仍保有公权力的身份,以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为促成行政机关完成预期的行政目标,就必须赋予行政机关在契约中享有适度的行政特权.使契约朝着行政机关预期的方向发展。权力天然具有侵略与扩张的本性,如果行政主体在行政契约中的特权没有受到有效的控制和规范.就可能导致行政主体滥用特权,行政官员腐败,损害公共利益或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使契约滑向具有单方性、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因此需要对行政契约中的特权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9.
环境行政合同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产生之初就备受争议,有关它的内涵及定性就不清晰,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法律依据缺失,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合理的界定环境行政合同的性质、明确环境行政合同的范围,选择单行法的立法模式,规范程序,搭建救济平台,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开展环境教育出发来完善我国的环境行政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20.
行政合同具有行政性和契约性的双重特性,其本质是行政权力与契约精神的互动适应。行政合同的行政性决定行政合同救济应主要适用行政法上的救济方式,行政合同的契约性决定行政合同救济应部分适用私法原则。我国现行的行政救济制度是针对具体行政行为建立起来的单向性救济方式,与行政合同的双向性构造相矛盾。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行政救济制度进行反思与重构,建立适应行政合同特点的双向性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