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德与利润     
道德与利润不是一种反向关系 ,而是正向关系 ;道德不是利润的绊脚石 ,而是利润的支撑点 ,有助于保持利润的底线 ,二者是一种水乳相融 ,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道德内化中的主体张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即个体不愿将社会道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所实际遵循的道德规范与传统整体道德相去甚远,社会道德越来越外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漂浮于现实层面的无根的浮萍。要化解这种紧张关系,就必须使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成为个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个体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内化,它不是被动吸纳既定的社会的道德规范,而是能动地选择、建构个体道德系统,充分体现了个体道德建构的主体性;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终生努力的事业;它不是既成不变,而是随着主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李彦春 《科技文萃》2001,(3):181-184
“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 守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 的常轨。”这是《底线伦理》一书作者、北大伦理学教授何怀宏书中所言。“市场经济初始 ,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我意识到,机遇、自由降临同时,底线伦理亦直面挑战。不杀 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 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 ,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屏障!” 底线伦理遭遇挑战 何怀宏说,“仁”字形为“二人”,即道德是在二人以上的关系中发生的。鲁滨逊独居荒岛 所做之事不涉道德不道德,来了“星期五”就关涉道德了。现今社会,一天当中总会让人碰 到底线伦理崩溃事情,俗话说,不道德。经商的人会遭遇信用危机,一般人会有信任危机, 比如——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底线伦理”?通俗地说就是人之为人的道德“下限”,是人们普遍认可并遵循的最起码的伦理规范。如果违背了“底线伦理”,就不是一般的失德、缺德,而是丧失起码的做人品格。近年来,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冲击,“行为底线”问题频频浮现于公众视野,谴责“道德滑坡”之声此起彼伏,人们对于道德底线失守之忧似有加重。再看现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底线伦理”一词仍未正式提及,“底线伦理”教育仍显得有些“清淡”。依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渗透“底线伦理”教育,强化学生的“做人底线”意识,帮助学生价值认同并始终恪守道德底线,这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发展之基,思想品德教师的职责之本,更是社会的文明之源!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底线伦理”教育呢?以下三个“统一”是可供参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官员的角色道德研究是一个有别于官员职业道德研究的理论视角。官员是一个角色丛,包括了公民、职业和领导三重基本角色,所以,官员的角色道德不只是对其作为一个职业的规范,而是三重角色规范的综合体,它反映了社会对官员的综合道德评价。官员作为一个公民,其社会期望不只是要遵守公民的道德规范.而是强调官员应站在一个普通公民的立场上,为公众谋利益;官员作为职业,其社会期望不是正当地追求私利,而是坚持公职意识,树立以奉献为核心的职业角色道德;官员作为领导,其社会期望不是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而是做一个社会的道德典范,最主要的是要公正地分配和管理社会资源。总之,一个有别于职业道德的理论视角,对官德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法律不过是具体的,最低的道德,因而都仅仅是一些具体的,特殊的,琐琐碎碎的规则;法律自身没有原则;法律是双道德原则为原则的,法律的原则,如正义,平等,自由等等,并不是法律,而是道德,因此,大体说来,一切社会活动最终便都是对于某种道德的实现,于是虽然一个社会的道德本身,不过是一纸空,是软弱无力的,因而并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原因;但是,一个社会实行何种道德,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原因,推行优良的道德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因;推行恶劣道德是社会停滞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宋哗在2005年第8期《教育研究》上撰提出.教师德性和教师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德性是个人道德和高标准道德,教师道德是团体道德和底线道德。教师德性不是作为教师基本的行业规范,它是在教师道德规范基础上的更高的道德要求。从教师的职业性质来看,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关怀、教师宽容和教师良心。  相似文献   

8.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于这一人物形象,评论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在笔者看来,她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待人处世不卑不亢,追求爱情不温不火;虚伪世故中透着善良,冷酷无情中透着睿智。她对于封建道德没有采取对抗的姿态,却也不是一味的顺从。她的悲剧不是抗争者的悲剧。而是殉道者的悲剧。正因如此,她的悲剧命运更是揭示了封建道德的冷酷无情,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9.
孟子四端说,其内容不是道德的后天律令而是道德的先天可能性,不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提出而是人的道德先天性向的揭示,它不是先验论的而是合理的。从理论基础说,它源于对先秦辩证思维“天人之际”在域的开拓。从其向道德、人文、社会的理论伸展说,它由“有诸内”而“形诸外”,以此善端基源发而为道德,人文,为政的宏大理论体系,并物化为相应的社会文明实践,从而形成与西方人学观、文化观不同的中国文明的人学观以及文化、文明谱系。这一中华文化的中核性学说,应是今日中国道德人文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底线伦理”是人类道德最底层、最基本的部分;农村高中学生行为不文明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着德育目标定位失当和教育诉求重“知”轻“行”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建构公德,须从“底线伦理”做起。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友谊质量在师生关系与农村儿童道德敏感性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870名农村儿童的道德敏感性、师生关系和友谊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1)农村儿童的道德敏感性中,规范敏感性最高,责任敏感性最低;同时双亲打工留守儿童的人际敏感性显著低于单亲打工留守儿童.(2)师生关系中的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以及儿童的友谊质...  相似文献   

12.
道德相对主义说明道德具有特殊性、相对性,却不能否认道德具有普遍性、绝对性。道德相对主义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并使道德走向价值虚无的困境。道德情景具有客观性、道德主体具有共同性,这为重建道德共识提供了可能。道德最终要有确定性,但确定性不等同于绝对性,人类应在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绝对主义之间保持张力。  相似文献   

13.
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品格观遭到了以哈曼和多里斯为首的情境论哲学家的挑战,但他们对于品格的理解存在着过多注重行为的气质性倾向,以至于把行为的气质性倾向等同于品格特质的偏差。而品格的构成,不仅包含着作为品格外在表征的行为气质性倾向,而且还包含道德信念以及道德义务影响行为的气质性倾向的本质和程度等内在因素。因此,品格构建应着力通过自我调控来缩小道德义务与行为的气质性倾向之间的差距。而品格构建的现实启示就是品格的教育需注重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道德心理;细微的情境因素都可能影响主体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导致道德偏差的出现;需要加强对情境的控制,但决不能否认品格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教育的高效。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仍然需要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生活世界中的道德是应如何生活还是事实上如何生活;基本的道德认识是把道德看成是道德德性还是权利;“做人”的道德规范是否完善。在现代性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切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关切道德规范背后的道德权利教育;关切“做人”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这些问题不解决,学校道德教育即便回归生活世界也无法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院历时千载,声名远播。它不但是阐明义理、讲学论道的重要机构,也是生徒修身养性、砥砺品行的精神家园。本文以道德教育为切入点,从严格择师、德行考察、教育环境影响等几方面探求书院的成功经验。继承书院优良的道德传统,对现代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德育资源与德育环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环境和德育资源,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所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德育的资源和环境如何,不仅从根本上反映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成熟度,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的效果。文章从高职院校德育资源滞后表现成因以及高职院校德育资源的开发、管理,德育环境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公民道德教育是提高全民道德素养的一项基本工程,也是各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趋势。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势必成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将高校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现状进行探析,目的是为高校道德教育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使公民道德教育与高校德育切实的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真实的道德生活与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突,所达致的是真情的道德体验。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应以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为根基,选择并运用真确的道德事件,以诱发学生切己的道德价值冲突,唤起其真情实意的道德需要与情感。  相似文献   

19.
小说是一种与伦理、道德问题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学样式。小说所叙之事既包含人物的道德反应,也反映着作者的道德立场与伦理态度。论文批评了小说道德修辞中的道德冷漠与道德狂热病象,认为小说家在展开叙事的时候,应该有自觉的修辞意识,以求对读者的精神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道德规范的传递是学校道德的重要内容。重视对道德规范在新时期的质的规定性的理论探寻,既有利于澄清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也为道德规范教育的增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道德规范的质的规定性应是合理的约束与主体自觉的和谐统一,即外敛与内发的理性相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