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校场域:作为教育的一种中介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以其独特的社会学视角,借鉴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呈现了作为教育中介力量的学校场域在一些司空见惯或视而不见的教育日常事件中的作用,寄予了对弱势群体的人关怀。  相似文献   

2.
置身于学校场域多元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每个人几乎都在为资本的获取搭建优势。但这种优势搭建的过程具有某种不固定性和不确定性,公开优势的获取可能带来并非优势的潜在尴尬,为人羡慕的强势群体同样有转为弱势群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 ,在学校场域中 ,权力常常与知识结盟并演变为一些细枝末节的权力技术 ,由此造成学生主体性的自我控制、自我否定以及主体被监管与被建构的诸多现象 ,导致学生弱势群体的产生。但与此同时 ,在学校场域各种复杂多元的位置关系转换中 ,权力的控制并非都有效 ,权力控制下的期待往往会以“悬置”告终 ,并引发师生之间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互变。作者以其独特的社会学视角指出 ,教育过程中对某些权力或权力技术的误解误用 ,是导致教育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伴随社会转型的深化,诚信观念的缺失现象在青少年学生中逐渐增多。在学校场域中,相对于教师群体来说,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拥有较少的资本,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教育行为又有意无意地强化了这一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本的数量和结构采取行动,以增加或维持他们的资本,甚至部分地或彻底地改变场域的固有规则。由此透视青少年学生身上所发生的非诚信行为,不仅可以看出他们背后隐藏着的对自己弱势地位的无奈的抗争,同时也显示出他们对生存策略的主动寻求和体验。  相似文献   

5.
马维娜 《学科教育》2004,(1):1-7,18
文章认为,在学校场域中,权力常常与知识结盟并演变为一些细枝末节的权力技术,由此造成学生主体性的自我控制、自我否定以及主体被监管与被建构的诸多现象,导致学生弱势群体的产生。但与此同时,在学校场域各种复杂多元的位置关系转换中,权力的控制并非都有效,权力控制下的期待往往会以“悬置”告终,并引发师生之间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互变。作者以其独特的社会学视角指出,教育过程中对某些权力或权力技术的误解误用,是导致教育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大学思想场域是一个风鬟雾鬓而又缤纷异彩的世界,这种缤纷异彩不仅仅在于它的多元嬗变、见仁见智,更在于时时孕育其中的关系冲突、思想交锋与行为抗衡。譬如,大学是重学术自由还是社会责任?重普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重学术价值还是职业取向?课程内容是重人文经典还是实用科学?正是它们,形成了大学思想场域中相互面对的各种力量;也正是它们,使场域的运作和转变具有了原动力。而统摄诸多矛盾的根  相似文献   

7.
大学思想场域是一个风鬟雾鬓而又缤纷异彩的世界,这种缤纷异彩不仅仅在于它的多元嬗变、见仁见智,更在于时时孕育其中的关系冲突、思想交锋与行为抗衡.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场域中,班主任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繁重的工作任务及角色扮演的难度使得班主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角色冲突,具体分为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两种类型。在学校场域中,"找班主任去"惯习的历史性生成、"毛细化"的班主任考核评价制度以及班主任自身"无法协调"的角色期望与角色承担,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班主任的角色冲突。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场域里,教师行为表现为一种惯习,教师惯习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师的惯习使课堂生活富有效率,但惯习束缚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并掩盖了教师对学生带来的压抑和伤害。教师惯习形成过程不仅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制度历史和观念历史的内化,是教师拥有的文化资本和制度权威的外显,也是社会中其他场域对学校场域作用的结果。本文尝试从场域和惯习的角度审视教师课堂行为,并对此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全纳教育以实现存有差异的人类平等的共同生存、共同发展为中心,在物质、精神、文化、制度层面的关联互动,及其在学校、家庭、社区、志愿者、课程等方面的有序关联泛透出深层的生命意蕴。学校作为进入社会场域的过渡环节,承载着社会所赋予的多重身份与多种责任,呈现出诸种显性与隐性的社会功能。因此,对置身学校场域的全纳教育进行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The Naphtali Herz Imber Jewish Day School proudly proclaimed its commitment to Israel, yet many of its students experienced profound ambivalence toward the Jewish State. Why? The school was committed to a series of contradictory values which surfaced in its approach to Israe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ree distinct yet interrelated tensions: tensions between an open exchange of ideas and a non-debatable loyalty to Israel; between pluralism and Zionism; and between inclusivity and expertise. It demonstrates how American Jewish students—when confronted with values in tension—struggled to make sense of Israel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it.  相似文献   

12.
小学场域中并非所有的教育惩罚都发挥了教育功能,有些惩罚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术,如果使用不当,易于异化为一种破坏性的力量,成为奴化学生肉体和心灵的工具。我们应理性审视教育中的惩罚,走出"滥用惩罚"的误区,探寻惩罚的张力和实践限度,回归"惩罚"本真。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tending to foster a partnership between his university and a local school and to create a new identity as a teacher educator in the community, a newly hired assistant professor of English education offered support to a secondary English department and ended up working extensively with the teachers (planning, observing, giving feedback, reflecting, and modeling lessons by teaching classes). This self-study examin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teacher educator as he navigated this 2-year commitment.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all data collected (detailed journal, observation notes, debriefing notes, correspondence, and transcribed interviews) reveals how the conditions that allow tensions to become productive – a need for interaction, a 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commonalties and differences, a sense of value for various skill-sets, and a suspension of judgment for the good of the community – within an emerging community of practice offered opportunities of professional growth for teachers and a teacher educator. This research provides insight into how university professors can better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s that allow perceived tensions to function as catalyst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fering an example of how to improv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K-12 school districts.  相似文献   

14.
以集团化形式发展高职院校专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仕辉 《高教探索》2002,(2):43-43,68
在高教大众化进程中,如何确保迅速发展的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是当前摆在高职教育面前严峻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专业建设是办学质量的基础这一基点出发,提出以集团化发展形式的措施来加速专业建设,从而确保新办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美国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以来,联邦政府在集权化、标准化的政策导向下,强力介入中小学教育.在法案的威慑下,教育实践者疲于应对联邦和州的各项考试,逐渐丧失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21世纪学校运动应运而生,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向NCLB发起挑战.为平衡标准和创新两种力量的冲突,NCLB法案正在进行调整,力求在保证自身完整性的同时,促进学校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品牌创建重在凝炼办学特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形成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获取品牌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其内涵不能等同于类型特色、品牌地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点的概念。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延伸性等特殊属性。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杰出校长、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校文化等要素决定了办学特色的培育途径,共同影响着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省略撇号口语化缩写形式在书面正式语体中的不恰当及过度使用,往往影响文章论述的严肃性及公信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帮助学习者了解并掌握正式文体与非正式文体中语言使用的不同规范,并可以利用英语母语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对此类口语化缩写使用情况加以补充说明,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甄别性与发展性、一元与多元、外部与内部、成果与过程、纸笔与表现、科学主义取向与人文主义取向诸多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保持必要的张力,是提高课程评价质量、确保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伦理:必要的张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不管伦理如何稳定,如何受到传统的支持,在科技的强大革命力量面前,伦理必须吐故纳新,发生相应的变革,另一方面,不管科技多么强大,多么锐不可挡,它必须受伦理的规范和引导,尊重伦理的基本价值,保持科技与伦理的必要张力,对于新的世界极为重要,在科技成为强势化的背景下,尤其要强调伦理的远东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学张力:非常情境的营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这一概念在 1 93 7年由美国新批评理论家艾伦·退特从物理学领域借用到文学理论后 ,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文论术语。文学张力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优秀的文本往往是汇聚了各个层面文学张力的平衡体 ,意象、意境、角色、叙事等各因素中所蕴含的张力效果共同促成了非常情境的营建。意象、意境、叙事与角色 ,这几个方面的张力往往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