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尺八、琵琶、三味线、筝等日本乐器来源于中国,与中国的传统乐器箫、琵琶、三弦、古筝形制相似而又有所不同,到现在仍然较完整地保持着传入时期的形态。这与日本音乐界在教习方面履行着严格的传承制度密不可分,由此使得许多古老的乐种、曲目、流派和风格能够长久地保存下来,形成日本独特的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2.
我校音乐系王耀华教授所著《三弦艺术论》最近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中国三弦及其音乐》,综合了近几年来对中国三弦的研究成果,从中国三弦的源流、形制、乐谱和记谱法、定弦法、音乐系谱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中卷《日本冲绳三线及其音乐》,论述了日本冲绳的优美音乐、冲绳人民对自己乡土音乐的热情、冲  相似文献   

3.
三弦这一乐器,早在《西河词话》里就有所记载:“三弦起于秦,本三代鞉鼓之型而改弦易响,谓之弦鞉;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这说明秦代的鞉鼓即今日三弦的前身,它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到唐代开始流行于民间,元代元曲盛行时期,三弦被用为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并开始有文字记载。到明、清、三弦不但是戏曲、说唱等音乐的主  相似文献   

4.
聂耳(1912-1935) 原名聂守信,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代表作有歌曲《卖报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 聂耳从小喜爱音乐。小学时代利用课余时间,他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担任校“儿童乐队”的指挥。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他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5.
Latest Hot Disc     
《Cyndi with U》音乐陪你王心凌“甜蜜教主”王心凌在续约旧东家后推出了最新力作。专辑中的十首歌,融入了制作人和王心凌的点点创意。主打曲《睫毛弯弯》使用印度西塔琴、中国笛子、日本冲绳三味线将东西方的音乐结合;而《打起精神来》曾在日本被翻唱过3次,王心凌通过自己的实力得到竹内玛利亚的认可,获取翻唱的权利,实力在不断上升中的她,再次让我们领教甜蜜教主的可爱魅力。  相似文献   

6.
弦索     
正乐器或戏曲、曲艺音乐名称。金元以来,北方戏曲、曲艺都盛行用三弦与琵琶等弦乐器伴奏。故当时"弦索"就是弦乐器、戏曲或曲艺的统称。如今更多是指乐器或曲艺而言。  相似文献   

7.
聂耳(1912~1935),原名守信,字子艺(一作紫艺),云南玉溪人。中国作曲家。聂耳出身清贫,自幼爱好音乐,能奏多种民族乐器。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如《前进歌》、《新女性》、《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塑造了工人、歌女、报童等劳动群众的音乐形象。聂耳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原名聂守信,幼年时就对音乐很敏感,听到别人唱的歌曲很快就能唱出来。读小学时就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  相似文献   

8.
"器乐进课堂"是音乐教育界一直在谈论的话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标准》把演奏教学正式纳入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以来,如何组织有效的器乐课堂更是引起音乐教师们的热议。课堂乐器是指进入音乐课堂的口琴、竖笛、口风琴等适合课堂集体演奏学习的相对简易的乐器课堂乐器虽小但是它却具有三重属性,准确理解并把握这三重属性,是有效开展课堂乐器演奏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末,赵树理作品开始译介到日本,引起了日本学者与读者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赵树理及其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本研究从赵树理作品在日本的译介情况调查、读者视野下的赵树理作品阅读与接受、日本学者对赵树理及其作品的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与宏观概述。综合言之,赵树理作品在日本的传播历程近百年,20世纪中叶是赵树理作品在日译介的热潮,《李家庄的变迁》《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登记》等多部作品均有日译本,其中《李家庄的变迁》受到了日本读者、出版社、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日本学界关于赵树理的研究涉及作者本人、作品文本阐释和赵树理与同时代作家的对比研究,以此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9月5日,由敦煌研究院与日本东洋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敦煌与《法华经》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来自东洋哲学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的专家提交论文参会。这是敦煌研究院院与日本东洋哲学研究所首次合作举办的一次小型专题学术讨论会。首先,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与东洋哲学研究所顾问川田洋一先生分别作会议致辞。然后,东洋哲学研究所研究事业部的副部长茑木荣一先生以"走向世界的《法华经》展"为题,介绍了东洋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高燕  高凤 《儿童音乐》2011,(5):76-77
一、课型:音乐欣赏课二、教学内容:花城版四年级《动物狂欢节之大象——水族馆》三、教学目标:1.能哼唱《大象》主题音乐,分辨《大象》和《水族馆》的主题。2.理解影响音乐形象塑造的一些主要因素,如音乐速度、音乐力度、乐器音色、作者试图表现的音乐形象等。  相似文献   

12.
3.蛇皮与唐代骠国乐器。近代,作为中国三弦的特征之一是琴筒双面幪皮的质地;在日本琉球有称之为“蛇皮线”的。但是,在前所述及的元代、南宋时期的三弦是否亦具备这一特征呢?如果严格地说,目前还难下定论,因为在元代的两首诗词及其有关文字中,并无关于三弦形制、制作材料的记载;南宋墓石雕刻亦不能表明琴筒幪皮的质地;此外,尚无其它史料说明。然而,当我们对  相似文献   

13.
正二胡是蒲州梆子文场传统乐器中"四大件"(板胡、二胡、笛子、三弦)的组成部分之一,虽与主奏乐器板胡在音乐伴奏的地位上不能相提并论,但在拉弦类乐器中最终能成为板胡之外的唯一一件辅助乐器,历史上后来居上取而代替了原先重要的拉弦乐器二股弦,自身必然是具备了该剧种音乐旋律所要求的各种音色效果等先天优秀条件的。而且,做为板胡的拉弦类辅助伴奏乐器,除辅助板胡完成戏曲的主要音乐任务外,有时也按照剧情的需要承担了领奏  相似文献   

14.
滕固校长 滕同(1901—1941年),字若渠,江苏宝山人。上海美专毕业,日本东洋大学文学士,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十。曾任上海美专、中央大学教授,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著名学者,对宗教、美术、义学、戏剧均有研究和著述。尤擅中国美术史,代表作有《中国美术小史》、《关于院体画和文人向之史的考察》、《唐宋绘画史》等。他以西方现代艺术史的研究方法运川到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去,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史学开创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彝族民间乐曲《阿细跳月》、芭蕾舞剧音乐《快乐的女战士》和古典芭蕾舞剧音乐《伎乐天》(教材选自人音2020版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七单元第十三节《中国舞蹈音乐》)。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源于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3+2的五拍子律动是其舞蹈音乐的特点,旋律以domi-sol为主干音,笛子主奏前三拍旋律,大三弦等弦乐器辅助演奏第四、五拍,音乐热烈跳跃,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第一辑》(原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华书局影印1962年11月第一版)中,收有两种明、清时代的三弦谱式,它们分别是: 1.《新锲燕台校正天下通行文林聚宝万卷星罗》第十七卷(八谱门)之[三弦谱  相似文献   

17.
江南丝竹广义上讲是流行于浙江、苏南、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从狭义上讲是指流行于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一、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江南丝竹的乐队组织灵活多变,多至七、八件乐器,少至两件乐器。一般的乐队组合:“丝”———二胡、琵琶、三弦、扬琴、中胡、秦琴等;“竹”———笛、箫、笙;其它———板、板鼓、碰铃等。二、江南丝竹的传流曲目及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18.
《乐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较为完整的音乐类书籍,书中记载了乐器词共19个,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乐器及音乐状况。《乐记》中的乐器词,按制作材料划分,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记》中乐器词的相关记载,反映出先秦时期音乐在祭祀、舞蹈、宴客等场合的广泛应用,也反映出音乐的等级区分、音乐的德化功能以及儒家推崇古乐、和乐,反对新乐、侈乐的音乐观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三弦源于弦鼗的观点提出质疑。另作新论。通过三弦的史料记载和考据三弦应源于蒙古民族所创制的西那嘎。也就是说西那干胡兀日的另外一种变体。由此蒙古人把三弦也叫“西那嘎”或“胡不儿”。它并非源于弦鼗。更不是“盖琵琶本四弦,三弦者,减去琵琶一弦也”的说法。古代蒙古人创制三弦时。也不是简单地把二弦或四弦改为三弦.而是以蒙古人的制作方法、发声原理、美学观点以及声音特点进行了创制。制作材料上遵循自产自制的原理.把琴箱蒙上羊皮,张拉羊肠做琴弦,长颈无品,无论是在蒙古包。还是在马背上操弄极为方便。三弦把蒙古族胡兀日类乐器的四、五度定弦法融为一体,并丰富了胡兀日类乐器的种类。  相似文献   

20.
居其宏先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他主要对于中外歌剧和音乐剧的理论研究与评论。《歌剧美学论纲》是2002年居其宏所写一本对于歌剧美学进行分析的书,其书分为歌剧本性论、歌剧音乐论、歌剧文学论三编,内容对于歌剧的审美有着多方位的展开描写,从歌剧的形式、风格、形象、乐器还有场面等。《歌剧美学论纲》可以说是我国大陆的学者自己独立的编写的第一部论述歌剧理论的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