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递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作为现代旅游产业中一种高层次的特殊旅游形式,体育休闲旅游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作为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特殊休闲生活方式,从生理上和精神上满足了城市居民对自然和健康的需求.泉州作为沿海经济较发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体育休闲旅游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比重日趋明显,然而目前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对泉州市居民参与体育休闲旅游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泉州市体育休闲旅游市场做出分析和判断,并结合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对泉州市体育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界遗产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历史遗迹或自然景观给予的一种极高的荣誉,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遗产资源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资源,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达到对世界遗产进行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城市边缘区泛指位于城市建成区与广大乡村之间的边缘交汇处,是由城市要素和乡村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集聚而成的区域。城市边缘区在经济、文化、信息、生态景观、人流、物流和贸易等方面表现出的复杂性,既不同于城市也不同于乡村,这种特殊的功能形成了该区域独有的景观。城市边缘区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连接着城市与乡村,所以成为城乡交往最频繁、最紧密的前沿地带。农业观光休闲产业本身追逐资金性很强,对市场有着较高的要求;相比传统农业产业,其更注重生态性、区位性、技术性,逐渐把城乡交汇地带打造成广大市民观光、学习、度假、疗养、休闲的最佳去处,农业休闲产业利用自身经营简单方便、运营费用较低的竞争优势,逐步在城市边缘区迅速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褚兴彪 《考试周刊》2014,(44):35-36
本文针对杨美古镇建筑古镇的空间进行分析,并对其旅游中产生的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资源浪费严重、景区(点)设施老化、吸引力不够、恶性竞争剧增等现状,提出在强化杨美古镇建筑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节点休闲旅游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其中以沿左江边缘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强化整体内容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为重点,以完善旅游市场配套设施为辅。在原有旅游模式的基础上打造"文化底蕴,集体传承"的休闲旅游特色模式,加强景点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具有可比性的杭州和苏州的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进行对比研究,找出苏州在开发休闲旅游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蜀文化与四川休闲旅游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文化专指以成都平原、岷江流域为中心的源源流长、传承至今、独具特色、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区域文化,属于巴蜀文化的一个紧密分支,深深地根植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蜀文化讲究休闲的精神意蕴恰好契合了休闲旅游发展的内在逻辑,蜀文化为四川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蜀文化的独创性和务实性将促进四川休闲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市场营销学的观念来说,产品的含义早已超出了“生产出的物品”这一定义。在现代大工业化社会中,产品主要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而在旅游业中,无形产品已大大超过了有形产品的含量,人们追求的需求已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上升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探讨开发旅游资源、重新组织旅游产品就成为旅游业上档次,大发展的—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一个以倡导生活质量,追求个性价值,丰富文化生活的休闲旅游时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休闲旅游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主流和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发展休闲旅游的基础与条件,探析了休闲旅游发展前景,论述了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做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休闲旅游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与这一目标区域高度重叠。作为一种寓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精神满足等为一体的新的旅游方式 ,休闲旅游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 ,有其独特优势。首先 ,休闲旅游观念的确立拓展了旅游资源的内容 ,使过去不具有资源特性的自然物成为实然旅游资源 ,给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增加了农民收入 ,扩大了农村就业机会。其次 ,休闲旅游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渗透、传播、整合和传承作用。第三 ,与传统的农、林、牧业相比 ,休闲旅游追求资源的独特个性 ,对资源采取修复式利用 ,强调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第四 ,景区建设的同时也是保护自然环境的过程 ,适度的环境容量、淡旺季分散的客流量 ,避免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利用 ,对环境影响最小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休闲旅游是当今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针对宜春如何发展休闲旅游这一问题,论述其发展的时代背景,分析各种适宜的条件,提出开发的对策。认为开发休闲旅游项目是宜春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必需。  相似文献   

11.
所谓休闲设计就是体现休闲理念的设计,即把休闲概念运用到设计领域,尤其在产品设计领域尤为明显,这在我国是一个新的课题。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休闲的各种需求,针对休闲产业中所需的产品以及服务所做的各种设想和企划。本文基于休闲生活背景,针对当前我国休闲设计存在的问题对休闲设计的原则与理念进行了论述,对于当代休闲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效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发展受到城镇居民的欢迎,但目前尚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政府统筹,加强规划,有序开发,可持续发展;强化休闲项目的设计,满足游客消费需求;注重特色,突出农味,科学设计,提高产品竞争力;拉长产业链条,满足游客多种旅游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旅游经合组织。提高人员素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拥有闲暇时间的逐步增加,休闲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旅游需求角度,对襄阳市居民休闲旅游的现状进行调查,总结了襄阳市休闲旅游的主要特征,最后给出了发展襄阳市休闲旅游具体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发展休闲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休闲旅游的确立拓展了旅游资源的内涵,使过去不具有资源特性的自然物成为旅游资源,给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在休闲旅游的发展中,应以投资少、见效快、占用土地少、容易组织、农民直接参与为出发点,避免外延式扩张与增长所造成的损害。经营策略应由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费带来的高增长为主的外向型定位,转向以中档为主、适当开发高档的原则。要改变收益分配过多流向个别投资商现象,强调本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使旅游业的发展向有利于本地农村居民收益增多的方向转化,使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居民收入共同提升。当休闲旅游有了一定程度的收益之后,应当鼓励积累而不是消费。全面建设小康的内涵更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和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而旅游发展最大的驱动力是经济利益,必须辅之以政府的政策法规约束和引导,使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体系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是保护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文化性原则、独特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指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开发应是以观光旅游为核心,文化旅游为重点,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度假旅游等为辅助的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四川休闲旅游发展政策与法规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粹的市场经济运作不能保证四川休闲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能促进四川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应该从休闲旅游管理体制,休闲旅游发展政策与法规体系,休闲旅游交通网络建设,休闲旅游教育,休假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快四川休闲旅游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运动休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取得了不俗成绩。文章从学理与实证相结合的视角切入,对运动休闲旅游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深入解析,并以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为案例,梳理提炼出运动休闲旅游开发与发展的“浙江经验”,以期对我国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南阳市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南阳市开发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优势;探讨了开展体育休闲旅游产品的形式;指出了发展构思;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南阳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旅游开发在引导农民增收,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是农业旅游开发的核心。了解国内外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针对性地实施农业旅游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因为能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对我国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样,休闲旅游因为公众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又必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且需经历生态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和绿色休闲旅游这三个低、中、高发展阶段,最终实现"生态休闲"、"文明旅游"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