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三维摄像同步测试的方法,对9名肥胖儿童和11名正常体重儿童进行平地常速行走的运动学三维分析。结果表明:1)肥胖儿童步态周期、支撑时相百分比、双支撑时相百分比均比正常儿童长,摆动时间比正常儿童短。表明肥胖儿童行走时步态存在不稳定因素,肥胖儿童通过延长双支撑时间来增加行走的稳定性。2)肥胖儿童的步长/身高的比值、步速/身高比值、步频均小于正常儿童,步宽比正常儿童宽。反映出肥胖儿童行走比正常儿童缓慢的特点。3)关节角度方面,肥胖儿童的髋关节在矢状面上的最大伸角和屈角比正常儿童小,在额状面上的平均外展角大于正常儿童,内收角小于正常儿童。表明肥胖儿童由于多余的脂肪堆积,妨碍了髋关节的屈伸和内收幅度。4)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步态的重要差异之一是在一侧脚跟着地时刻,该侧脚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明显小于正常儿童。可以推测肥胖儿童行走时重心移动较慢。  相似文献   

2.
运用footscan 7.9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济南市山师附小15名和文东小学10名学生进行足底压力分布的测试。以BMI>26为肥胖判定标准,将学生分成两组(正常组与肥胖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正常儿童足底各区压力峰值均显著性低于肥胖儿童。2)肥胖儿童足弓区域接触面积较正常儿童非常显著增大。3)肥胖儿童足底各区压强峰值偏高,其中HM、HL、MF、M4、M2区域,差异性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育智学校学生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跟踪观察,对其中20名9~13岁中度智力障碍儿童,进行了12周的核心力量锻炼,并测试和分析了锻炼前后的静态(闭眼单脚站立、测力板测试)和动态(前庭稳定性测试、走直线测试)平衡能力指标,设对照组。研究发现:低年级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个体平衡能力差异很大;核心力量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平衡能力;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左右脚的平衡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体评价指标显示,左脚静态平衡能力远远优于右脚;核心力量锻炼明显改善了试验对象右脚的轨迹长度、平均摆动速率、95%的椭圆面积等静态平衡能力评价指标;核心力量锻炼对低年级智力障碍儿童的前庭稳定性有较强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外向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对性格词汇的内隐态度。方法:从新疆地区某高校随机选取100名本科大学生,采用淡路向性检测卡进行施测,筛选出27名内向人格特质、31名外向人格特质的大学生。筛选出的被试完成内隐联想测验。分别对内向和外向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完成内隐联想测验和错误率进行2(组别:内向组、外向组)×2(词汇分类:内向性词汇/外向性词汇)×2(外在反应效价:积极/消极)的重复测量法的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外向人格特质组被试对内外向性格词汇的内隐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内向人格特质组被试对内外向性格词汇的内隐态度却存在显著差异。且内向人格特质组和外向人格特质组均表现外向性积极词汇的反应时较内向性消极的反应时短。  相似文献   

5.
采用个案研究法,对1名3岁9个月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构音矫治研究.采用前后测的方式,对个案的构音能力进行评估,观察个案的构音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表明,个案的口部运动功能和构音清晰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构音训练的效果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口肌训练与语音训练相结合、构音与认知训练相结合、找准个案构音障碍原因、遵循音位习得规律、选择趣味性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6.
心理弹性是一种处于逆境中能够克服危险因素,避免发展功能、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受损的稳定的人格特质或能力。文章从心理弹性视角出发,剖析了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使用单一受试撤回设计,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一名问题行为严重的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进行积极干预.研究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被试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且实施包括前因后果控制、行为训练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该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大多同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父母的叔辈朋友家,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是他们所面临问题的真实写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条件,留守儿童们的身心健康出现了很多问题。性格障碍、人格发展障碍、行为问题以及情感意志问题等由此滋生,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联合起来,全力以赴,才能还留守儿童一个原本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留守儿童所具有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目前紧迫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对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9.
感觉统合训练对3~6岁孤独症儿童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孤独症儿童的体质状况并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体质的影响情况,对50名孤独症儿童施以6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训练前后对他们的体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3~6岁孤独症儿童身高和体重与全国相同年龄正常儿童相比无无显著差异;而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小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和走平衡木等素质类指标则显著的差于全国常模.2)50名孤独症儿童各指标测试平均值训练前和训练后相比,除身高、体重和坐位体前屈三个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孤独症儿童的体质状况较差,感觉统合训练是改善孤独症儿童体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构音障碍是听障儿童常见的语音障碍,需要进行言语康复教学干预。通常构音语音训练课程需要线下面对面的教学,但由于地域、时间等原因,有些听障儿童无法持续在康复机构进行言语康复训练。通过对一名6岁听障儿童的个案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远程康复教学提高其言语清晰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的协助,同时,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及选择合适的远程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回顾听障者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论述听障者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即听障者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听障者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听障测量工具发展;从听障者心理健康研究发展历史的比较研究中得出几点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听力残疾儿童建立成长记录袋,从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方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让学生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听力残疾的多元化评价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物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盲人听觉定向产生的机理,阐述了听力损失对盲人定向行走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盲人听觉灵敏度和听觉定向能力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听觉障碍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是特殊教育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分析美育的独立功能和听觉障碍学生人格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学校美育的三点建议,以期为听觉障碍学生的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滨州特校音乐课程改革立足于本校实际,着眼于视障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坚持"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为了人的一切发展"的原则,尊重视障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创造了适合于视障学生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自闭症儿童由于感官多通道刺激处理的困难,常造成儿童的认知方式有别于一般儿童;了解学龄期自闭症儿童的特殊认知模式下的学习特质,是教师和家长帮助儿童跨越学习困难,更好适应学校教学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一些培养听障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的方法,具体如下:布置预习提纲,熟读教材内容,画出重点词句,沟通新旧知识,适当进行练习,收集相关信息,尝试动手实践,重视合作交流,反思预习过程,反馈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加强盲童口语交际训练对启迪盲童思维,开发盲童智能,培养盲童个性,促使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了加强盲童口语交际训练的几点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听觉艺术,习琴者在练琴时,必须协调身心,开动脑筋,专心致志,通过听"音质"音色",培养音乐的质感;听"歌唱性",培养音乐的流动感;听"表现力"培养音乐的情韵感;听"风格特色",培养音乐的高品味。只有用心去练,用耳去练,在听中去感受,去表现,去创造,去领悟,才有提高,才有收获。  相似文献   

20.
听证制度作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而听证主持人队伍建设则是核心中的核心。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对之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我国大陆听证制度还相对薄弱,听证主持人建设则更显滞后。文章主要从我国目前现状出发,进而构建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