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诗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南北朝乐府民歌中都有所表现,在中国古代爱情文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存在明显的不同;但是又因为南北朝文化学术的交流、融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也并不是壁垒分明的有南北之分。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份相思两地情”,“两地明月一份情”。  相似文献   

2.
建安作家直接继承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大力发展了乐府民歌的体裁形式和表现手法,创作出许多有血有泪、慷慨悲凉的优秀诗篇;以其丰富深广的社会内容、悲壮真挚的思想感情和刚健明快的艺术风格而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竹 《毕节学院学报》2015,33(1):111-115
不同的地理文化环境对文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内容、风格等诸多方面.无论是主题表达.还是形象塑造,或者具体到词语的选择与应用,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都显示出极大的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貌,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差异,使南北朝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安作家直接继承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大力发展了乐府民歌的体裁形式和表现手法,创作出许多有血有泪、慷慨悲凉的优秀诗篇;以其丰富深广的社会内容、悲壮真挚的思想感情和刚健明快的艺术风格而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对后世学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浅谈曹植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杨小冷,刘亚萍关于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历史上已有很多评论。其中不乏持否定态度的人。建安诗人都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曹植也是这样,但曹植不是单纯摹仿.而是在学习基础上有所创造·他在继承乐府民歌的时候。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使之更加...  相似文献   

6.
文章辨析了乐府与歌诗、歌行、词曲、民歌、音乐文学几个概念的关系,指出:乐府成为诗名以后,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含义依然保留下来,宋代以前凡称乐府者,一定与朝廷音乐机构有关;歌诗泛指一切有音乐舞蹈表演的诗歌,只有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的歌诗才能称之为乐府;歌行出自乐府但又不等同于乐府,带有音乐性质,但又偏重体裁而言,具有乐府体裁的特点,但又七言非乐府长歌;区分乐府和词主要看句式如何,若是齐言,属于乐府诗,若是长短句,属于曲子词;有些乐府来自民歌,但乐府作为宫廷乐章,不宜再称作民歌,只有少数杂歌谣辞例外;乐府虽与音乐有关,却与音乐文学不相等同,具有音乐形态的乐府属于音乐文学,已经失去音乐形态的拟古乐府和准备获得音乐形态的新题乐府不能视为音乐文学。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乐府民歌又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其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唐代及以后的新乐府创作。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呈现出的不同情调与风格.初探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形式优美,闪炼着奇光异彩,是我国古典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专门掌管音乐的机关,它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谱写乐曲,被之管弦。歌辞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文人创作,一是民间歌谣。它们经乐府机关配乐后,都叫乐府诗。后者又叫乐府民歌。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乐府机关采集的歌谣“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这说明  相似文献   

9.
<正> 《陌上桑》叙述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而遭到严辞拒绝的故事。是我国东汉时代的一首乐府民歌。所谓乐府,原是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它不仅负责制定乐谱和训练乐员,还兼有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的任务。《陌上桑》就是被采集的民歌之一。由乐府配上曲谱,可以歌唱。到了六朝时代,人们为了把这种诗跟没有配曲的诗区别开来,就管它们叫“乐府”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广阔的文学史时空中论述“建安之杰”曹植的乐府诗。在乐府诗歌发展史上,“三曹”有突出的地位,而曹植更以其成就卓著、个性鲜明的乐府创作雄立其间。从汉代乐府到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发生了深刻的变异,建安时期是变异的关捩。曹植乐府诗代表了乐府变异的趋势。曹植继承并融合了汉乐府民歌与文人古诗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风貌,有强烈的抒情性,使抒情主体得以多侧面的展现。曹植乐府诗“词采华茂”,代表了中古诗歌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散文、小说以外,无论是“诗文学”(包括骚、铭、赋、民歌、古诗、绝句、律诗、词、散曲等等),还是“讲唱文学”(包括变文、诸宫调、鼓子词、弹词、宝卷、说书等等),以及“戏剧文学”(包括杂剧、昆腔和民间的各种地方戏等)皆无不具备音乐之美!在文学与音乐相互促进的历史上,尤以汉“乐府”更具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汉代“乐府”机关由于一方面广采民间诗歌,另一方面倡作朝廷专用的乐章,这就促使音乐与文学进一步密切地结合起来,并驾齐驱地兴旺发达起来。而魏晋以后,随着古代音乐的发展和印度梵音学的输入,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类型进行了界定,围绕南北朝女性在爱情婚姻中的种种表现对南北朝乐府民歌进行了对比式的论述,并分析了南北乐府民歌因社会政治、经济、民族风俗及民族性格,自然环境因素形成的不同的吟唱风格。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全诗共357句,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的成就,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并成为“乐府双璧”。  相似文献   

14.
诗词名家施蛰存先生晚年曾说起在抄集研讨词籍题跋的过程中,无意之间弄清楚了词这一文学体裁的产生、发展的源流问题:“词”这一种文学形式,在唐五代时,名为“长短句”、“曲子词”。在北宋时,名为“乐府”或“乐府雅词”,或“近体乐府”。到南宋中叶,才出现“诗余”这个名词;到南宋晚期,才确定这种文学形式的专名为“词”。在南宋中叶以前,一切单用的“词”字,都是“胖”字的简体字,其意义是“歌辞”,是一个普通名词。  相似文献   

15.
南朝乐府“吴声”中的部分曲调是由民谣经“被之管弦”发展而来的娱乐乐歌.同时还存在着多种音乐来源,不宜被简单地称之为“民歌”。作为娱乐乐歌,“吴声”的歌辞制作体现出模式化倾向,具体包括运用套式语,歌辞的仿制、借用等。“吴声”在进入上层社会和宫廷后。又接受了文人文学和宫廷文学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南朝乐府“吴声”中的部分曲调是由民谣经“被之管弦”发展而来的娱乐乐歌.同时还存在着多种音乐来源,不宜被简单地称之为“民歌”。作为娱乐乐歌,“吴声”的歌辞制作体现出模式化倾向,具体包括运用套式语,歌辞的仿制、借用等。“吴声”在进入上层社会和宫廷后。又接受了文人文学和宫廷文学的改造。  相似文献   

17.
南朝乐府民歌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时代性。南朝乐府民歌所运用的文学手法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创作,很多营养也被唐诗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相关介绍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时称“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相似文献   

19.
南朝乐府民歌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时代性。南朝乐府民歌所运用的文学手法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创作,很多营养也被唐诗吸收。  相似文献   

20.
张志国 《阅读与鉴赏》2010,(4):40-40,34
《木兰诗》是一篇优秀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它和汉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的“双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