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跳远训练中必须解决两个同等重要的问题——提高跳远技术和发展身体的专门能力。应指出,跳远是一项极其快速和精确的运动,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承受着巨大的负荷,起跳方向的改变所产生的负荷超过运动员体重的四到五倍,跳远技术的建立与改进,同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还要强调,提高跳远技术实际上是一项永无止  相似文献   

2.
跳远时摆动腿无积极的快速摆动与制动动作与起跳后身体明显前旋运动趋势都会影响跳远成绩,所以,有必要对跳远起跳时的前旋特点和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进行探讨,以期对跳远教练的教学有所帮助,提高运动员的跳远成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跳远选手与世界优秀男子跳远选手的比较分析,认为身体形态、绝对速度、起跳能力、起跳扇面角及蹬摆技术的质量等因素是影响我国男子跳远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据处理法,对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运动员(最后筛选取20名)空中技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空中技术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空中技术对起跳效果有影响。走步式空中技术能在起跳过程中通过紧密衔接的摆动腿加速前摆和制动前摆,加快起跳腿的缓冲和蹬伸动作速度,促进身体重心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而且水平速度没有更多的损耗,从而获得更大的腾起速度和腾起角,腾起时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置更高,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促进跳远起跳技术朝着快速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贺文 《中华武术》2007,(12):24-24
我们知道在跳远技术中,运动员离开起跳板的一瞬间,他的腾起初速度和起跳角度就决定了他的跳跃距离。因此运动员的起跳技术和踏跳能力是决定他跳远成绩的关键,是完成跳远技术教学中应该首先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跳远正确的起跳技术应该是:运动员在完成高速助跑后,应充分利用助跑所获得的速度,用起跳脚前脚掌轻而快地着板,在身体重心保持较高的状况下,起跳脚完成快速而充分的蹬伸,摆动腿同时高抬大腿、两臂从后下方向前上方快速摆起、挺胸拔腰,以创造出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角度完成起跳。由于学校里教学对象是学生,他们一般正处于身体素质发育较佳的时期,有着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如何才能将他们应有的能力发挥出来,是跳远技术教学中掌握起跳技术和发展踏跳能力的保证。由于学生受体育课教学时间限制,在完成跳远教学任务中,应充分考虑到教学时数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安排跳远的起跳技术学习和适度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现从以下三点未谈谈本人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6.
根据跳远运动的发展现状,运用文献资料综述法和分析法,揭示了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技术模式及训练特点。认为提高绝对速度能力是跳远训练的基础条件;提高快速起跳能力是训练的关键;改进起跳技术和加强摆动环节的作用则是重要保证。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类型区别对待,为提高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的运动学参数研究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踏板缓冲阶段动作消极、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是我国跳远运动水平落后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8.
深入探讨远运动最佳腾起角的运动生物力学公式,分析了身体垂直速度、水平助跑速度利用率与最佳腾起角和跳远成绩的关系。以理论和大量技术数据为依据,指出起跳时身体垂直速度利用率对跳远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的量化监控已成为当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李静的助跑速度、起跳能力、起跳技术及其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多年量化监控过程进行了追踪研究 ,旨在总结其成功经验 ,探索我国跳远运动科学化训练途径 ,并为我国跳远运动水平的再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跳远运动是人体由助跑、起跳,使身体沿水平方向获得最大的位移。因此,在整个跳远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重心呈现的轨迹属干斜抛运动。从技术形式看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根据田径规则的规定,跳远远度的丈量,是从起跳线(起跳板靠沙坑近的边沿)到运动员身体任何一部分的最近落地点与起跳线垂直的水平距离。这样,运动员身体重心在空中运行的水平距离,并不是跳远的远度,跳远的远度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如(图一)。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过程进行研究,得出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重心速度、位移等运动变化情况,研究了摆动腿的运动特征.同时证明,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对身体重心的运动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跳远是技术动作较复杂的运动项目之一。跳跃距离的长短,取决于运动员身体重心的飞行轨迹,它们又是由起跳初速度,起飞角度和抛射点高度所决定的。当运动员蹬离起跳板,他的身体就会按预定的飞行路线行进。这样,运动员就很难改变这一飞行路线。由此看来,跳远技术的关键是起跳技术。为使运动员能够比较容易地得到正确的技术概念,应把跳远运动分为四个阶段来分析研究。一、助跑阶段: 1、运动员的步子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跳远起跳过程中髋关节技术特征是跳远动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提高与改进跳远起跳技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掌握在跳远的起跳、着板、缓冲、蹬伸阶段"送髋"的角度和方法,为提高我国跳远水平提供具体量化参考指标。研究方法:根据我国运动员调控髋关节运动的状况和国内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跳高的差距,通过对比研究起跳过程中髋关节技术特征。研究结果和结论:跳远运动必须合理地完善起跳技术动作,在训练中专门发展髋关节肌肉的力量,以及髋关节灵活性,有意识地运用髋关节动作协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关于跳远起跳机制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一九七九年以来,苏联国立中央体院丘帕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跳远起跳机制的研究论文。其中主要有“跳远起跳的机制”(丘帕等,1979年),“跳远起跳的生物力学分析”(米哈依洛夫等,1981年),“跳远起跳最后阶段的模式”(库茨涅佐夫等,1981年),“跳远身体总重心运动的生物力学”(丘帕等,1982年),以及“跳远起跳的主要机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2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跳远速度训练的重点;正确处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仍是我国跳远技术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跳远技术的运动学模式是由四个相互关联部分组成: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本课题从跳远的空中技术入手,研究蹲距式、挺身式、走步或跳远在空中的平衡性结合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观察其对跳远成绩的影响,从而提高跳远运动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代世界跳远运动的发展现状,运用文献资料综述法和分析法,揭示了现代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及训练特点,对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关于跳远的有效训练途径.本研究认为:提高绝对速度能力是跳远训练的基础条件:提高快速起跳能力是跳远训练的关键;改进起跳技术和加强摆动环节的作用则是重要保证.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类型区别对待,为提高我国男子跳远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跳远助跑倒数两步步长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跳远运动水平的提高,对跳远技术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我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这一“瞬间跳跃”的内在规律性。本文就助跑倒数两步步长的变化,探讨其与跳远起跳效果,跳远成绩内在联系。由于助跑关键仍在于其身体重心是否能够及时达到支撑点上方,能否有效地完成起跳动作,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以便更好地指导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19.
采用IVC高速射像系统对参加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男子跳远比赛前10名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动作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摆动腿摆动技术在跳远起跳过程中对增加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速度在蹬离地面至最大缓冲阶段角速度不断增加,蹬伸阶段角速度为零,其特征与运动生物力学有关原理相符: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比,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瞬间摆动腿摆动时机晚、速度慢、摆动幅度较小,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这是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跳远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的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 JVC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第 4届城市运动会 (1999,西安 )男子跳远比赛前 10名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动作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摆动腿摆动技术在跳远起跳过程中对增加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速度在蹬离地面至最大缓冲阶段角速度不断增加 ,蹬伸阶段角速度为零 ,其特征与运动生物力学有关原理相符 ;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比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瞬间摆动腿摆动时机晚、速度慢、摆动幅度较小 ,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 ,这是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