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图书馆学研究呈现兴旺景象,图书馆学刊物林立于世。但是从事研究的却总是那些人,新人实在太少了。从图书馆的人员情况来看,全国的图书馆工作者至少有几十  相似文献   

2.
5月5日,《经济参考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通讯《时代呼唤中国式的高速公路》,读来令人叫好。叫好之一:记者为了回答“中国公路交通运输的症结和出路究竟在哪里?”的问题,驾车跑遍相关8个省,包括老少边穷地区,行程15000公里,这种精神与干劲难能可贵! 叫好之二:记者选题实在,不哗众取宠。现在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新华社时的讲话中,号召新闻工作者:“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可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之矢;只有“深入、深入、再深入”,才可能了解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底里,做到用革命理论之“矢”,射改革和建设之“的”,写出反映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好报道来。一近几年来,在新闻改革中创造了“抓活鱼”的经验。我认为,抓事物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问题,才是真正抓活蹦乱跳着的“活鱼”,才是抓促进事物  相似文献   

4.
报道由头的引发 今年2月中旬,经济日报召开了一次专题研究报道的编委扩大会。会上,编委们根据各自分管部门提供的线索,确定了今年上半年准备打的几个“重点战役”,并就经济日报的特色问题,进一步统一了认识。那就是抓系列报道,瞅准典型,重点采访,深入挖掘,一段时期来它一个带“响”的。 哪里能抓到带“响”的典型呢?当然是基层,是火热的改革开放的“第一线”。 不久,河南记者站站长刘海法向报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OO周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湘潭广播电视学会于今年9月15—16日联合召开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与广播电视改革”研讨会。20多位同志联系自己的认识实际与改革实际发了言。这里选登部分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6.
经过了半年多的紧张与辛劳之后,随着河北日报喜迎、喜庆党的十七大报道暂时告一段落,今年新闻宣传"一号工程"的一、二期工程圆满结束了.  相似文献   

7.
听到柴科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中“如歌的行板”那如泣如诉的旋律时,很多人不由为它凄婉、悲凉的旋律所深深打动。托尔斯泰听到这一段音乐时禁不住双泪长流,说:“我看到了俄罗斯人民苦难的灵魂深处”。 爱乐人知道,欣赏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除了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外,最关键的在于用全部的心灵动去感受,这样很快就会找到强烈的共鸣。 同样,新闻采访写作除了记者自身知识和生活的积累外,面对报道的客体还须用心灵去感受,寻找共鸣点,跳出表象发现其背后蕴含的本质内涵,这样才能找到新闻“眼”,写出有独到见解、给人启迪的新闻作品。笔者在作为采访组的一员,参加了“荆楚江防大扫描”报道活动后,对此的感受尤为真切。  相似文献   

8.
战争年代给我们军事记者留下了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长年累月地在部队中生活,作为战斗的一员,同指战员同呼吸、共命运。不象现在有的记者,生活在报社和机关里,只是有了报道任务,或者抱上一个题目到部队去溜一趟,交了差,就完了。所以,我想,记者与生活的关系,应该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了水,鱼就失去了生命。现在有些记者却有点象青蛙,大多数时间跳在岸上,不象鱼那样与水相亲,不可分离。而记者要有丰厚的收获,一定要扎到生活的海洋中去。我16岁(1938年)参加八路军,20岁给《大众日报》(山东)当通讯员,学着写稿,24岁加入新华社前线记者队伍,几十年来基本上没有离开军事报道的第一线。从解放战争的苏北(宿迁)战役、鲁南大战、开封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大战、渡江之役、解放舟山群岛、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岛、炮击金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我都参加了实地的采访报道。从对一个军事记者的要求来说,我一参军就先后在八路军胶东军校和鲁南抗大第一分校学习过,懂得一些军事知识,从而也有点作战本领,这是有利的一面。不利的是我只读了7  相似文献   

9.
1992年10月12日至10月18日,党的十四大在北京隆重举行。作为图书馆界的代表,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抚今追昔,我衷心地感谢全国图书馆界的同志们对我的关心、爱护和承认,因为这首先是图书馆界的光荣。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闭幕前夕,一位领导干部的秘书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天津代表团一位年过花甲的代表,在看到报上登载他对首都商业工作提意见的报道后坐卧不安,找这位秘书诉说自己的苦衷。是他的意见引起了其他代表的异议吗?不。是见报后觉得意见过于尖锐而不该发表吗?也不是。原来这条意见根本不是他提的。  相似文献   

11.
身手在会场功夫在稿外——参加十七大报道的一些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资深"的光,我有幸和其他19名记者成为新华社此次报道党的十七大的一线"驻点"战士。在前方我们紧张有序地完成各种报道任务,累并快乐着。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记者是社会活动家。石野就是这样,他视现场为刀尖,为风口,他乐于在刀尖上舞蹈,在风口瞭望世界各国招聘记者,大致有两个路径:一个是从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新闻传播院校毕业生中挑选,一个是直接从社会各种“写匠”中发现。原南方都市报记者石野走的就是后一条路子。“我没有文凭没有背景,面对陌生而喧哗的城市,梦想过上美好而体面的生活,但除了热血和憧憬,除了心头那挥之不去的美丽梦想,我一无所有。几经挣扎和拼搏,我这个从没进过大学校门的农家子弟,终于成为一名为民请命的政法记者。”  相似文献   

13.
童兵 《今传媒》2007,(4):10-11
我是在全国第五届舆论监督研讨会上认识"卧底记者"石野的.他中等的个子,两道剑眉,小平头,挺直的腰板,不俗的谈吐.分手时他送我一本自己的长篇传记《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读罢全书,我对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年轻记者油然生出一片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14.
为期七天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既是一次党代表们履行职责的盛会,也是新闻媒体展开竞争的舞台。在短短的七天时间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者和参与者以创意和心血分享这难得的新闻盛宴:从北京直播室的开通到临时党支部设立,从与电视、网络联合到与中央台的全方位对接,还有驻会记者、外围记者的日夜忙碌……一幕幕画面、一个个场景伴随着十七大将永远铭记在大家心中。  相似文献   

15.
党报为何长期以来给读者的印象是老面孔、冷面孔、死面孔,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鼍的政务报道稿件呆板、老套、落俗,一直走不出围绕工作、围绕领导、围绕会议的模式,因而缺少新闻,缺乏新意,写作程式化,读者不爱看,领导不满意.  相似文献   

16.
我初次参加了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的报道。完成这次报道任务,对我来说,是很紧张的。一是第一次与外宾打交道,精神上有点紧张;二是当日采访当日要写出稿子来。有时,外宾活动到晚九点后才结束,而稿子必须赶在午夜前写出来,以便次日见报。一般说来,采访完毕,写稿的时间只剩两三个钟头,着实紧张!一天采访结束,脑子里乱纷纷,马上动手写稿,总感到缺了个酝酿思路和选材的过程。无奈何,只得硬着头皮干。紧得我好苦哩。说它苦,并非以紧张为苦,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就是再紧张,再累再苦,也乐于承担。苦的是,在那样受时间所限的紧急任务面前,缺少一种准确而迅速地完成任务的硬功夫。通过这次采写活动,我深深感到:快,是记者必须具备的一项硬功夫。有些报道,快就是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0月21日,参加党的十九大报道的中外记者,集体来到我馆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中外记者们分成三批,先后参观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领袖·人民——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和《秦汉文明》展,通过精美的文物来深入了解中华五千年来灿烂优秀的文明成果,体会中国人民近代以来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艰难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刘化迪 《军事记者》2013,(10):24-25
传统纸媒要在同题报道中与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可即时报道的新媒体竞争并获得一席之地,唯有突出自己的个性,以崭新的内容、独到的视觉和深刻的思想吸引读者。解放军报社有关编辑记者结合参加"十二运"报道的经历,撰写了相关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它也会将这些强加在所携带的讯息上。"①杰克·富勒的这一观点,正好说明了在媒介林立的今天,现场报道为何成为电视新闻安身立命的根本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追求方向。过去的电视新闻基本上都是电视录像新闻,事件发生以后经过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后期剪辑、审查等环节才能播出。这样的电视新闻时间上的滞后、空间上的局限、信息上的不完整、形式上的呆板,缺乏现场感使新闻  相似文献   

20.
通过报道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先进典型,达到引导舆论、鼓舞人心的作用,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新闻史上,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一系列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仍然被人们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