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围绕课文的教学,辅导学生写作,掌握技巧;通过训练使学生自觉阅读优秀范文,提高写作能力,使他们轻松愉快写作文。  相似文献   

2.
话题作文这种题型在高考中出现,已有6年的历史,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题型。作文教学特别是话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能全面的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笔者认为写好话题作文要讲究策略,掌握步骤。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过:“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有了爱,那他再笨拙的笔也会如有神。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难”是汉语语文教学界的共识。作文教学“成人化”是“作文教学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成人化”包括强调“作文”必先“做人”、强调“文以载道”和强调“典型性”原则。应考虑减低作文评判标准的“内容”要求和真正让学生写“放胆文”。  相似文献   

5.
6.
7.
8.
黄建成 《学语文》2004,(2):32-33
所谓“变通”,指的是平日在头脑中积累有一定数量的范文(包括别人所写的优秀文章和自己作文训练时所写的好文章),在考试(或写别的文章)时,根据命题的要求,对现成范文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使之成为符合题意的而又无抄袭、宿构之嫌的新作。会不会“变通”,是写作的基本功之一。在高考、中考的语文阅卷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样的现象:不少作文由于善于变通而获得高分:有些考生因不懂得“变通”而导致严重失分。  相似文献   

9.
中学作文教学至今普遍存在不符合规律教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11.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是写作的生命。因为写作不能照搬生活的原样,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原样才能变成写作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初冬早晨的操场,雾气蒙蒙,寒风飕飕。全校四千多名师生静静地坐在操场,等候着晓苏先生的作文教学报告会。大约九点钟,我们热切盼望的报告人出现了:一身普通的西装,中等身材,微胖的面庞上架着一幅近视眼镜,显得朴素而不失风度,轻装而有精神,温和的脸上荡漾着笑容……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的正确导向”,“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积极的情感能产生情感驱动力,鼓舞人们去行动。“情动于衷而成于言”,小学生作文是挖掘儿童潜在的主观语言的外在表现,离不开情感这一因素。情感也就成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催化剂”,是作文教学的“情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在革新教法、更新手段的同时,应当重视小学生作文情感品质培养策略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爱作文的良好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14.
拓展作思路,即写作思维具有多视角、多侧面、多方位等特点,避免孤立地、片面地、呆板地从门缝里瞧。构思章要打破常规,沿着不同方向、不同途径,多层面、多角度推进,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古今中外,全方位扫描,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切入点,确定行全程。下面介绍五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人们常说,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有了情感,自然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有了情感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章的内容就可以层出不穷;有了情感,还会产生不竭的灵感和美感。每个学生的内在情感是极为丰富的,有着巨大的创造潜力。“情感”不是教会的,靠我们去激发。  相似文献   

17.
名家谈写作     
写作的技巧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凡是跟小说(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一概毫不留情地删掉。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者第三章里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枪,那支枪就不必挂在那儿。——契诃夫  相似文献   

18.
作千篇一律,内容空洞,缺乏个性的显露,这是目前多数中学生作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素材积累不足。因此,一个好的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构章谋篇的技巧,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从生活,课外阅读及课本中寻觅源头活水,不断补充学生的材料仓库,写作备好丰厚的物源。  相似文献   

19.
让悟性在写作中闪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恒荣 《湖南教育》2004,(20):41-41
写作中悟性高的学生容易捕捉到灵感,获得新奇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表达,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悟性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一教育过程,由于检测教育效果的手段——格式化书面考试的局限,导致过程中无论是教还是学的环节,都明显侧重于探讨、掌握应试技巧。教者钻研教材,除了把握重点、难点,更致力于寻找“考点”,学生反复操练与中考、高考相当难度的阅读分析材料、作文题型,力求掌握各种阅读、写作技巧,而偏废了另一更重要、更本质的职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忽视了终极目标:培养高素质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