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定势表现为学生思维的一种趋向性与专注性。以教育心理学而论,“定势”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既定心理的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按照一定的习惯思路去考虑和认识问题。正确利用这一思维规律,有助于学生运用记忆中储存的知识信息促进正迁移,缩短知识的更新周期产生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思维定势的形成常伴随着思维的惰性和“功能僵化”,形成负迁移,造成“定势错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问题的思考都有一种习惯趋势 ,每遇一个问题 ,就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 ,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在学习活动中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 ,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由学生先前的活动和知识经验、思维的方式和习惯等构成的心理准备状态 ,对后继思维产生倾向性影响 ,从而使思维活动趋于一定的方向。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某种习惯思路去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一致时 ,定势的作用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往往形成负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活跃的数学认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整体,厘清关键,让认知聚焦知识的核心,是引领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形成的负迁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定势的作用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的作用往往形成负迁移,使思维受到束缚,或造成解决问题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的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思维定势.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的固定倾向.这种趋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表现为一种思维的趋向性,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学生倘能将已获得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运用合理的类比、想象和推理,正确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则思维定势在这时所发挥的影响是积极的;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或者酿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  相似文献   

6.
思维定势是指运用过去已有的经验,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种心理现象.鉴于化学知识的“散”、“乱”、“杂”的特点,在知识的整理,特别是在综合复习及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均有形、无形中对学生进行着思维定势的影响.正确的思维定势可使学生在解题时表现出习惯化  相似文献   

7.
思维定势在心理学上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表现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倾向性。当一种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对解决另一种问题有促进和帮助的时候,则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正迁移;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正面作用。而当一种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阻碍或干扰了对另一种问题解决的时候,则妨碍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负面作用。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8.
突破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思维 ,但是妨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是普遍存在于人们思维活动中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个心理学概念 ,是指人在思考问题时 ,总喜欢按一定的思路去思考 ,显示出思维的单一性、定向性。心理学家指出 :在学习过程中 ,思维定势可以促进同类或相似课题的学习 ,产生学习的正迁移 ;而在解决不同的问题时 ,则能产生强烈的干扰作用 ,产生学习的负迁移。1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思维定势1 1 前概念定势学生在学习某生物学知识前 ,总是存在着一些已经内化了的前概念 ,它们总…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一、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常常表现为在收集信息或处理信息的环节上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思考,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因此教学中常常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仍存在一定的准备状态,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定势",定势决定了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一种趋向性,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考虑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和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悖或不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就会酿成解题的错误.因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发展阶段,更要重视思维定势的处理,才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思维定势,应采取细致的态度,分析情况,慎重地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1.
思维定势在心理学上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它表现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倾向性。当解决一种问题的知识经验对解决另一种问题有促进和帮助作用时,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正迁移,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正面作用。而当一种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阻碍或干扰了对另一种问题的解决时,会妨碍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负面作用。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果呢?一、审…  相似文献   

12.
思维定势在心理学上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表现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倾向性。当一种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对解决另一种问题有促进和帮助的时候,则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正迁移,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正面作用。反之则形成知识的负迁移,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负面作用。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消除这种负面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果呢?本文就此作粗浅的探讨。一、审析定务干扰,克服单一化思维所谓单一化思维,就是从事物的某个方面片面来观察事物,并把事物全归纳到…  相似文献   

13.
徐桂芳 《青海教育》2008,(11):53-53
学习迁移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不会学习的迁移就容易思维定势,多走弯路,或走进死胡同。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化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心理学家提出“迁移”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时,称为“积极迁移”或“正迁移”;反之,则称为“消极迁移”或“负迁移”。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挥正迁移的积极作用,避免知识负迁移的消极作用呢?  相似文献   

14.
历史解题中常见思维障碍与调适●郭湖海一、循规蹈矩的思维定势障碍所谓思维定势,从心理学上讲是指学生经常按某一固定的思路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它有时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正向迁移,独立解决某些问题。但它容易使学生在解答历史题目...  相似文献   

15.
思维定势具有二重性,当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相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当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相悖时,往往形成负迁移,使思路囿于某种固定的“框架”。因此,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应分别情况,慎重处置,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初一学生在学习字母表示数时,常常出现 a 表示正数,—a 表示负数的错误。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思维定势引起的负迁移所致。那么,什么是思维定势呢?思维定势就是学生习惯于按照某一固定的思路去分析解决问题。所谓负迁移就是这固定的思路对学习新知识起了干扰作用。学生在小学学习字母表示数时,字母表示的是正数和零,这种思维定势对字母 a 表示有理数时,也可以表示负数起了干扰作用;学了有理数,判断有理数正负只要看它前面的正负号就可以了,这种思路对字母表示数不能只由它前面的正负号来判断正负起了干扰作用。对这种负迁移如何克服呢?下面谈谈几点做法。一、让学生真正理解“a 表示任意有理数”。学生对 a 表示负有理数接受起来困难,教学中应在这一点上下功夫。抽象的问题要具体化。教师先举一些 a 表示  相似文献   

17.
李德胜 《湖北教育》2002,(23):33-33
学生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会导致多种消极作用,使学生学习存在多种差错与病症,不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化学能力的形成。从治本的角度分析,多渠道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正迁移,在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过去已有的经验,按照某种固定的思想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既定心理倾向,称为思维定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假若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思维定势的规律,可以促使新的学习情境转化为旧的学习情境,扩大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范围,使学生在条件不变时,能更迅速地感知对象并做出合理的反应,从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思维定势就容易使学生盲目运用已有经验,依样画葫芦,妨碍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造成错误判断,有时还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曾经有位教师问学生:哪两个连续的月…  相似文献   

19.
学习过程中,应用知识技能时的一定心理准备状态,称之为思维定势.在数学学习过程表现为一种思维的趋向性,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思考问题.1正确对待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以旧引新、类比推理、联想推广等都归...  相似文献   

20.
梁丽勤 《广东教育》2005,(12):58-58
利用过去已有的经验,按照某种固定的思想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既定心理倾向,称为思维定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假若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思维定势的规律,可以促使新的学习情境转化为旧的学习情境,扩大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范围,使学生在奈件不变时,能更迅速地感知对象并做出合理的反应,从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环境奈件发生变化时,思维定势就容易使学生盲目运用已有经验,依样画葫芦,妨碍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造成错误判断,有时还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曾经有位教师问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