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敢于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大胆进行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创新教育是激发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小学语文独特的学科性质和语言特点,通过教材、课外读物、多媒体等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其创新欲望,挖掘其潜在智力,培养创新的精神和人格。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让儿童敢于创新、勤于创新、乐于创新,从语文教学的系统工程层面  相似文献   

3.
李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14+16-14,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基础学科的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如何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显得越来越迫切。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注重学习,夯实创新思维训练的基础;其次是挖掘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最后是拓宽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造就新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就要激发其创新意识,使其敢于创新:要开启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创新;要指导创新实践,使其善于创新。  相似文献   

5.
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更加强调要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出数学要融入生活,认识到数学教学来自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追求卓越,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创设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敢于创新,让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让数学课堂充满无穷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7.
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精选一些材料和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一番发现和创新的实践过程,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一、创设氛围,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造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由,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我出示了这样的题目:试在图中“河南教育与时俱进”8个字的位置上,填上适当的数,使得圆圈内的数以及相邻两个小圆圈内两数…  相似文献   

8.
陈文寿 《考试周刊》2013,(11):62-64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实践中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要面向大多数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树立学生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必须重点对学生进行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上要有重大的转变,施行开放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张玉贵 《考试周刊》2012,(16):39-40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鼓励求异,让学生敢于创新,启发质疑,让学生善于创新;加强实践,让学生乐于创新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途径的音乐课教学,更应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核是创新,创新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要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适合学生的发展、创新、实践和合作品质的教育方式,目前的主要课题就是新课改中的创新教学。在教育教学实施中,要深深体会到创设课堂的挑战性、探索性等一些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把创新的教材、教法、课堂环境等有效地结合起来,把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师的职责.传统的美术教学总让学生感到没有多少激情,为此教师要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敢于创新,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教师,笔者不断地探索,希望摸索出一条让学生畅写、乐写的更有效的习作教学之路。经过多年的实践、反思、总结,笔者认为创新习作教学,既要传承传统习作教学的精华,更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更新作文教学的理念,敢于创新和突破,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作文教学既回归本真,又焕发青春;既教会学生,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新课改中的重点和亮点,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关键。本文从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立足认知基础,让学生能创新;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善于创新;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爱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简佳玲 《考试周刊》2012,(90):67-67
创新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要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绝非仅仅是纯粹智力活动的过程,它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有一种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活动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联系语文教学实践,本文试图就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问题谈几点看法。把握教材是创新的基础条件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载体,语文教材则是语文教学的载体。要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离不开语文教材,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在不同的课文中善于把握作者的语言特征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教材的系统化民整体性,从语文教学的创新需要出发,深入钻研教材中的语言现象,准…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告诉我们 ,意识支配行为。要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担负着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任务。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惊弓之鸟》一课教学中我们作了以下四方面有益的尝试。一、利用教材 ,树立创新意识教材是例子。我们的教材有许多创新因素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从教材的语句、思路及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等方面 ,积极挖掘出创新因素 ,进行有效的训练 ,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惊弓之鸟》的主人公的创新表现就是学生学习的例子。教学时可以抓住文中…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也就是创新能力。教学中 ,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 ,浅谈两点体会。  一、紧扣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 ,包括好奇心 ,探究的兴趣 ,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在教学中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出示课题 ,让学生齐读课题 ,接着问 :“看到这个题目后 ,你想知道什么 ?”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设法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智力水平、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之间必然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  相似文献   

20.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要想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的美育任务,就必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文章从设计好的课型和教学方式方法、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等方面论述了在指导学生试讲的过程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