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阶段,被学者称为“青年前期”。在这一时期,个体的身体处于加速发育阶段,无论身体外形还是内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巨大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身体形态逐渐向成人接近,他们开始积极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同时,他们希望教师和家长像对待成人一样平等地看待他们。此外,个体性意识开始觉醒并发展,他们对两性之间的差别产生强烈的好奇,开始关注异性同学,体验着两性交往的情感。当成人感和独立性出现从而对周围环境产生新的需要时,家长和教师却常常不能及时对其新的心理需要作出反应,导致亲子矛盾、师生冲…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是一个刚刚脱离童年期的群体,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社会、看待社会中的人和事,并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在逐步地形成。但是他们毕竟还没有成年,他们的想法还不够成熟,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不够健全甚至有失偏颇,可见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项不能忽视的工作。而语文作为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  相似文献   

3.
学生进入初中,逐渐步入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青春期。在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个性渐渐形成,自我意识的程序有了新发展。它所表现的特点是:第一,少年们开始对人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兴趣,开始要求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个性特点。他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和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更多地议论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动机和个性特点。第二,少年们对别人或自己的个性特征评价的能力是逐步完善起来的。他们起初会评价别人的个性特征,以后才逐步学会评价自己。但少年对自己个性特点的认识,起先是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的,以后才逐渐对自己有一定的评价,他  相似文献   

4.
武强 《河北教育》2005,(14):84-85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同时,随着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不愿意与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进行感情交流。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他们迫切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王婷 《父母必读》2013,(7):94-97
学会使用双手,是人类改变世界的开始。一旦宝宝发现了自己的小手,而且开始想弄明白它们是干什么用的,一个广大的世界就为他们开启了。  相似文献   

6.
涂皓 《教育》2013,(7):36-37
远离城市的喧嚣繁华,逃离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自己对孩子进行家庭式教学。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不适合当下的学习方式和考试制度,为了保护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片没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是自教家长想给孩子们提供的理想教育环境。这些志同道合者在网上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已有南京、上海、北京、广东、成都等20多个分站点,群体内交流频繁,大有对学校教育模式无声反抗之势。  相似文献   

7.
武宝生 《教师博览》2010,(12):27-27
在美国探亲期间,一开始,我和老伴对侄女及洋侄女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能苟同。首先想不通的是,他们让自己的女儿贵贵晚上了一年学。其实,侄女和洋侄女婿同样是十分重视孩子教育的。他们也认同: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8.
涂皓 《教育》2013,(3):36-37
远离城市的喧嚣繁华,逃离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自己对孩子进行家庭式教学。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不适合当下的学习方式和考试制度,为了保护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片没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是白教家长想给孩子们提供的理想教育环境。这些志同道合者在网上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  相似文献   

9.
从2008年开始,90后的大学生是继80后大学生之后,又一个开始进入世人视野和受到社会关注、招人争议的青年群体。他们的思想行为呈现什么特点,他们对社会认可度如何,他们对自己  相似文献   

10.
故事2001年7月,带着对西藏美好的憧憬,带着初为人师的忐忑,我来到了具有藏式建筑风格的北京西藏中学,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初到学校,看到少小离家、远离父母到内地求学的藏族学生,看到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想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和他们一样在北京求学的人,我提醒自己应该更多地呵护他们,使他们感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恐怕是与这个社会所有成员联系最为密切、也最受关注的公共事业。一个人呱呱落地,就开始接受父母的抚养和教育,三四岁后,就开始进入幼儿园,开始十数年的学前和学校教育历程。而自己长大成人后,结婚并生儿育女,就要担当教育者的角色;因为子女,也就不得不关注教育问题。而对有些人来说,他们除了和常人一样年少时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研究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性别意识强,同时对异性的好奇心也开始增强,他们很想自己探索性的秘密。他们即使表面上不关心性,但也在盲目地模仿性的相关行为。由于这种性心理的存在,相应出现了一些性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一个人整个一生的性心理发展过程产生影响,严重的还会  相似文献   

13.
《家教指南》2006,(8):33-33
从给孩子买小猪储钱罐开始,家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育他们懂得建立自己的经济基础的重要性。一分钱一分钱地积攒,他们就养成了节约与理财的好习惯,这些钱到他们长大成人后就派上了用场。  相似文献   

14.
吴晓 《教书育人》2015,(2):41-42
踏上讲台为人师快六年了,可以说有泪水,也有欢笑,但更多的是收获。由起初手忙脚乱地应付学生中随时出现的问题到后来的得心应手,慢慢地开始觉得我不再是师长,而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的兄长。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要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我就在这个  相似文献   

15.
"看不起自己,这是被压迫者的另一特征。这是缘于他们内化了压迫者对他们的看法。所以他们经常会听人说,他们无所事事,一无所知,学不会任何东西——说他们令人作呕,懒惰成性,一事无成——久而久之,他们更相信自己是不中用的人了。"  相似文献   

16.
日前,在北京怀柔区举行的一场亲子教育试验,竟然让家长全哭了。活动一开始,主持人让每个孩子和妈妈都戴上眼罩。在黑暗中,孩子通过触摸妈妈的手寻找自己的母亲。但是有五个孩子没有认出自己的妈妈.当他们把眼罩揭开后,妈妈和孩子全哭了。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教育形式与影响力量,应始终以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成熟与独立为根本的价值追求。学校教育由此不是自儿童迈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自动开始,而开始于教师主动与儿童建立了类似于亲子依恋的亲密关系。在此阶段,学校应主要发挥类似于家庭的功能。随着儿童开始愿意接受教师的积极影响,学校教育才真正开始,但其过程不应主要是为了让儿童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而应是让他们通过广泛的接触与深入的探索有机会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领域,从而确证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与理想。在此阶段,学校应主要发挥类似于实验室的功能。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强大与独立,学校和教师作为支持儿童发展的支架,最终必须撤掉,取而代之的应是儿童自我教育的开始。在此阶段,学校应主要发挥类似于孵化器的功能。学校教育自其伊始就应想到自己的终结,认识到自己始终只是为儿童发展服务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实习的滋味     
储晖 《教育》2010,(11)
大学三年级,他们本应该过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听课、看书、浏览网页,然而随着大四的临近,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实习已经提前来到大三学生们的身边。为了给自己的未来寻找一条出路,他们已开始为毕业找工作提前做准备,开始了自己的大三实习生活。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14,(3):20-20
一哥:我不知道自己应该算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如果按照成绩来说,肯定不是好学生,但是我知道自己并不笨,只是有时候会管不住自己,总是在该学习的时候去做别的事情。正因如此,原先我仗着小聪明还能应付,后来渐渐跟不上了……一开始,老师、家长还一次次和我谈心,每次我都会下定决心好好改变,可是……现在他们都觉得我无可救药了,我也想努力做出个样子给他们看,  相似文献   

20.
人们都喜欢故事,并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故事对帮助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作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自我意识的心理特点是非常关心自己的个性发展,他们的自我评价开始走向成熟,如果班主任直接批评他们可能会收效甚微,如果采用一些具有启发性教育意义的故事,把求学、做事、做人的道理寓于故事中,让学生反思自己,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伴随着自尊心的迅速发展,他们非常地敏感,好面子.故事教育法能够很好地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旁敲侧击地教育他们,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