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唐末五代割据势力之移民主要有唐末时黄浩率黄巢余部进入湖南,继有起于河南、败于江淮的秦宗权之部将刘建锋、马殷等率部入湖南,消灭境内各州军阀,建立割据政权;五代初,湖南周边仍有几股较小的割据势力,为图生存,往依马氏,于是先后有彭玕、刘昌鲁和庞巨昭等率部入湖南。五代末,南唐灭马楚,马楚国之上层又皆迁于南唐;宋复湖南,武陵周氏随之入宋都开封。  相似文献   

2.
词,诞生于婉转的唐韵中,继而又成长于战争与繁华并存的乱世里.唐末五代时期是词发展的转折时期,因而显得尤为特殊.这一时期的词题材丰富,既写美人幽情,又抒悲情伤怀.文章运用文体分析的框架,就词汇、句法、修辞以及篇章四方面对唐末五代的词分别进行了一定的举例分析.以望透过现代文体分析的理论,为理解词这一优美的文体,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从泉州所在区域政局的变动、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兴起三方面说明:正是当政的积极施政,保持了政局的和平与稳定,延续了自唐初以来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局面,促成了对外贸易的兴起,由此奠定了唐末五代时期在泉州对外贸易发展史上至为关键的地位,为宋元时期泉州对外贸易的鼎盛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唐末五代是唐、宋两大文学高峰之间低谷渐进的过渡期 ,该时期文学思潮的衍变也呈现着乱世特有的奇异景象。“教化”诗说在对唐诗传统的眷恋中日益失落 ,崇尚“清词丽句”的艺术理想也因作家力不从心而流于无奈 ,同时 ,中唐苦吟诗人贾岛却受到乱世诗人最普遍的顶礼膜拜。五代文学思潮以诗为主体 ,成为由唐到宋过渡的桥梁和纽带。五代词虽深受瞩目 ,实则“别是一家” ,不在“文章”范畴之内 ,王衍、孟昶及南唐二主更不应负担太多文学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衰弱,天下群雄竞起,战争连绵。这时期登上历史舞台史册留名的庐州籍人氏较多。究其原因,一是庐州常常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许多庐州籍人氏被战争的浪潮裹夹,在战场上奋勇搏击,通过军功晋升将帅为大臣,得以登上历史舞台;二是唐末五代初期统治江淮地区的军阀杨行密是庐州人,在开创霸业过程中,出于乡土感情,对家乡庐州人氏更信任、更青睐。以群体目光来看,庐州人氏有着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足智多谋,善于用兵;二是忠肝义胆,嫉恶如仇;三是为官清廉,政绩良好。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以前法国社会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国土分裂,人民敌对,互相孤立,统一的法兰西民族尚未形成。而经过大革命的洗礼,法兰西民族在经历漫长的形成过程后终于实现统一,走出分裂。  相似文献   

7.
唐末五代徽州的北方移民与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方志家谱资料,论述唐末五代徽州北方移民的迁徙路线、定居点等基本状况,考证移民家族的大概数字,探讨经济开发、古村落的创建,证明唐末五代是徽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8.
唐末五代时期礼崩乐坏,纲常扫地以尽,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阶段在旧秩序的大动乱中到来。江右地区的迅速发展,表现尤为明显。钟传、彭玕等豪杰竞起,保境安民,重视教,治绩卓。彭玕家族迁入湘西土家族发展,延续至于明清。宋齐丘对南唐政权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其赋税政策的积极影响,持续至北宋中期。江右豪杰的活动不仅为本地区在宋代的繁盛奠定基础,并且在唐宋之间学术取向与思想建设重心的转换中,有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价值的分裂是制约教育发挥其整体功能关键性的内在因素 ,教育价值的分裂主要表现为文化与实用的割裂、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对立和冲突以及教育价值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冲突或对立。这种分裂 ,不仅机械地割裂了教育系统要素的有机联系 ,而且导致了教育观念与行动上越来越多的冲突与混乱 ,因此 ,我们应从导致教育分裂的原因即人类社会本身的分裂、各种职业的分工以及我们学校课程内部进行分析 ,强化教育的责任意识和批判功能 ,从而实现教育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自东汉王景治河至唐,黄河出现了近800年相对安流的局面,但自唐末五代以后河患开始增多。正史、地理专志等文献中对于黄河决溢多有记载,唐末五代时期黄河下游决溢次数明显增加,其原因有:降水量多,泥沙淤积;各自为政,缺少规划;战争频繁,人为决河。黄河下游的频繁决溢造成了财产损失、人口迁移,农业破坏、经济迟滞,最终导致黄河下游地域经济的衰弱,也为宋朝黄河改道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1.
古代士人在处理"仕"、"隐"矛盾时,无法摆脱悬置头顶的"庙堂"观念。晚唐五代士人的"情隐"观将具有某种叛经离道色彩的"情"引入其隐逸价值体系之中,从而打破了隐逸思维"独善"、"兼济"的政治魔咒。这种"情隐"观由晚唐杜牧开启,李商隐、温庭筠在不同的方向上加以开拓,至唐末韦庄、韩偓得以最终确立。五代词人在深化其内涵的同时,也在背离着它的基本内核。可以说,在晚唐、唐末、五代三个时间维度上,构成了"情隐"观演进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小说中各种情形的掘墓现象非常多见,而其所涉及的一系列由盗墓取财、改葬和合葬、获罪新棺、误葬活人以及其他一些产生诸如此类掘墓现象的原因都与其当时存在的社会风俗、历史现实息息相关。唐五代小说中所记述的掘墓现象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丧葬习俗。如改葬、合葬等风俗已经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以及人们对墓地选择的重视和对棺墓敬重的社会心理;小说中也记载了一些为世人所认可的掘墓现象,如在官司中若需要开棺验尸等。唐五代小说中所保存下来的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社会生活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唐末五代时期,西蜀佛教受到统治者大力支持和当地民众的热情拥护,蜀地禅宗和密宗两派均获得了长足发展。西蜀社会各阶层有着强烈的崇佛热情,他们的奉佛信念和佞佛行为表现在建造佛寺、刻立寺碑、镌造佛像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官学处于衰败之中。在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的教育几乎为私学所取代,私学成了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形式。但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的差异,五代十国的私学发展也很不平衡,私学发展主要在南方地区。通过五代十国私学的介绍,旨在揭示其在教育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时期,成都盛称都会,俗乐、宗教音乐尤为发达,乐器制造在古代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科白剧、歌舞讽刺剧、武打戏、猴戏、傀儡戏等各剧种常具一种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名作、名伶辈出,臻于时代高峰;舞台技术亦冠绝当世。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以编年史的形式展示了唐五代文学发展的流程图,其成绩有目共睹。但在作家生平事迹、交游、作品系年等方面也有一些错误和疏漏。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些失误试作匡正。  相似文献   

17.
唐代宣州、歙州和池州所辖范围和现代概念的"皖南"大体一致,能够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文化地理区域。随着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唐代开始出现本土文人,并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对唐五代皖南文人数量、具体分布地域及作品传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从时间和地域的差异上来分析皖南本土文人及其创作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皖南本土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唐五代僧人与文人交往频繁,形式多样.唐五代僧人政治地位的提升,经济的独立,佛教文化的广播,僧人寡欲自守的追求,构成僧人与文人间频频交往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千古文化的积淀,包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占卜是民俗现象之一。唐五代笔记小说描述的占卜现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们的精神希冀,亦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不发达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小说在唐五代时走向成熟,表现之一是此时的小说中开始大量夹杂诗歌。唐五代小说中诗歌具有叙事性强、通俗化、多绝句的特点。从艺术功能上看,这些诗歌具有刻画人物和组织结构的情节因素作用以及抒发情感、发表议论非情节因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