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师资培训的基本目的是使接受培训的教师业务知识的更新、教育态度的改变、教学技能的提高、职业行为的优化,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本文阐述了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的实质、基本原则以及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与全球化"驱动"了中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后的大学教育及技术与职业教育(TVE)的变革;新技术正在改变着职业,并要求技术与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做出重大变革,同时也引发了教育与培训的变革,包括多技能培训、交叉培训,与知识工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职业之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经历着重大变化,而与职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面对这一变化也应做出积极的调整,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更要积极应对职业市场变化。本文在对职业发展及职业教育现有课程开发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如何应对职业发展变化的要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职业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被公认为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具有创新性的,其职业教育的理念是能力本位。职业能力是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基础理念和目标,职业能力评价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其评价的理念、目的、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给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梁清芳 《西北职教》2005,(5):8-8,14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市场和社会需求,为职业教育提供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的机遇。2004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为550万人,2005年招生规模将达列650业万人。  相似文献   

6.
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探讨了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理念的背景及理论基础,对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了评析,提出了实施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应注意的问题,为我国实施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针对高职课程开发存在的流程长、效率低、市场适应性差等问题,必须对课程开发进行系统管理,成立专门机构,实行项目管理,加强过程控制,构建优质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DACUM课程开发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说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可以从教育目标这个角度来考虑:普通教育的目标是以传授某一门学科的知以和进行专业训练,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而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习得某种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那就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能力为巾心的。DACUM是我国引用的一种先进的课程开发模式,以开发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一种较为快捷、准确的职业能力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课程在培养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方面具有职业道德导向功能、职业动机激励功能、职业情感陶冶功能和职业行为规范功能。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可以从正规课堂、物质环境、制度建设和精神形态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团队训练具有任务驱动、人际互动和潜能激发等作用。对大一新生进行团队协作能力训练,是"全程化"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一环。该训练能为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90"后学生,提供培养合作精神、增加合作实践的机会。实践证明:搭建"理实融合、团队载体、实践育人、快乐提高"的团队训练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途径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关注的话题,将职业素养融进课程教学更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文章从职业素养培养融进课程教学的意义出发,通过开展职业素养培养在开放式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在开放课堂环境、转换主体角色、活页学习材料、机动必选作业、明确评价标准等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建构的研究随着改革的深入而深化.以职业能力结构为依据来建构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将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从岗位职业(劳动过程"行动领域")分析入手,以专业调研、论证与职业岗位分析为支撑,明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学习领域)及科目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协调,做到"四明确"即明确职业岗位,明确人才规格要求,明确课程链路,明确证书要求,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构建职业素质课程体系是基于素质培养理念,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具体体现.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一专业,而是针对某类专业群或者更大范围的专业集群,包括职业基础素质和人文(社会)素质两大学习领域,其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在寻业、从业或创业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持久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主要为:职业道德、服务企业、指导就业、专业开发、学术研究5个方面。鉴于高职教师独特的素质结构,高职学院职称评定不应套用普通高校标准,过分强调理论研究,应制定独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定政策,重视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浅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大批合格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人才。在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内涵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对学生如何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内涵式发展是"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参与职业教育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质量提高的需要."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应当加强战略观念、政府支持、质量工程、合作交流、研究咨询、城市氛围等六大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9.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建设的主要内涵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基本的课程要素。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内涵的变化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胥永华 《教育科学》2001,17(3):13-14,64
“课程标准”成为日前教育和非教育人士探讨的主要话题之一。对于“课程标准”的内涵,许多人还存有一定的误解。本文对“课程标准”的内涵进行探讨性地界定,并从课程结构、教材、目标陈述、评价和教师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标准”内涵的变化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