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宇宙混沌一片,到处充满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大概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物质结合形成了物理星(恒星)、生物星(行星及行星的卫星的统称)、彗星、褐矮星,这四类星体大多会再爆炸中消失殆尽。这四类星体构成了无数的星系平面,无数的星系平面构成了宇宙。在宇宙中以物理星的引力辐射范围大,在同一平面内有无数的物理星,当这些物理星中的几十或者几百个物理星的引力在这个平面的上方或下方空间(星系平面)中的某一个点形成焦点时,造成了宇宙空间的坍塌形成了黑洞。在黑洞的强大吸力下爆炸的星体产生的物质会在黑洞中重新结合成一个等级星体。宇宙会以星系平面为单位永恒下去。物理星跟生物星的够成物质不同,产生的引力不同,引力作用与生物,生物的变化也不同,宇宙便形成了生物空间与物理空间两种空间,这两种空间对于生物而言,一种时间永不停止,一直向前,另一种时间静止不前,一直保持着零不变。所以近些年发生的人失踪N年后又回到地球上且样貌保持失踪时的状态变很好解释。所以宇宙中并不存在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30年代起.科学家们就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能够观察到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根本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引力把恒星束缚在星系内部.也无法将星系束缚在星系团中。因此,70多年以来,天文学家、宇宙学家和物理学家一直确信普通物质被大量的不可见物质所包围.这种不可见物质被称为暗物质(darkmatter)。据估计,暗物质占据了整个宇宙物质含量的90%,总质量是普通物质的6倍,在宇宙能量密度中占1/4.而更重要的是,暗物质主导了宇宙结构的形成。暗物质刚被提出来时仅仅是理论的产物,但是,前不久通过观察两个星系团的碰撞,美国科学家首先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I0007-I0008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仙女座大星系是银河系的近邻,科学家已经在该星系中发现了26个很可能是新黑洞的神秘天体,这意味仙女座大星系中隐藏着更多的“宇宙陷阱”。黑洞是一类拥有强大引力的天体,几乎不会发出可见光,只有当物质落入黑洞中时,会形成强大的.x射线喷流,大多数星系中央都拥有超大质量黑洞,它们就如同星系的“马达”,通过强大的引力场控制着整个星系,并以一定的速度旋转。超大质量黑洞较为容易被发现,而恒星级黑洞却是难以发现的“宇宙陷阱”。  相似文献   

4.
基于杨小虎的博士论文《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统计研究》中第4部分内容整理缩写而成。讨论如何利用星系-星系的弱引力透镜观测来获得星系光度-暗物质晕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建立的条件光度函数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我们预言了给定质量的暗物质晕中所能形成的不同光度的星系的概率。这些结果给出了讨论星系形成理论中各种物理过程的判据。基于这个模型还预言了一些宇宙中光的分布行为:如宇宙中超过一半的光是来自质量小于1012太阳质量的暗物质晕中。  相似文献   

5.
寻找暗物质     
云凡 《百科知识》2012,(17):8-10
正暗物质和暗能量被称为21世纪现代物理学天空中的"两朵乌云",揭开暗物质、暗能量之谜,将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可能导致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绝大多数天文学家均接受这样一个令他们困惑的事实: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我们能够看到的。科学家认为可见物质——包括所有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等只占宇宙总质能的4%左右,我们不知道的物质占了宇宙总质能的96%——其中暗物质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  相似文献   

6.
(1)论述了以宇宙大部分星系合并成的重力真空星的类似局部暴涨解释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可能暗能量的高比例之源;也因此,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BICEP2望远镜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B模式偏振信号,无论作为"宇宙暴涨的确凿证据",还是作为引力波的宇宙原初证据,均不一定成立的;其更大的可能性是宇宙暴涨与上述的类似局部暴涨的引力波叠加作用的结果。(2)论述了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CDF2008年发现的疑似暗物质的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粒子,可能是已有的Ω粒子。(3)BICEP2望远镜的前述发现有力地支持引力子的单手性,为中国本文作者2012年提出的左旋中微子(中微子震荡不足以证明其非零质量)与引力子可能的一致性提供进一步的佐证,为4种力的广义统一提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李二敬 《金秋科苑》2012,(11):110-111
据英国某媒体报道,在迄今最大型的同类调查中,在太阳系周围彻底搜寻暗物质踪迹的宇宙学家们空手而归。科学家们认为,最新研究将颠覆传统的暗物质理论,但也有研究人员对该研究方法和结论提出了质疑。暗物质是一种假定中的不可见物质,据信其占据了宇宙总物质的80%。宇宙理论学家们认为,暗物质是宇宙中的隐形支架,其揭示了结构如何在宇宙中出现,解释了星系如何形成以及快速旋转的银河系为何没有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8.
晨风 《今日科苑》2011,(12):79-80
每当夜幕降临,抬头仰望漫天星辰,人们会不禁感叹宇宙的广袤。但是你是否知道,宇宙中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恒星、行星和星系,加在一起的总质量还不到整个宇宙质量的4%。宇宙中96%的部分是由一些神秘的物质组成的,科学家们看不到,探测不到它们,甚至无法想象出它们的模样。这些神秘物质被称作暗物质和暗能量。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们会对"可见宇宙"施加引力影响,而这种影响是能够被察觉到的。而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身则仍然隐匿于黑暗之中,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9.
早期宇宙是能量的海洋,后来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粒子,大部分粒子是不发生相互作用的,如中微子,这就是“暗物质”。只有很少一部分粒子凝聚成可观测物质。因此,在宇宙中,暗能量最多,暗物质次之,具有复杂作用的物质最少,这就是我们宇宙的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一直认为,当大质量恒星到了晚年,它们就会坍塌为黑洞,所以黑洞是恒星演化末期的产物。当所有的星系坍塌为了黑洞,那就意味着宇宙也走到了它的末日。可是现在有一只观点却把这一切都颠倒了过来,认为很可能在宇宙的早期就出现黑洞了,而且正是它们催生了星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夸克星是天文学家理论假设的一种天体,被认为是由强相互作用形成的。根据理论,恒星死亡时会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发生坍缩,若其质量比太阳的质量多1.44倍,重力就足够将恒星物质中的电子和质子挤压到一起形成中子;若该恒星质量更大,中子可能破碎成夸克。在一定的压力下夸克继续转化,产生一种更加致密的物质类型,这时的星体就是由夸克紧密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夸克星。但夸克星是否存在,产生过程怎样,还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2.
尽管科学家还不清楚暗物质的性质,但是两位科学家已经可以试着给出暗物质的运动模式:和气体分子差不多。暗物质在宇宙的质量中大概占了四分之一左右,但是它不发光也不与其它物质作用,所以没有办法观测。唯一证明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是光会因为暗物质的质量而产生弯曲。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科学家在研究了暗物质绕可见星体(例如恒星等)所产生的行为后,发现这些暗物质会慢慢聚成一团来行动。他们发现在计算机模拟下,这些暗物质的运动行为就像是气体分子在进行布朗运动一样。过去天文学家认为暗物质像尘埃一样包围着整个银河系,而这两位…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家早已知道,我们的宇宙中除了充斥着可见物质外,还有更多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其中,暗物质是一种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难被直接观测到。但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如此神秘的暗物质竟然可能组成了天空中最早的发光天体,这种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们关注的宇宙"黑洞"有两类:一是恒星级"黑洞":恒星级"黑洞"是由气体尘埃等构成,它的"黑"特征是因为它的构成物质密度非常稀薄,用光学望远镜看不见;二是星系级"黑洞":星系级"黑洞"主要由恒星等天体构成,于是我们能在可见光线范围观测到它的旋涡状完整形态.  相似文献   

15.
把宇宙中的气体、星系的质量加起来,竟然比根据宇宙早期状态计算的宇宙普通物质总量少了一半!今天,天文学家已经能够很准确地说出宇宙的组成,宇宙的73%是暗能量,另外27%则是物质。在物质这部分中,不会发光,和我们平日接触的物质完全不同的暗物质又分去了22%,只有剩下的不到5%,才是中子、质子等普通物质。可怜的是,暗能量和暗物质到底是什么,天文学家还说不清楚。其实,就算把这些暗字头的能量和物质排除在外,对于  相似文献   

16.
捕捉暗物质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秘的幕后黑手 暗物质占据了宇宙质量的23%(普通物质只占了4%);巨大的暗物质“晕”包裹着星系,决定它们的旋转速度;暗物质也和暗能量一起控制着宇宙的膨胀演化……看起来天体物理学对暗物质了解的还真不少,可是,暗物质到底是什么就没有个确定的答案了。暗物质如同某个神秘的幕后黑手,势力庞大,可是没人知道它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17.
茫茫宇宙中银河系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星系,仙女座星系M31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距银河系约250万光年。浩瀚宇宙依据星体质量排序称霸,太阳系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阳,拥有99.86%太阳系质量成为"太阳系主宰"。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拥有1000~4000亿恒星,如同太阳系被超级放大。所有恒星长期的围绕一个中心质点运转,与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长期围绕太阳运转大体相同。经科学计算,银河系中心点的黑洞质量达到1000~1200亿太阳,此超级大质量黑洞的"视界线"达到2688~3226亿公里,约50倍太阳到冥王星距离。该超级大质量黑洞星体犹如我们太阳系中的太阳,统治着整个的银河系及空间范围,成为"银河系的主宰"。  相似文献   

18.
宇宙有大小     
宇宙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星系及其中所含的一些暗物质、暗能量所组成的。它的起点是宇宙大爆炸。既然宇宙是由一个有限的点物质通过爆炸而来的,那么就不能说宇宙是无限的,恒星等天体的数量是无限的。那些天体都是实际存在的,对于暗物质、暗能量,只能说是因为现代科技观测较为困难,它存在的数量或状态模糊。有限的个体相加如何得出无限?所以"数不清的星星"也仅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1,(19)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4日消息,—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近日利用遥远的短暂伽马射线暴对远距离星系的成分结构进行了研究。令人意外的是,在这项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LT)开展的观测研究工作中,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存在于早期年轻宇宙中的两个星系竟然含有比太阳更高的重元素丰度。这两个星系可能正处于合并过程当中。科学家们怀疑正是这些早期宇宙中处于合并过程中的星系导致了大量新生匣星的出现,并引发了伽马射线暴。  相似文献   

20.
观测表明暗物质粒子绕星系质心近似呈球对称运动,它们之间不存在相互碰撞或碰撞很弱,因此可以假设暗物质在宏观上与无粘滞流体类似,不必考虑暗物质晕中的切向应力而只需考虑法向应力.根据这一模型研究了暗物质在重力、离心力、法向力作用下的稳定运动,得出了暗物质的密度分布公式.该公式与现有的观测曲线符合的很好,从而证明了无粘滞流体模型是合理的,这对于研究暗物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