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毓骅 《寻根》2002,(5):36-39
在皖南绩溪县上庄镇(胡适故里),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棋盘村”——石家村。石家村呈棋盘形,村庄整齐方正,巷道垂直纵横,后村正中的石氏宗祠象征“帅府”,村前常流不断、清澈见底的桃花溪象征“楚河汉界”,十数条纵横交错的巷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棋盘村”。据说这种村庄设计是为了纪念石氏先祖和宋太祖赵匡胤对弈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文化市场》2002,(4):34-35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公坪镇孙家冲村开发“农家乐”旅游.以土家、侗家风情歌舞为特色,招徕游客.产生了旅游热效应。把山村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投入市场.使当地还比较贫困的土家山村多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使长期仅作为目娱自乐的土家山村文化体现出了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闽西永定县合溪乡汤湖村,有一座外表略显陈旧却远近闻名的庙宇——永定“松阳赖氏家庙”。该家庙座落于村中央,一条纽带状的小溪三面蜿蜓而过;几株古榕散落于岸边,枝繁叶茂,姿态婀娜;溪中,鲜亮的水面波光鳞鳞,倒影皱折:洁白的是庙门、翠绿的是榕树叶子、彩虹般弯曲的是石拱桥,远远望去,一片田园风光若隐若显。  相似文献   

4.
在GOOGLE的搜索上输入“廖晓义”3个字,15400条网页查询结果一屏又一屏地出现在眼前。与“廖晓义”出现频率几乎相同的词,是“环保”和“地球村”。2006年3月,对于廖晓义和地球村及中国环保事业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廖晓义创办的北京地球村环境化中心10周岁了。10年来,她发表的有关环保的论和章40多万字,拍摄播出环保电视片100多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上百次的环保讲演,建立了面积2800亩山地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培训基地。廖晓义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环境论坛和公民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试点、绿色社区建设、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26度空调节能行动……  相似文献   

5.
培田村     
李玉祥 《寻根》2001,(4):73-76
一个仅有1000多人的小村,竟然有20座祠堂,5座书院,4处庵庙道观,30多处明清住宅,1条千米古街——这就是有着“民间故宫”之称的培田村。  相似文献   

6.
花香雨季     
蔡菜 《大理文化》2013,(3):29-33
一栀子花在夏季开放,那个季节,塘河村的上空总是飘溢着淡淡的清香。塘河村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水乡一个偏僻的小村,这里远离县城,沟渠交织,河荡相连。没有一条能开汽车的路,人们进出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了,只有紧靠东边的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塘河,在终日不停地流淌着,向人们诉说着它的风霜雨雪,还有偶尔从河上驶过的吨位不算大的运输船响起的汽笛声,才能给这片还不富有的土地注  相似文献   

7.
孙君恒 《寻根》2006,(6):134-137
在武汉市新洲区东部的旧街镇黄林乡黄林墅境内,有一个山村名叫孔子河村。村北一座山,名孔子山;村南一条河,名问津河。在孔子山腰、问津河旁,矗立着几栋残存的古式建筑,这就是楚黄历史上有名的问津书院,亦称孔子庙,为湖北最大的孔庙和书院,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全国惟一以“子路问津”的典故而命名的古书院。  相似文献   

8.
宋芳  路丹  白津玮  刘雅莉 《寻根》2011,(4):127-132
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带领家人从洪洞移民河南温县常阳村,因为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常阳村便改名叫陈家沟。陈卜来河南时带来了吸收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精华的家传一百零八式长拳,世代相传。到陈氏第九世陈王廷(1600-1680年)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武术派别——太极拳。此后,  相似文献   

9.
渔事     
正在云岭东缘大山的腹地,一条小河蜿蜒曲折,汇集了众多的山箐溪水,在两岸青山之间喧哗着,从我们村前流过。它是纳溪河的上游,在我们村前冲出龙截山垭口,往西直扑山外宾川坝子的万顷沃野。少年时,我曾沿着这条小河,进入过幽深的古典诗境,在两岸山峰剪裁得时窄时宽的天空下,往前走,再往前走,幻想在这大山的褶皱里,没准也能找到个桃花源。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头戴斗笠,身  相似文献   

10.
俄国伟大诗人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涅克拉索夫诞生于乌克兰的涅米洛沃村。他的父亲,一个不太富有的地主,当时在军队中服役,官衔是大尉。儿子出生后三年,他以少校的官衔退职,在雅罗斯拉夫尔省的祖传领地格列什涅科沃村定居。在这里,距伏尔加河不远的农村中,在无边无际的田野和草地中间,未来的诗人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涅克拉索夫童年的记忆与伏尔加河紧密相连,后来,他把许多热情洋溢、充满柔情的诗歌献给了这条大河。“美好的河流,人民的养育者”——他这样称呼这条河流。然而,正是在这里,在这条  相似文献   

11.
天狼箐探幽     
听说易门县绿汁镇拉村委会位于绿汁江西岸的崇山峻岭中有一片茂密翠绿的原始森林.林中有一条集溪流、沟壑、瀑布、岩洞、野林为一体的大山箐,面积18000余亩.景色秀丽.是城里人亲近自然的好去处。这个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名叫天狼箐.正好在小绿汁至小棚苴公路右边的大罗苴村.很有些神秘色彩.早想去寻古探幽一番.  相似文献   

12.
张维慎 《寻根》2004,(2):43-46
在靖边县城之北有一条河流,名叫红柳河(无定河的支流).九月的红柳河,河水盈床,两岸一片黄绿景色.从红墩界镇白城则村越过红柳河,向北1公里,就来到了被风沙包围的统万城遗址.  相似文献   

13.
七里香     
付力 《大理文化》2021,(8):30-39
这个村子很小,小得当地人都怀疑,是不是能称作村庄.村子虽小,扼守的位置却挺好. 小村庄往南里把路,是上百年的防洪大堤,当地人称做高头.高头下边有一条宽宽的护堤河,河上有一座用宽厚的杉木板铺的木桥,通畅着南北村庄的来往. 一条不宽的碎砖乱瓦铺的高低不平的村路,穿过村头的木桥,一头连接着乡里街上,一头通向远处黑魆魆的东西绵延没有尽头的,长满槐树的高头.向南远行的村路,两边镶着一丛丛一簇簇的绿草,开着黄的、紫的、白的等不知名的花.  相似文献   

14.
慢慢老     
这山也实在太高了,峰回路转,云遮雾绕,终年积雪,深涧里还有厚厚的冰川.这村也实在太远了,一条羊肠小道,曲曲弯弯,在山上缠绕,通向山的外边.其实,前些年修了一条土路,可以开拖拉机和农用车,可眼下正是雨季,这路时断时通,也没有一个顺畅的时候.那些拖拉机和农用车,有的被卡在半路上,动弹不得,有的停在山下,等路好走了,才能回村.有的停在村里,无法下山.一村的人,要出村赶集和会亲访友,就得来回走一段泥泞的山路.更不容易的是,出村不会是空手,有山货拿到集镇上卖,回村更不会空手,负重而行,这容易吗?不用说,不容易呢.如果是年轻人,那也没什么,爬个山路什么的,健步如飞、如履平地,可眼下,村子里出外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全都是青壮年,有人两口子都走了,留守的不是妇女儿童,就是七老八十的老人.人只要活着,就得吃喝拉撒睡,日用品和必需品就得去山外买.如果要去山外买,就得走那条泥泞的山路.出外的人,大多是在街天,当天去,当天回,两头黑哩.  相似文献   

15.
正下了一夜的绵绵秋雨,朵祜在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记得很多年前,朵祜彝族诗人李毕就自诩是鹰的传人,他诗里的故乡"就像一个小小的补丁,打在滇西横断山的深处……"这个类似"补丁"的小寨,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西部山区,车出寅街19公里,薄雾之中就见一个书有"朵祜村"的高大牌坊,雄伟的气势与山间窄窄的乡村公路形成鲜明的对比。穿过牌坊,朵祜村就到了。站在村口环望,村庄被高山围绕,村脚是一条狭长的小河,缓缓流着清澈的溪水,  相似文献   

16.
回乡偶书     
我是在一种恐惧且惊喜的情绪中回到故乡的. 故乡是滇西北高原群山之中的一个小村,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整个村子就几十户人家,房舍稀稀落落地散在绿树红花之间,一条清亮亮的小溪穿村而过.  相似文献   

17.
邹晓明 《寻根》2005,(4):47-53
公元2002年初,位于吉安城西15公里处的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出土了一方充满神秘色彩的墓志铭,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古代型制最大的墓志铭,阴阳双面镌刻,面积近2平方米,重逾300公斤。  相似文献   

18.
正一条道路,历经两千多年时光,不仅没有消失在岁月的风雨里,反而常常被许多专家、学者、文人、旅人提起,那么,这条道路一定有引人入胜之处。博南古道就是如此。元梅元梅是古道上的一道风景。元梅在花桥村的"博南古道博物馆"内。据史料记载,花桥曾是博南县(今永平县)县衙所在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博南古道穿村而过,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承德县高寺台镇乔杖子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剪纸之乡。在此地,上至年过花甲的老人,下到十几岁的顽童,都能用一把剪刀剪出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眼下全村年产剪纸200万张。村民靠剪纸告别了昔日的贫穷,走上了富裕之路。这个村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这里的人们在一张普通的宣纸上经过精心构思、刻制、染色,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无论是楼台殿阁,还是神佛仙女;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迷人风景,都能表现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令人赏心悦目。乔杖子村剪彩纸艺术历史久远,可以说是祖传“秘方”。早在20世…  相似文献   

20.
家住洱海边     
左家琦 《大理文化》2010,(11):69-74
在离大理古城不远,一个叫才村的小镇里,住着一户洋居民。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从大理古城乘坐C2路公共汽车,闻着田野的稻香来到才村。沿着村道走进一条往北的小巷,在一个写着66号门牌的幽静民居大门前,"光临寒舍,请君按铃"的粉笔汉字十分显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