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对于某类数学题,看书上的解答可能一看就懂,听老师的讲解可能一听就会,然而一动笔测试可能一做就错……学习仿佛陷入“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之中。此即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现象。那么,我们如何科学地认识学习上的“眼高手低”现象呢?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比较难学的一个科目,大部分高中学生总有这样的疑惑:“上物理课时一听就懂,但是在做题时一做就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高考复习中,失根问题已经引起了大多数师生的注意,但对一些增根问题还没有系统的加以注意,其实“增根”导致的后果同样是严重的,不仅会影响题目的解答完满、正确,还会阻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正常发挥.一些看似严密的解题过程,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逻辑漏洞?解题中如何才能“根除”本不该有的“毒瘤”?下面就高中数学解题中常见的一些容易产生增根的题型做一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一个孩子说了句谎话,家长听了会这样训斥:“小小年纪就会说谎。长大了还得了?”别人听了会这样议论:“小小年纪就会说谎,真是没教养。”教师听了会这样反映:“小小年纪就会说谎。道德品质差。”孩子说了句谎话,就应该被判上“教养差”“品德差”的“死刑”吗?  相似文献   

5.
你们会问:他到底想出了什么办法呀?王子到底是王子,这可是真的,尽管他不是科任斯托国王亲生的,但他到底还是特拜的王子。他身上有高贵的血统,因此很聪明。他想到了太阳神阿波罗,于是就偷偷去了太阳神的神庙。“尊贵的太阳神呀,现在有一些流言困扰着我。请告诉我吧,我到底是不是我的父母生的?”太阳神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却告诉他一些另外的事情:“你命里注定要杀死你的父亲,然后娶你的母亲做妻子。”这太可怕了。俄狄浦斯听了脸色发白,他拼命地跑啊跑啊,直到跑不动了。他想,我决不能再回王宫去了。我从现在起,要四处流浪,这…  相似文献   

6.
佘蓓蓓 《成才之路》2009,(33):35-36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位教授看到他的一个学生还在实验室里做试验.就问他:“上午你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做试验。”教授又问:“下午呢?”学生回答:“做试验。”没想到教授听后大发雷霆:“晚上你还在做试验,这一天当中你都在做试验。请问你什么时间思考?”勤奋的学生本以为会得到教授的夸奖,没想到却挨了一通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7.
蓝一 《八小时以外》2014,(10):88-89
有时候,跟女人说话就像蒙着眼睛过雷区。女人往往不管问题本身是什么,而是不管什么问题,都会去追寻那丝丝缕缕的弦外之音,会琢磨:“他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是在暗示什么?”诸如此类的,越想越多,越想越麻烦。  相似文献   

8.
大头弟弟:营长同志,从去年年底开始,电视里就天天说金融海啸来了,到底什么是金融海啸啊? 翘辫妹妹:是啊,海啸!听起来好吓人的!我们会不会受影响啊?八爪鱼哥哥:那好,今天咱们就来讲讲金融海啸。其实这是一场金融危机,“海啸”只是形象的比喻而已,用来说明危机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9.
武艳 《中学生电脑》2006,(10):12-12
“你到底去不去?”“不去。”“你到底去不去?”“不——去!”这时,他就会眯起他那“一线天”的眼睛,然后,用他的双臂护住头扒在桌上,等着挨捶。果然,下一句就是“你不去,看我怎么捶你!”可见他是相当有经验了。大家一定想问到底这是怎么回事?一定想知道要去哪里吧?  相似文献   

10.
一、应试听力的教学什么是应试听力?老师将磁带放进录音机,对学生说:“Thisperiod,we'lllistentosomematerials,thenanswerquestionsaccordingtowhatyouhear.”(这节课我们先听一些录音,然后根据你所听的内容回答问题。)这是大多数听力课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不管听力材料难易如何,做练习的形式怎样,这种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向听正文的教学方法,毕竟太无新意了,学生也会感到茫然。学生们为什么要听呢?因为老师要他们听。这样,他们就不可能有内在的动力促使他们去听。这种训练方法产生的问题是老师只注重在学生没有听懂的单词…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教育”与“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个性”一词被理论界炒得火热,就连中小学生们也常把它挂在嘴边,他们受现代思潮的影响,一直想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问其“怎样才算作有个性”,答曰:“课堂上可随便说笑,爱怎么坐就怎么坐;想听课就听,不想听,可以睡觉或做其它事情?作业想做就做,不做也没有关系……”这是笔者对上海市某一中学高二学生调查所得出的结论,这引发了笔者的深思:这就是我们当代学生所追求的“个性”吗?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具有怎样“个性”如的人呢?个性教育是不是就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发展?为此,本文拟就以上问题谈一谈个人认识。一、…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我们的学生太需要培养倾听的能力了。也许有人会说,谁不会听课?大多数学生都在听。但为什么听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呢?这就存在着“能听”和“会听”两个概念。一般来说“能听”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能力,有听力是它的基本要素。但“会听”则不同,它含有技巧和艺术的成分,包含思考和理解、鉴别和应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你看看,你看看!就这几个计算题,做了错,错了又做,已经做第三遍了,还错了三题!你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你到底要不要学习了?”我终于忍不住了,向她发起火来。  相似文献   

14.
一、变模糊评价为准确评价 例1:有位教师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教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学生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就是聪明吗?  相似文献   

15.
李杰 《上海教育》2005,(10A):52-53
最近几天,不时有女生来告状,“几个男生老是说什么我爱你,要和我结婚。好烦呀……”的确,班里的同学有些不对劲,一下课就凑在一起痴笑。他们看到我进教室,就马上闭紧嘴巴,还忍不住地笑。这到底是怎样的秘密?观察了几次,我忍不住了,“你们到底在讲些什么?能让老师知道吗?”一个男孩子吞吞吐吐地说:“老师,你听了可不要批评我们呀。”  相似文献   

16.
V字手势     
说起v这个手势,大家一定是再熟悉不过了。食指(index finger)和中指(middlefinger)伸出来构成了英文字母“V”的形状,刚好代表英语中的“胜利(Victory)”,在英语中我们把它叫做“V—sign”。v字手势到底有几种含义?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胜利的手势?V字手势从何而来?下面就这些问题作个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经常有患者问我,心电图完全正常,是否意味着没有心脏病?我会直接回答“不是”。患者接着就会问,心脏都有病了,心电图还能正常么?我也会直接回答说“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正>拥有良好的情绪控制力对一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中三班的豆豆是全园出名的“小暴躁”,一言不合就会跳起来大喊大叫,此时,老师若是想做他的工作,他不但不会听,还会往地上一躺,大叫着满地打滚,这让老师无比苦恼。到底该如何帮助豆豆呢?以这个案例为抓手,园所通过教研,初步制定了通过共情陪伴提升幼儿情绪管理的方案,并协助教师从“知”和“行”两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学会有效控制激烈情绪,恢复良好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一、恰当使用录音 ,解决用言语难以表述的问题《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 ,诗的第一节写未见其形 ,先闻其声。在讲这一节时 ,学生一读完 ,我们就提问 :“为什么还没看见瀑布就先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学生答 :“因为瀑布的声音非常大。”但瀑布声到底是怎样的 ,到底有多大 ,还是不清楚。我们接着说 :“让我们来听瀑布的声音 ,再想一想它像什么?”然后放录音 ,学生真真切切地听到了瀑布的声音。啊 ,原来是这样的!这么大 ,这么有气势 ,这声音到底像什么?学生会利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观点     
钱倚宵 《小学生》2006,(2):29-29
“我是谁?”这个看似简单却又令人无法明确回答的问题,相信你时常会遇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许多人像公差一般,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浑浑噩噩地活着,为了生活而生活,从来没有仔细想自己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