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意味的形式——中国画的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是不存在的,是人们为描述世界,通过观察、思考抽象出来的表现方式。这种本不存在的线,经过画家的观察、思维、想象,构成了绘画最基本的语言。特别是中国画家赋予了线特殊的意味,中国画的线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质的表现形式,中国画家注重线的质地,讲究线的力度、内涵、韵律等深层美感的表现,中国艺术家还把主观的感受及精神情感注入到了线的表现之中。线在中国画中早已超出了简单的造型的功能,是情、境、意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树立中国画教学以“线”造型的观念,区别于西方的“素描是一切造型基础”的教学观念,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思维。以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为基本内核,融合相关艺术,诸如“线性素描”、民间艺术、书法等,发挥“线性”独立的价值美。以中国画的自身规律制定教学方法、教学计划,进行“线”意识观念的教学实践训练。对中国画教学的发展做不断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笔墨功夫又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手段,因此,继承和发展传统的笔墨功夫是研习中国画的必修之课。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笔墨功夫又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手段,因此,继承和发展传统的笔墨功夫是研习中国画的必修之课.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画的线     
中国画线条的突出特点是富有表现性,它的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平实的线逐渐变为富有生命力的飞动的线条,从轮廓线到表现结构、空间、亮度的线条,从“存形”的线条到抒情的线条。最近几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几年,不少现代中国画家在继承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前无古人的新线条。  相似文献   

7.
本主要突出了中国画教学的美学性,科学性与创造性,此三性互渗互透,前后贯通。为了说明它们在中国画教学中重要作用,中引用了古今名人的有关论述,并结合了笔的教学实践与亲身体会,由理性而感性,由感性而理性,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美学性”的突出,实施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与美学教育;“科学性”的加强,深化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审美规律才能及创作方法教育,都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而三的结合与统一,正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并向社会推出有用人才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造型艺术,同时也是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一直在寻求突破与创新,在这一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必须改革自身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高标准、严要求,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本文从高校中国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入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探究,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9.
在生理学、视觉实践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粉红色具有别样的意味,可以解读出隐藏更深的符号信息。作为男权话语的载体,粉红色增强了视觉信息交流中的敏感性和微妙感。  相似文献   

10.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结合印象派绘画的艺术创作的实践提出并论证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论点.文章通过印象派对光、色彩和构图的新理解,具体分析印象派来使这一理论得到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音乐思维和陈述的模式具有一般人类思维和情感变化的普遍意义及规律。从美学的角度看,音乐艺术最能直接和纯粹地揭示原理性的美。中国画无论是从精神内涵还是从形式语言或是从表现技法各方面,都显示出音乐原理性的审美特征。在对中国画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入认识中,对其音乐性的探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除了"文房四宝"是中国画的基本材料外,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先秦的"和"和儒家的"文质彬彬"的传统美学思想一直引导着中国画的发展,重"气"和"情景交融的意境"的表现,逐渐形成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陈钊 《天中学刊》2001,16(Z1):69-71
"意象"的美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艺的重要指导性理论,是形成中国民族绘画的理论根据.要掌握"意象"造型的规律,就必须对传统的文艺理论中关于它的形成功能、特点、性质及其修养方法等作深入研究,以指导今天的中国画创作."意象"造型在创作心理方面表现为情感造型、随意造型、象征造型、灵感造型、理智造型等五种类别.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是绘画的灵魂,是权衡中国画成败、优劣的主要标;位。中国画的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华部分的集中反映,也是作者自己情感体验的化身,是我国古典美学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也是我国古典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中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画线的悠久历史 从现在所见的战国帛画、唐宋重彩。直到明清两代的各种卷轴画、壁画、以至木刻版画,无不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另以工笔花鸟为例,从出土于长沙南郊的陈家大山战国墓中的帛画《人物蔓凤图》、敦煌壁画《风纹饰》到唐代的阿斯塔那墓葬屏风,以及唐代《簪花仕女图》中鹤、玉兰花等的表现手法,都是运用了线这一表现形式。到了五代的黄筌、徐熙,宋代的赵昌、赵估、李安忠以及元代的钱选,  相似文献   

16.
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尤其是国画,它的技巧性决定了教师需要用示范的教学形式教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示范教学分为多种形式,主要有步骤示范、个别示范、修改意味的示范等.  相似文献   

17.
构图在绘画中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画中,构图的取舍或章法的运用都是作画前先要决定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法则,以及各种构图形式及其特点,来阐释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带动文化的变革,影响至景观设计领域。21世纪以来设计理念更进一步注重人性和都市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人文内涵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美学在设计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中国画美学是景观设计中构成要素中的文化形态。在景观设计理念中如何突出景观设计的中国特色,要考虑到文化的秉承及民族的地域性,绘画艺术的原理植入园林营造中,使园林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设计出具有精神内涵和特色的景观是现代景观设计师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白描”。无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它们都是以线构成,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表现形体的质地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  相似文献   

20.
水彩画,在人们的观念中一直把它当作外来艺术,把英国看成水彩画的发源地。实际上水彩画并不只是源于西方.我国使用水为媒介的绘画材料,用“没骨法”完成的。水彩一作品,有更久远的历史。公元前的战国与秦汉时期的绘画。如金雀山和马王堆出土的帛画,被认为是古代绘画中“没骨法”的先驱,明清时期的任伯年、吴昌硕等画家使“没骨法”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