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硝态氮是揭示火干扰土壤氮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0-15cm土壤硝态氮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火烧样地和对照样地中土壤硝态氮值为对照:6.45mg/kg、轻度:6.30 mg/kg、中度:7.31 mg/kg和重度7.40 mg/kg,表现为轻度对照中度重度,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硝态氮含量随着火强度的增强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对丘陵山区连续4年覆膜旱作、裸地旱作和常规水作条件下稻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动态变化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旱作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显著高于常规水作。土壤NO^- 3-N占无机氮的81.16%~90.46%,是土壤铵态氮的4.32-9.49倍。因此,丘陵山区覆膜旱作稻田土壤矿质氮主要以硝态氮为主。  相似文献   

3.
董铠军 《科学学研究》2023,(8):1517-1524+1536
西部地区囿于传统产业发展范式的弊端,长期居于经济地理空间的劣势地位。以欠发达地区发展途径作为研究问题出发点,摒弃以往学科隔离、国别照搬、生硬进化的路线,选择“理论(依据)-实践(效果)”的逻辑范式作为研究进路。产业迁移范式将大概率地使得西部地区永远处于被动追随者地位,甚至迁移可能中断因而导致西部相对代差不断加大;地区突破范式下,西部难以发挥出类似东部的极化效应,反而处于竞争弱势地位,西部城乡矛盾也进一步拉大,加重欠发达程度;创新驱动范式,未将西部大部分地区视作主体,产业发展政策仍以东部特点为据制定实施,发挥不出西部特色潜力。全球秩序倾圮重建、民族复兴亟待实现,巍巍之势要求西部欠发达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必克之关,在坚持新发展理念下,从直线、辐射式的物理学思维向共生、包容式的生物学思维转变,以创新涌现范式带动国内创新链条与国际生产力资源重组,以在欠发达地区建立未来最高优势产业为目标的创新生态系统培育为思路,实现范式突破,有可能成为实现融合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之衢。  相似文献   

4.
世界范围内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呈现互动性,前者为后者积淀基础,后者为前者创造动力。但环太湖地区这种"互动性"却出现了变异,即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技术创新动力。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环太湖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内蒙古东部牧区作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TM和MSS遥感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研究典型牧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旨在初步确定草地退化的驱动因素,为科学制定草地退化治理措施与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976年~2000年间研究区草地总面积变动不大,但是退化草地面积较大,由于草地沙化引起的草地退化占退化总面积的43.79%。从空间分布来看,草地退化主要发生于坡度≤5°的区域,海拔高度与退化率呈反比关系,阳坡和半阴半阳坡草地退化率明显低于阴坡;草地退化率随离居民点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8km的区域已基本不存在草地退化现象;道路等交通设施的修建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主要是迁移过程中由于牲畜采食和践踏造成的,与居民点相比影响较小。以上这些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强烈干扰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成为该区草地退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来自成熟企业的员工自主创业的现象在各个行业越来越普遍,逐渐形成了以成熟企业为核心企业,以员工创办的企业或投资机构为内层核心参与者,以外部组织为外层机会空间的创业生态系统。该研究构建了基于核心企业—内层核心参与者—外层机会空间三层次的企业生态系统概念模型,并从参与者异质性、生态系统产出、参与者相互依赖以及非契约治理四个维度建立企业生态系统演变特征分析框架。然后,选取员工创业现象及生态特征显著的阿里巴巴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1999—2020年企业生态系统的演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内的创业企业会得益于核心企业而成长,且这种成长会反映在生态系统各维度结构特征的演化中。在诞生阶段,生态系统具有高角色异质性和中属性异质性,使生态系统产出呈现低水平,由此内部相互依赖程度相对较弱,以内部为治理中心的非契约治理能力不强;在扩张阶段,参与者属性异质性增强,带动了产出水平提高,由此增加了内部的相互依赖,非契约治理能力也相应改善;在领导阶段,参与者属性异质性顺势提升,进一步带动了产出能力的提高,但增速放缓,内部参与者之间的依赖程度减弱,非契约治理能力不再提升;在自我更新阶段,稳定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基于1980年~2005年江苏省环太湖地区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4个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格局信息图谱、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图谱和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谱.图谱构建结果表明,25年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既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又具有相似的转移图谱.复合应用CLUE-S和Markov模型对江苏省环太湖地区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弥补原有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研究缺乏未来模拟的不足.从模拟结果得知,由于规划指标的控制且随着土地集约利用的深化,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在2015年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的幅度将降低.苏锡常都市连绵区仍是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王建华  吕宪国  田景汉 《资源科学》2008,30(8):1129-1134
春季融水是中国东北地区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然而对其研究却不多见。以东北三江平原挠力河为研究对象,进行春季融水径流氮分布特征的研究,并利用 GIS 技术获取各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Land Use / Land Cover,LULC) 类型面积百分比。将各流域出口氮浓度值与流域 LULC 类型面积百分比进行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挠力河中下游融水径流氮分布对流域 LULC 具有重要响应。其中,农田和居民点对径流氮分布具有正效应,林地具有负效应,湿地的正负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并推断,农田和居民点是挠力河中下游融水径流的氮源,林地是氮汇。从理论上分析,湿地在流域中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应该是接收氮的汇,具有吸收、蓄存和转化氮的功能,且湿地的氮吸收存在一个随面积大小不同而变化的阈值;当氮的输入量低于这一阈值时,湿地为氮汇,而当氮的输入量高于这一阈值时,湿地便成为向下游径流输出氮的源。尽管如此,湿地作为水陆之间的过渡带,独特的位置使其成为农田与径流之间的缓冲带,是氮从农田向径流迁移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建议以流域为单元进行LULC规划与管理,加强河岸缓冲带保护与建设,恢复和重建河流中下游河岸湿地,构造宽度适宜、结构完整和高度连通的河岸植被缓冲带。  相似文献   

9.
在对浙江省多个地区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创业行为的变化进行了总结,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企业和个人在创业过程中创业主体、创业动机、创业领域、创业模式、创业阶段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可归结到创业经济环境的变化、创业文化的变化和创业政策的变化.这些结论的得出希望能对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创业政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在新产业革命背景下高校以应用新技术为导向助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地方促进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选择和途径。浙江具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好政策条件、创新环境和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应用新技术为背景,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在于把握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中各个要素的协同机制和激发各主体的创新动力,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支撑体系,助力地方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安吉县林地养分流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侵蚀造成的营养物质迁移是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全面认识太湖流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对流域水环境的威胁,为当地的林地经营部门的管理提供参考意见,本研究基于2007年的安吉县森林二类调查数据,采用土壤侵蚀模数与养分含量系数法,评估了安吉县林地土壤侵蚀量以及TN、TP、TK和有机质等4种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安吉县林地年土壤侵蚀量75.13万t,约合558.87t(/km2·a);因土壤侵蚀每年约有657t全氮、272.95t全磷、7858t全钾和1.51万t有机质的养分流失;从林地类型来看,竹林和经济林是林地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的主体(累计贡献率77%);而从地貌类型特征来看,90%的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来自丘陵和低山林地,76%的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来自斜坡和陡坡上的林地  相似文献   

12.
太湖地区几种水稻土的有机碳储存及其分布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择了采自江苏省吴县市的黄泥土、乌泥土、白土等太湖地区代表性水稻土 ,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易氧化性碳分异、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及 13 C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 .结果表明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机碳储量达 7~ 10 kg/m2 ,有机碳主要分布于 2~ 0 .2 5mm和 0 .2 5~0 .0 2 mm两级团聚体中 ,各土壤间有机碳的氧化活泼性接近 ,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类似 ,说明其有机碳地球化学性质趋向于与当前 C- 3农作物利用状况相平衡 .  相似文献   

13.
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虽然具有一定的自然背景,但是流域内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构建了太湖流域污染足迹模型,以流域上游常州市为例,通过定量分析与模拟污染物排放,综合评估水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①2007年常州市最大污染足迹为69960.75hm2,总污染足迹为167190.37hm2,人文驱动力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常州市市区以及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市和溧阳市的中心城镇;②常州市水环境演变的直接人文驱动力主要是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排放,2007年常州市有机物、氮和磷污染足迹分别为34814.01hm2、62415.61hm2和69960.75hm2,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排放比例大致为2:4:4;③常州市水环境演变的间接人文驱动力可以概括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2007年常州市工业、生活和农业污染足迹分别为54943.78hm2、75627.14hm2和36619.45hm2,三者对常州市污染物排放的贡献率大致为33%、45%和22%。研究表明,污染足迹模型通过对区域污染物排放的定量模拟,实现了对区域人类活动特征和空间差异的定量分析,充分揭示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贡献差异,实现了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力评估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安吉县西部小流域非点源污染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敏  刘庆生  刘高焕 《资源科学》2011,33(2):242-248
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西部地区为例,以总氮作为污染评价指标,利用优化后的输出系数法估算非点源污染,并分析污染来源及特点,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通过研究发现土地利用和降雨对流域NSP贡献最大,其次是农村人口和牲畜;土地利用中以竹林和耕地的非点源污染输出为主。就单位面积而言,耕地对非点源污染输出贡献比例最大,其次是园地、裸地、居民地、竹林、草地和林地。此外,不同的土地利用组合类型和比例对非点源污染输出也有着重要影响,总体规律是随着耕地和居民地比例的增加,其他林地比例的减少,污染输出增大。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竹林-耕地-林地"混合类型比竹林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污染输出更小,由此推断在耕地中适当的载植林木可以有效的降低非点源污染的输出。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分异及其动态转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研究地域的生态特征,综合考虑流域内生态系统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及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运用PSR模型从胁迫因子、状态因子以及效应因子三方面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太湖流域综合生态健康进行评价,并对其空间分异及动态转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08年间,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处于亚健康水平,区域综合生态健康指数由2000年的0.584下降至2008年的0.512,有92%的区域综合生态健康指数呈下降态势。生态健康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整体呈现由东北至西南逐渐下降的趋势。生态健康状态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苕溪流域的安吉县、德清县及长兴县一带,而生态健康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无锡市区和常州市区。  相似文献   

16.
戴忱  闵庆文  杨素娟 《资源科学》2011,33(2):253-258
排污权交易是目前环境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太湖流域已经开始了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排污权交易实践领域,与现有制度和法律的衔接、太湖流域排污权市场的统一化和二级市场的激活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在立法方面,国家立法缺位、地方立法缺乏协调以及配套规范建设滞后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控与治理的一种经济刺激手段,排污权交易制度亟需法律的规制。为了确保制度的良好运行,实现治理太湖污染的目的,我国应该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条例》的制定,同时加强太湖流域跨行政区域立法工作,并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规范。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甘肃省陇西县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的典型代表,她的发展面临两对基本矛盾和两难选择.一是农业社会发展阶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矛盾,二是社会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与之相对应必然存在两难选择(既要发展经济,同时又要保护环境).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两大矛盾,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陇西县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研究了切合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典型区--陇西县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冯卫英  杨明  周琳  尹盈  王玉花  黎星辉 《资源科学》2012,34(12):2316-2322
历史名泉是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中的重要元素。为了客观评价环太湖地区现存历史名泉水质,进而进行资源保护并为科学开发提供依据,本文从环太湖地区旅游景点的著名茶事井泉中选择6个井泉分别采集水样,对泉水的感观性状、一般理化性状、毒理指标和微生物数量等2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现存参检名泉水中铅、硝酸盐超标,部分水样的可溶性固体和微生物含量超标,这些泉水不能直接饮用;按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进行综合评价,卓锡泉、虎丘泉、惠山泉都达到Ⅱ类地下水,金沙泉、无碍泉、憨憨泉仅达到Ⅳ类地下水。水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对环太湖地区现存历史名泉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太湖地区小麦赤霉病与ENSO事件之关系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江苏省太湖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特征,发现在ENSO事件开始或维持的下一年,太湖地区小麦赤霉病常偏重发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太湖地区小麦赤霉病的海温长期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