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更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文化力”的内核已注入到经济结构中。这促使传媒人员要用全球意识去报道微观经济,其中除了从生产、管理、技术等视角入手外,也可以从文化视角入手报道,以拓展经济报道的多元维度。具体措施为:从纯经济视角转向文化视角报道,在文化经济现象交叉点上找新闻,借助文化传播新的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实现联姻,则报道的贴近性会随之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也会随之加深。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角度去报道经济工作、经济信息和经济现象,当然是经济报道的一个重要的角度。但是,经济视角的经济报道在呈现刚性优势的同时,也明显地存在柔性的不足。它往往显得单调,比较枯燥。要进一步搞好经济报道,还需要寻找社会的视角、人的视角、生活的视角等非经济视角,来弥补单一的经济视角带来的不足,使我们的经济报道走向全面、深刻、生动,呈现出刚柔相济、丰富多彩的局面。因此,研究经济报道的非经济视角就显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活动作为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常常能多方面的体现文化传统,与文化密切相关.因而,经济报道在某种程度上看,要考虑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或者说要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经济现象.文化内涵决定了经济报道的丰富性,文化因素以它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更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文化力"的内核已注入到经济结构中,这促使传媒人员要用全球意识去报道微观经济,其中除了从生产、管理、技术等视角人手外,也可以从文化视角人手报道,以拓展经济报道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如何改进和加强地市党报区域经济报道?广东<揭阳日报>从拓宽报道视角入手,将单一的领导视角转向新闻视角、平民视角和非经济视角;运用宏观、多向、求异思维,拓展新闻题材的内涵和外延,寻求区域经济报道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要化解地方报纸经济报道地方视角与经济全球化视角的矛盾,我以为地方报要跳出本地看经济报道,具体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报道成绩时,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报道成绩是地方报纸经济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某某造纸厂工业产值多少、某某山区开辟高山蔬菜基地多少亩、某某乡工业开发区又引进了多少家企业等。对这些报道,我们要考虑它是否与环保、土地资源保护产生矛盾。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是全球性话题,惟有在搞好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各地的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地方报在作如上经济成绩报道时,不能一味地唱赞歌,要作一番调查,为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保护鼓与呼。  相似文献   

6.
任雷 《新闻世界》2010,(7):32-33
经济报道的民生化是把经济现象、经济活动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透视,从地方经济、专业市场、消费者、传统习俗等多个角度来把握和剖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主要体现在:以权威视角突出民生情结;以平民视角做足经济民生;以民生视角创新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7.
经济领域异彩纷呈,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经济生活丰富多彩,经济改革风起云涌,这些都为我们的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把握好经济报道,使其更具生动性、可读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写好经济报道必须睁开“两只眼”,以开放的视角、动态视角去报道经济现象和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是媒体新闻宣传的重头戏,也是提升媒体舆论影响力的重要方面。视角高度决定报道深度。要做好经济报道,只有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脉搏,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才能选取最佳角度,采写出具有一定深度见解的经济报道。这不仅对当地经济实体、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而且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是全国最早对外改革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外向型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总量名列全国县  相似文献   

9.
经济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常规形态,如何搞活经济报道是新闻从业者多年来努力探究的课题,而视角和切入点是搞活经济报道的两个基点,这里仅就它的视角谈一点肤浅的认识。电视经济报道的视角,首先应该利于开阔观众的眼界和视野,是广角的。它应该就像照相机一样采用的是一种  相似文献   

10.
谷喜合 《青年记者》2012,(20):35-36
经济报道平民化的内涵,就是在开展经济新闻报道时,充分选择平民内容题材、科学把握平民视角的报道立场、在价值取向上体现平民意识、报道方式彰显民众话语,以平民的视角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需求,关注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等等.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报道是我们新闻媒体经济报道的“重头戏”,但是当改革开放的大潮把计划经济推向历史一隅的时候,那种单个企业具体做法加上结果的传统报道模式,不仅使报道有向广告化方向逼近的倾向,而且造成企业宣传与经济规律脱节,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国有企业报道如何谋求体现市场经济发展之道的新的视角和报道思路显得尤为重要。一、突出企业的改革经验,重点挖掘其社会价值,透析其方法论意义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资金、原料、人员、产品、利润、工资等都取决于国家的统一安排,宣传与否,对企业的影响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伞球化迅速发展,经济新闻宣传成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无论是综合性的经济报道,还是专业性的财经资讯,都深受读者的广泛关注和青睐.特别是一些视角独特,紧跟时代,贴近百姓生活、工作,凸显人文关怀,独辟蹊径的经济新闻,更受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地方经济报道的观念、路子、手法也要相应转变,更多地从全球的高度关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关注产业间的协调运行,实现地方经济报道的突破与升华。 更新观念是关键 地方经济报道要有全球视角,首先要倡导全新的经济观念。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观念,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改革开放20年来,浙江经济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与经济观念的变革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7):14-14,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人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人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5.
改进经济宣传,搞活经济报道,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改进经济报道,首先要找好突破口。笔者认为借助非经济视角来采写经济新闻便是其中之一。所谓非经济视角,是指在报道经济新闻时,不局限于从经济角度报道经济活动,而是把经济活动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透视,观察经济活动中的非经济现象,把握影响经济的非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活动已渗透到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反映并适应这种变化的经济报道也在起着深刻变化。同时,受众已不满足于就经济谈经济的报道,更多地需要从对社会、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的了解中去把握经济现象,从经济活动中去观察了解社会。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应重视借助非经济视角采写经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报道的素和力问题成为媒体和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要使经济报道具有亲和力,必须强化受众本位,从社会和生活视角拓展经济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迅速组织经济热点、难点的深度报道,注重文本创新,增强经济报道的易读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经济报道的视角展现陈嘉伟如何使新时期经济报道能象其它社会性问题报道那样活灵活现,亲切感人.这就面临一个视角转换及其展现问题。为此,应该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第一、以人为报道主体。经济报道必须以人为主体,将人作中心,围绕人的生活、人的行为、人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经济报道虽已取得较大进步,但并不完全尽如人意。大量的经济报道内容枯燥、缺乏亲和力,没有重视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从报道视角、报道方式、报道策略上把人放在经济报道的重要地位,经济报道就会出彩。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当前,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增长8%已为全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也应当是新闻报道的重点。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就要把握好经济报道的舆论导向,为经济改革加油助威,就必须改变工作方式,调整报道思路。仅仅应用过去一厂一店式的模式从事经济报道,显然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这就提示新闻工作者要用宏观的、联系的眼光,重新审视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观察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形势。为此,本刊特别开设了“经济报道新思维”专栏。本期两位作者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对国内、国际经济报道方法与思路的启示,阐述了透过国际视角从事国内经济报道的意义及方法。今后,“经济报道新思维”专栏还将就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问题邀请各方人士畅所欲言,交流经验,共同研讨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探索经济报道的新思路、新方法。希望这个专栏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关注。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经济报道中经常是专家在唱“独角戏”。不可否认这种专业视角在经济报道中不可或缺.但如果仅仅只有专家视角却未免显得单薄。要真正学会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经济动态和经济现象,学会关注日常生活,关注细节,实现平民化视角与专家视角的融合,让读者在了解经济事件是什么的同时,也能了解这些事件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实际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