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 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 ,而师爱是转变学生思想的关键 ,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动力。当然 ,爱绝不是溺爱 ,也不是放任自流 ,我们所说的爱是包含着一种严格要求 ,望学生成才 ,使学生也能学会去爱别人。在这里 ,我想就这个问题 ,结合我现在接任的初一 5班 ,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我接任的班级是按这个年级学生的进校分数分出的一个低分班。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差 ,纪律松散 ,又没有核心的班干部队伍。记得在开学初的表彰会上。全校就只有这个班级没有一个学生上台领奖 ,面对着这样一些思想素质差 ,加上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住读学生 ,我决心用…  相似文献   

2.
1994年暑假前,系主任找我说,今年下半年我们招收了一个对口班(机制94<2>班),这是个很特殊的班级,班主任工作有些难度,但我们再三考虑,还是请你来当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们相信你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就这样简单几句话,我当上了机制94(2)班班主任。 机制94(2)班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班级。全班共有24名学生,其中2名是中专毕业生,15名是职业中学毕业生;这17名学生的文化素质很差。高等数学教师詹老师上完第一堂数学  相似文献   

3.
我现在是名山县建山乡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1979年入党。从入党的那天起,我就向人民承诺:“一辈子活着就要服务于人民,否则就不配当这个党员。”我只有一个愿望,如果我死后,认识我的人觉得我是一个好人,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我1980年退伍后,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我至今27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始终如一寓于教育教学中,27年间就为把一个爱奉献给学生。一、“爱”首先就要从关爱学生的生命安全做起若是生命部不存在哪能谈什么对学生的爱。故爱学生首先得从关爱学生的生命安全做起。建…  相似文献   

4.
教育本来就是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遭遇,没有老师和学生当然也就不能构成一个局。古往今来对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说法很多,总的是“师道尊严”的意思,而在当代对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又有了一些异说,总的是“师生平等”,“教师应该蹲下来,和学生一样高,甚至比学生还要低”。笔者坚持把老师叫老师,而不叫教师,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成一个感情关系,并把老师和学生放在一个情愫的两端比拟。  相似文献   

5.
一、对体育工作的认识我现任高二(1)班班主任,我们班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3人.这个班是我校高一时录取的重点班,当时录取分数在280分以上.校领导及老师们对这个班很重视,希望能够出人材,出成绩.当初,学生都是抱着高中毕业升大学的目的到这个班的,他们重视智育,忽视体育,学生体质都不太好,(在初中时,这些学生爱念书,活动少,对体育不重视,甚至认为体育锻炼与学习有矛盾).  相似文献   

6.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细胞,是学校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风班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这个有机体的生命力。一个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学生在这里生活学习,健康成长,乐在其中;教师在这里传授知识,上课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班主任管理得心应手,班级生机勃勃,乐在其中。所以,班主任新接手一个班时,都会努力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班貌。使每个学生把这个班当作自己的家,人人都爱它,时时都想着它;与它共荣辱,同忧患。如何营建这样的班风班貌呢?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人曾尖锐地指出:“一个没有个性的学生,必然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学生。”这句话充分说明学生个性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想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必须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事实也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爱上写作     
孙伟 《阅读》2007,(9):23-25
小朋友,你喜欢写作文吗?其实这个问题呀,不需要你亲口回答。我只要看看你写的大多数作文是老师、家长布置的呢,还是你自己要写的,就可以知道答案啦。写作文不应该是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  相似文献   

9.
<正>这节班团活动原本是用来进行以宽容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的,它早在一个星期之前就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那天走进教室时,班上出奇地安静。我还暗自庆幸,学生自主管理效果很明显。"老师,我不当评价委员了。"王小明(化名)同学打破了沉寂,啜泣声在教室低徊。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扰乱了我的思绪。我顿了顿,"这是什么回事?有事好好说,不要...  相似文献   

10.
教书,不简单     
阮祥燕 《阅读》2014,(48):26-26
<正>《教书,不简单》是曾纪洲老师的作品,讲述了曾老师不简单的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方法。而我这里要讲的是我们在英国进修期间,经常接触的同行——英国小学教师,他们教书,真不简单!首先是小学教师班额编配。英国的小学没有专门的数学教师,每个班基本上只有一位主课教师,完成英语、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虽然英国小学班级的学生数不多,一般不超过30人,但是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各门功课的学习情况都做到心中有数,并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和练习。  相似文献   

11.
思维的定势,就是人们按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有一个拍成电视剧的故事,一个学生去读书,第一天老师教一,写一横,第二天老师教二,写两横,第三天老师教三,写三横,第四天学生就不去上课了,家长问他为什么不上学?他说老师教的我都学会了,家长叫他写一万,他写了一万横,从早写到晚还没有写完。这个小学生写一万,从早到晚还没有写完的原因,就是老师在前三天的教学中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的思路。但是从某种意义来讲,辨证地来看问题,这个小学生的这种思路也不全是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的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个教师在学生眼中只是一个“不配教我”的角色,那么这个学生对这个教师的教诲只会左耳进右耳出,或产生逆反心理,和老师对着干,对什么都不在乎。教师的威信同时又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具有很大的教育力量。如果一个教师在学生中成功地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学生就会对老师所教感兴趣,并且付诸于言行。走到什么地方都会说:“我们老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一则     
小蓓 《阅读》2014,(35):39-39
<正>老师:这儿有两只鸟,一只是燕子,一只是麻雀。谁能指出哪只是燕子,哪只是麻雀吗?学生:我指不出,但我知道答案。老师:请告诉我们。学生:燕子旁边的就是麻雀,麻雀旁边的就是燕子。Teacher:Here are two birds.One is a swallow,the other is a sparrow.Now who can tell us which is which?Student:I cannot point out but I know the answer.  相似文献   

14.
学贵有疑     
孙老师走进了课堂。他转身在黑板写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想问自己、问老师?”孙老师说。“我想知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扫路人有什么特点?”“我想知道天游峰在什么地方?”……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同学们根据课题提了这么多去年寒冬的一个下午,我很不情愿地去商店给姐姐买墨水。忽然我发现我们班的李小文竟在小区广场背着课文。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家里来了客人,没地方背书了,就到外边来了。后来,我就和李小文一同来到他家,互相背起来,很快就背…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例证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综合剖析了教师在英语新课文导入阶段对学生无意义的答案持肯定态度的意义。研究表明,教师通过导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娱乐性的问题),并且对学生的无意义的答案予以肯定,大部分学生愿意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多次交流,同时学生能够把导入问题与课文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原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信,活跃课堂气氛,改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了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我认为在应用题教学中,应注重这样几个方面:一、创造情景,发现问题,老师点拨,归纳思路。在二年级学生中,我作了这样一个试验:给一位学生先出一道题:一个数是53.比另一个数多29,这另一个数是多少?这个学生回答:53 29=82.这另一个数是82。紧接着,我又问他,你得了10朵红花,比小华多3朵。小华得了几朵红花?这个学生想了想,说:“10—3=7。小华有7朵红花。”这两道题  相似文献   

17.
<正>"我班有好些学生,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就连课堂上的练习,稍不留意,也会偷懒,就更别说我视线以外的家庭作业了,经常不按时完成。如果要完成的话,也是需要老师或家长寸步不离地守着,盯着……"对待这些学生,怎么办?这种困惑,是大多数教师共同的困惑,也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师,希望学生完成作业,学习进步;作为家长,希...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美术课教学中,我让一班学生画一幅自由想象中的昆虫;二班学生临摹我事先准备好的昆虫挂图、并规定好作画的几个步骤颜色、先画哪部分、后画什么、怎样抓特征等。结果二班学生大都能按老师要求临摹准备,非常像范图上的昆虫。而一班学生画的轻松自由,我并未规定如何画,让他们凭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有的把昆虫画成了  相似文献   

19.
微笑的魅力     
<正>“李老师,笑一笑,十年少。”“李老师,您笑一笑吧,我喜欢您微笑时的样子。”“李老师,能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吗?”这是我在让孩子们写一句最想对我说的话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这些天真而稚嫩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还记得孩提时代的我,每当犯错误,听到老师严厉的话语时,每当看到春风满面的老师一走进教室,便晴转多云的面庞时,就特别渴望看到老师亲切的微笑,特别盼望老师让我这个成绩一般、不多言不多语的孩子享受到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为此,我暗暗下过无数次决心,如果有一天,我当老师的话,一定要让自己的学生每天看到一个微笑的老师,一定要让微笑成为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给学生以自信、亲切,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阳光。  相似文献   

20.
一位高一的学生在国内时被其老师称为没有“学习头脑”,而到美国以后,则被其老师称为“学习天才”。同一个学生,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的评价截然相反。由此,这位学生的家长说出了这样一席话:“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我们暂且称这种现象为“半杯水”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不能不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